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独生年代 > 第6章 第四章 OICQ 与冰城诗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第四章 OICQ 与冰城诗行

1999 年 11 月的省城,第一场寒流刚过,梧桐叶落得满地都是,被风吹着在巷弄里打旋。张小莫攥着皱巴巴的 5 块钱 —— 是帮图书馆整理旧书赚的报酬,指尖冻得发红,快步拐进 “飞宇网吧” 的铁门。比起九月第一次来,网吧里又添了五台崭新的液晶显示器,幽蓝的光混着暖气的湿热,把泡面味和烟味烘得更浓了。老板坐在吧台后嗑瓜子,见她进来,抬了抬下巴:“老位置空着呢,15 号机。”

她点点头,熟门熟路地走到 15 号机前坐下。开机时,cRt 显示器发出 “嗡” 的低鸣,屏幕慢慢亮起 windows 98 的桌面 —— 这台机器还没换成液晶,边角的漆掉了一块,露出里面的金属壳,像她手腕上那块磨花的电子表。她快速登录 oIcq,小企鹅图标刚跳动两下,一个戴着红围巾的企鹅头像就闪了起来,备注是 “冰棱”。

“冰棱” 是她半个月前在 oIcq 的 “诗歌爱好者” 聊天室加的网友,资料显示来自哈尔滨,和她一样是师范生。第一次聊天时,对方发来 “你好,梧桐叶,我叫冰棱”,后面跟着个雪人表情,让她想起高中抄在手抄本上的那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刻,“冰棱” 的消息弹了出来:“哈尔滨今天下了今年第一场大雪,雪深及膝,早上出门踩在雪上,‘咯吱咯吱’响,像踩碎了冰糖。”

张小莫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雪地 —— 她长这么大,只在电视上见过雪,南方的冬天只有湿冷的雨,连霜都很少见。她指尖在键盘上敲动,这次比第一次熟练多了,不用再逐字找字母:“我们这里刚下过雨,巷弄的墙上爬满了青苔,踩上去很滑。我妈摆摊的雨棚还在滴水,她说等天再冷点,就不卖菜了,在家缝手套卖。”

发送成功后,她托着下巴,看着红围巾企鹅头像。网吧里有人在喊 “快加血”,有人在咳嗽,键盘敲击声像密集的雨点,可她觉得自己和那个遥远的冰城,只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很快,“冰棱” 又发来消息,还附了一张照片 —— 是用摄像头拍的,画面有点模糊,却能看到厚厚的积雪压在树枝上,像开满了白色的花。

“这是我们学校的梧桐树,雪落在上面,像给叶子盖了层被子。”“冰棱” 的消息紧跟着进来,“你说你们那里的梧桐叶会落光吗?我们这里的叶子早就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

张小莫抬头看向网吧窗外,巷弄里的梧桐树果然只剩下零星的叶子,风一吹,又掉下来几片。她想起高中教室窗外的那棵梧桐,想起夹在手抄本里的黄叶,敲下:“会落光的,但春天会再长出来。我手抄本里夹了很多梧桐叶,有高中的,也有现在的。”

“你也喜欢手抄诗?”“冰棱” 的消息回得很快,“我床头放着本顾城的诗集,每天睡前都要读一首。”

看到 “顾城” 两个字,张小莫的心猛地一跳。她赶紧从书包里掏出那个磨边的手抄本,翻到写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的那页,指尖抚过红色的笔迹。就在这时,oIcq 的提示音又响了,“冰棱” 发来一行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张小莫怔住了,手指停在键盘上,一动不动。网吧里的嘈杂瞬间消失了,只剩下显示器的 “嗡” 鸣和自己的心跳声。这句话她抄了无数遍,贴在课本上,写在笔记本扉页,甚至在父亲住院时,还在病房的便签上写过给母亲打气。此刻,这行熟悉的诗句从千里之外的冰城发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砸在键盘的 “Enter” 键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赶紧用手背擦眼泪,却越擦越多 —— 不是因为难过,是因为太意外,太温暖,像在陌生的城市遇到了熟人,像迷路时看到了路标。

“你也喜欢这句诗?”“冰棱” 的消息又弹了出来,“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正躲在网吧里复习考研,外面下着大雪,看到这句诗,突然就不觉得冷了。”

张小莫吸了吸鼻子,敲下:“我高中时在《诗刊》上看到的,抄在手抄本里,每次觉得难的时候,就拿出来读。我爸去年住院,家里欠了很多钱,我就把这句诗写在便签上,贴在书桌前。”

这次,“冰棱” 回消息慢了些。过了几分钟,屏幕上跳出一大段文字:“我家以前是开工厂的,1997 年金融风暴时倒闭了,我爸失业了,靠打零工供我上学。我高考那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一边复习一边帮我妈卖烤红薯,就是靠着这句诗撑过来的。现在我考上了师范,以后想当老师,教孩子们读诗,告诉他们再难也要有希望。”

张小莫看着屏幕上的文字,眼泪又掉了下来。原来,千里之外的 “冰棱”,和她有着相似的困境,有着同样的坚持。她摸出手抄本,在顾城诗句旁边,写下 “冰城?雪?光明” 几个字,笔尖因为用力而有些颤抖。

“我们以后可以互相分享诗句吗?” 她敲下这句话,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当然可以!”“冰棱” 很快回复,还发来一张自己手抄的顾城《一代人》的照片,字迹工整有力,“我明天把我抄的诗拍给你看,你也可以把你的手抄本拍给我吗?”

“好!” 张小莫用力点头,虽然知道对方看不到。她想起学校机房有扫描仪,下次可以去那里把手抄本扫描下来发给 “冰棱”。

“对了,澳门快回归了,你们学校有活动吗?”“冰棱” 又发来消息。

张小莫抬头看向网吧墙上的电视,正在播放澳门回归倒计时的新闻,画面里的澳门大三巴牌坊格外醒目。“我们学校要举办歌咏比赛,唱《七子之歌》。” 她敲下,“你呢?”

“我们学校要组织去广场看直播,到时候会有烟花。”“冰棱” 回复,“要是能一起看就好了。”

“是啊,要是能一起看就好了。” 张小莫重复着这句话,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 等放寒假,她想去哈尔滨看看雪,看看 “冰棱” 说的对 “咯吱” 响的雪地,看看那棵压满雪的梧桐树。

网吧老板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小姑娘,该续钱了,都坐了两个小时了。”

张小莫这才发现,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她摸了摸口袋,只剩下 1 块钱,不够续小时了。“不了,谢谢老板,我要走了。” 她赶紧保存好了 “冰棱” 的聊天记录,关掉 oIcq。

“明天还来吗?我给你留位置。” 老板笑着说。

“来!” 张小莫点点头,把手抄本放进书包,快步走出网吧。

外面的风更冷了,吹得她脸颊发红。巷弄里的路灯已经亮了,昏黄的光洒在落叶上,像铺了层金粉。她摸了摸书包里的手抄本,里面夹着高中的梧桐叶,写着顾城的诗句,还有刚刚和 “冰棱” 的约定,心里暖暖的,一点也不觉得冷了。

走到学校门口,她看到赵磊提着一袋苹果走过来:“小莫,你去哪了?我在食堂等你半天了。”

“我去网吧了。” 张小莫笑着说,“我认识了一个哈尔滨的网友,也喜欢顾城的诗,还和我一样是师范生。”

“真的?这么巧!” 赵磊把一个苹果递给她,“我爸昨天给我寄了台笔记本电脑,以后咱们可以在宿舍上网了,不用再去网吧了。”

“真的?太好了!” 张小莫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样我就能经常和‘冰棱’聊天了,还能给她发我的手抄本。”

“走,我带你去看电脑!” 赵磊拉着她往宿舍走,“我还下载了《七子之歌》,咱们一起练,歌咏比赛拿第一!”

张小莫跟着赵磊往前走,手里的苹果带着温度,书包里的手抄本沉甸甸的。她想起 “冰棱” 说的雪深及膝,想起那句跨千里重逢的顾城诗句,想起即将到来的澳门回归,突然觉得,这个冬天不再漫长,这个 “网络黎明” 的时代,给了她太多意想不到的温暖和希望。

回到宿舍,赵磊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比网吧的 cRt 显示器清晰多了。他帮张小莫登录 oIcq,红围巾企鹅头像立刻跳了起来,“冰棱” 发来消息:“我把今天拍的雪景照片整理好了,明天发给你。对了,我查了,从省城到哈尔滨的火车要 28 个小时,寒假我们可以约着见面吗?”

张小莫看着屏幕上的消息,眼泪又差点掉下来。她回头看了看赵磊,赵磊笑着说:“去吧,我帮你凑路费!”

她点点头,敲下:“好!寒假见!”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窗外的烟花突然亮了起来 —— 是学校为庆祝澳门回归提前放的,绚烂的光映在笔记本屏幕上,也映在张小莫的脸上。她握着鼠标的手微微颤抖,心里充满了期待:寒假去哈尔滨看雪,和 “冰棱” 一起读顾城的诗,一起看澳门回归的烟花,还有手抄本上的梧桐叶和诗句,这些都会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

夜深了,宿舍里的同学都睡着了。张小莫躺在床上,手里抱着手抄本,想着千里之外的 “冰棱”,想着即将到来的寒假,想着 “网络黎明” 带来的一切。她知道,网络不仅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让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而那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不再只是抄在纸上的诗句,而是跨越千里的鼓励,是支撑她前行的力量。

她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梦里,她站在哈尔滨的雪地里,和 “冰棱” 一起踩着 “咯吱” 响的雪,手里拿着手抄本,大声读着顾城的诗,雪花落在她们的头发上,像戴上了白色的花环。远处的烟花亮了起来,和澳门回归的烟花一样绚烂,照亮了她们的笑脸,也照亮了 “网络黎明” 下,两个年轻人充满希望的未来。

第二天早上,张小莫早早地起了床,去图书馆借了本《顾城诗选》,还借了本哈尔滨旅游指南。她坐在图书馆的窗边,阳光洒在书页上,温暖而明亮。她翻开手抄本,在 “冰城?雪?光明” 旁边,又写下:“网络连接你我,诗歌传递希望。” 她知道,这个 “网络黎明” 的时代,会给她带来更多惊喜,而她,也会带着这份惊喜和希望,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