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独生年代 > 第6章 第二章 教育局红章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第二章 教育局红章之战

1999 年 8 月 15 日凌晨四点,南方小城的天还没亮透,只有几颗疏星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长途汽车站的候车室里挤满了人,烟味、汗味和劣质方便面的味道混在一起,在潮湿的空气里发酵。张小莫攥着怀里的塑料袋,里面装着社区开的初步贫困证明、父亲的工伤诊断书,还有那本包着蓝布书皮的录取通知书,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 她要赶最早一班去市区的长途汽车,去教育局申请贫困生助学金,那笔 2000 块的补助,能让父母少扛一个月的债务。

“去市区的车要开了!没买票的赶紧!” 售票员的大嗓门打破了候车室的沉闷。张小莫跟着人群挤上车,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还空着,她赶紧坐过去,却被座位上的凸起硌了一下 —— 人造革座椅的表面裂开了道缝,淡黄色的海绵从破口处露出来,沾着不知名的污渍,像块发馊的馒头。

她把塑料袋放在腿上,身体贴紧窗户,试图避开那团海绵。车窗外的景物渐渐模糊,拖拉机、农田、低矮的砖房飞快倒退,像她拼命想甩在身后的贫困。昨晚母亲特意给她烙了两个白面馒头,用塑料袋包了三层,塞在她包里:“路上饿了就吃,别舍不得,到了市区别委屈自己。” 想到这里,她摸了摸包底的馒头,硬邦邦的,却带着家的温度。

三个小时后,汽车终于抵达市区教育局门口。灰色的办公楼像块巨大的水泥疙瘩,门口的石狮子蒙着层灰,看着格外威严。张小莫深吸一口气,理了理洗得发白的校服领口,走进了办事大厅。大厅里很安静,只有几个窗口亮着灯,她走到标着 “学生资助” 的 3 号窗口前,敲了敲玻璃。

“干什么的?” 窗口里的女人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眼睛都没离开屏幕。

“阿姨您好,我是省师范大学的新生,想申请贫困生助学金,这是我的证明材料。” 张小莫把塑料袋里的东西递进去,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女人终于停下手里的活,拿起材料翻了翻,当看到 “父亲张建国,打零工” 的字样时,眉头皱了起来:“你父亲是个体户?怎么没有营业执照?”

“个体户?不是的阿姨,我爸是在工地打工的,跟着包工头干,没有营业执照。” 张小莫赶紧解释,心里咯噔一下。

“没有营业执照就不能证明他的收入情况,不符合申请条件。” 女人把材料推出来,语气斩钉截铁,“回去补个营业执照,或者让工地开个正式的收入证明,盖公章才行。”

“可是工地老板欠薪跑了,没人给开证明啊!” 张小莫急得声音都变了调,“我爸腰不好,去年还住过院,家里真的很困难,这 2000 块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规定就是规定,通融不了。” 女人重新看向电脑屏幕,不再理她,“下一个。”

张小莫僵在原地,手里的材料像块烙铁,烫得她手心发疼。大厅里的空调风很凉,吹得她浑身发抖,刚才赶车的疲惫瞬间被绝望取代。她想起父亲嘴角的淤青,想起母亲缝补蓝布布袋的手指,想起凑学费时王婶塞给她的 200 块钱,眼泪差点掉下来 —— 难道就因为没有一张营业执照,她连申请助学金的资格都没有吗?

她不甘心,又走到窗口前,想再求求情,却被女人不耐烦地挥手赶走:“说了不符合条件,别在这里耽误别人办事!” 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眼神里有同情,也有漠然,张小莫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攥着材料转身跑出了办事大厅。

站在教育局门口的台阶上,阳光刺眼得让她睁不开眼。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行色匆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只有她像只迷路的鸟,不知道该往哪里飞。她蹲在台阶上,把材料放在膝盖上,看着 “贫困证明” 四个字,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 明明家里穷得连学费都凑不齐,却因为一张纸,连 “贫困” 都证明不了。

口袋里的馒头硌了她一下,她拿出来咬了一口,干硬的馒头渣刺得喉咙发疼,却让她稍微清醒了些。不能就这么放弃,她想起母亲说的 “就算挨家挨户去求,也要把学费凑出来”,想起自己画在手抄本上的帆船,深吸一口气,站起来拦了辆三轮车:“师傅,去东风社区,麻烦快点。”

回到社区办公室时,已经是中午了。主任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看到张小莫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愣了愣:“小莫?怎么又回来了?不是去市区办证明了吗?”

“主任,教育局说我爸没有营业执照,不给批助学金,让开工地的收入证明,可工地老板跑了,没人给开啊!” 张小莫的声音带着哭腔,把教育局的情况说了一遍。

主任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思考了很久:“这样吧,我给你开个详细的社区证明,说明你家的实际情况,再找几个邻居签字作证,盖咱们社区的公章,你拿着这个再去试试,看看能不能通融。”

“真的吗?太谢谢您了!” 张小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看到了救命稻草。

主任拿起笔,开始写证明材料,字迹工整有力:“兹有我社区居民张小莫,父亲张建国因腰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林慧靠摆摊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属实……” 写完后,他又找了王婶和另外两个邻居过来签字,然后拿出红色的公章,“啪” 地盖在证明上,鲜红的印泥在白纸上格外醒目。

“拿着这个去吧,尽量跟教育局的人好好说,他们应该能理解。” 主任把证明递给她,“要是还不行,再来找我,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谢谢主任!谢谢王婶!” 张小莫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拿着证明转身就往汽车站跑。夕阳已经西斜,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边的梧桐树叶子被染成了金黄色,像撒了把碎金子。

赶到汽车站时,最后一班去市区的汽车还有十分钟就要开了。她喘着粗气跑上车,找了个座位坐下,心脏还在砰砰直跳。车开的时候,她拿出社区开的证明,看着上面鲜红的公章,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却还是有些忐忑 —— 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

再次回到教育局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办事大厅里的人少了很多,3 号窗口的女人还在,看到张小莫又回来,眉头皱得更紧了:“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让你补营业执照吗?”

“阿姨,这是我们社区开的证明,有邻居签字和社区公章,能证明我家的情况,您再看看行吗?” 张小莫把证明递进去,声音带着恳求。

女人接过证明,看了很久,又拿起之前的材料对比了一下,沉默了几分钟,终于开口:“好吧,这次就先收下材料,我们会核实情况,如果属实,会通知你领取助学金。”

“谢谢阿姨!太谢谢您了!” 张小莫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是今天第一次因为开心而流泪。

从教育局出来,天已经快黑了。路灯渐渐亮了起来,昏黄的光洒在马路上,像铺了层薄霜。张小莫摸了摸包,只剩下最后半个馒头了,她拿出来啃着,馒头已经凉透了,却吃得格外香。她看着手里的证明,上面的红章在路灯下泛着光,像伤口结痂后的痕迹 —— 虽然过程很疼,却终于迎来了愈合的希望。

她走到汽车站,买了最晚一班回小城的票。汽车上很安静,大多数人都在睡觉。张小莫靠在窗户上,看着外面的夜景,心里充满了感慨。她想起凌晨赶车时的疲惫,想起教育局窗口的冷言冷语,想起社区主任和王婶的帮助,突然觉得,生活就像这趟长途汽车,虽然会遇到颠簸和挫折,但只要不放弃,总能到达目的地。

回到小城时,已经是深夜了。父亲和母亲还在等她,看到她手里的证明,母亲赶紧走过来:“怎么样?成功了吗?”

“嗯,教育局收下材料了,说核实后会通知我领助学金。” 张小莫把证明递给母亲,“多亏了社区主任和王婶帮忙,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建国看着证明上的红章,摸了摸女儿的头:“辛苦你了,跑了一天,肯定累坏了,快洗洗睡吧。”

那天晚上,张小莫睡得格外香。她梦见自己拿着助学金,给父亲买了好的膏药,给母亲买了新的围裙,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红烧肉,脸上都带着笑容。

一周后,教育局打来电话,通知她去领取助学金。张小莫拿着 2000 块钱,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把钱交给母亲,母亲却又把钱塞回她手里:“这钱你拿着当生活费,在学校别太省,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

“妈,我在学校会打工赚钱,这钱您留着给爸买药,再买点好的食材补补身体。” 张小莫把钱退回去,“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也能帮家里分担了。”

开学前几天,张小莫去社区感谢主任和王婶,还给他们带了自己做的馒头。主任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王婶也拉着她的手说:“小莫,到了学校要照顾好自己,有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都会帮你的。”

开学那天,张小莫背着书包,手里拿着包着蓝布书皮的录取通知书和教育局开的助学金证明,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车。火车开动时,她看着窗外的父母,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 她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不会辜负社区主任和王婶的帮助,更不会辜负自己为此付出的努力。

火车在铁轨上疾驰,窗外的风景从农田变成了高楼大厦。张小莫拿出手抄本,在画着帆船的那页写下:“红章虽小,却重千斤,它不仅是贫困的证明,更是希望的象征。” 她知道,大学生活会很辛苦,她要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还要担心家里的情况,可她不会放弃。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有父母的爱,有邻居的帮助,有那颗 “用黑色眼睛寻找光明” 的心,还有这枚鲜红的公章,见证着她的坚持,也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抵达省城的那天,阳光明媚。省师范大学的校门宏伟而庄严,门口挂着 “欢迎新同学” 的横幅,学长学姐们热情地引导着新生。张小莫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憧憬 —— 她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终于踏上了 “跳出小城” 的道路。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要面对,可她已经准备好了,带着家人的期望,带着那枚鲜红的公章,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 “网络黎明”。

晚上,她躺在宿舍的床上,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爸,妈,我已经安全到达学校,这里很好,学长学姐都很热情。我会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减轻家里的负担。谢谢你们为我付出的一切,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信的最后,她画了一个小小的红章,像一枚勋章,印在信纸的角落。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信纸上,照亮了那个小小的红章。张小莫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了微笑 —— 她知道,明天会是新的一天,会有新的希望,而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