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昨天学习了《少年闰土》。

今天要来学习《有的人》。

前者是鲁迅写的,后者是写鲁迅的。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为纪念先生,却不只是写了先生。

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他们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除开这些特殊的意义,这也是一首极好的诗。

它的主题固然为之加分,乃是锦上添花。

钟鸣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孩子们一听就反应了过来,今天要学得是一首‘白话诗’。

这种体裁的诗他们已经很熟悉了,而且每个人都有亲自动手写过。

只是诗句的开头,让他们不由得一愣。

“这诗好奇怪,活着怎么会死了,死了又怎么还活着?”

“是啊,完全不明白,和以前学的诗都不一样。”

孩子们交头接耳,满脸疑惑。

钟鸣没有立刻解释,继续朗诵:

————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听到这一段,孩子们的脸皱了起来。

他们品鉴不了这首诗的好,反而觉得非常的莫名其妙。

“人民?就是指我们吧?”

“骑在人民头上,谁啊?武夫吗?”

“给人民当牛马的......谁啊?”

“可为啥诗里说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是指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吗?”

“也许吧,不太确定呢......”

钟鸣依旧没有解释,接着念:

————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 “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作野草被火烧,这又是什么意思呀?”

“感觉好难懂,比以前学的难多了。”

“是啊,先生快讲讲吧!”

钟鸣停了下来,看着孩子们好奇又困惑的眼神,举了一个例子:

“有些人活着,但每天浑浑噩噩,只知道贪图自己享乐,对别人毫无益处,这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虽有生命,可精神上却如同死了一般。而有些人,生命虽已终结,但他们做过的好事,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就像之前咱们了解的那些为了理想信念牺牲的同志们。”

对于这段话的解释,是有些容易造成误会的。

并不是一个人必须得奉献才能有价值。

因为确实,能好好的过完自己这一生就已经不容易了。

这里说的‘对别人毫无益处’是包括了一个人的父母、子女、朋友、社会、以及一切存在的社交关系。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原因。

对子女、朋友,也可能有特殊的情况。

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是!

如果每一项都没有处理好,那是不是主要会是这个人的原因呢?那这个人是不是就和死了一样呢?

这事有些复杂了......

所以钟鸣先前的解释就稍显得笼统。

孩子们听了,也在小声议论:

“好像有点懂了,就是说活着不只是看身体有没有生命,还得看有没有做有意义的事。”

“啊......贪玩享乐也死了一样啊?”

“小胖子,先生点你呢!”

“胡说!我就是喜欢吃东西,但我人多好啊!”

...

钟鸣笑了笑,又接着朗诵: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念完这最后一段,孩子们都安静了下来,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他们嘴上没说,心里却想了很多。

“好像有点明白了,就是坏人没好下场,好人会被大家记住。”

“可怎么判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就像诗里说的,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可我们咋知道谁骑在人民头上呀?”

“对呀,这诗里说的都好抽象,不像之前学的故事那么明白。”

“但感觉又好像藏着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一下子说不出来。”

钟鸣看着孩子们,知道他们虽有些懵懂,但已经在思考诗中的深意了。

他说道:

“同学们,这首诗不像我们之前学的诗词那么直白,它需要大家慢慢琢磨。就像你们刚才说的,活着和死了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那你们觉得,身边有没有像诗里说的,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着的人呢?”

“我觉得先生算,先生教我们知识,让我们能懂得好多东西。”

“那我爹呢,他每天干活,养活我们一家人,是不是也算?”

“嘿嘿,我爹娘都算!”

“对,我也这样想!”

钟鸣点头笑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像诗里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你们觉得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呢?”

“可能会抢别人东西吧。”

“也许会欺负弱小,不让别人好好过日子。”

“对,就像那些武夫,有时候会欺负老百姓。”

钟鸣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笑着说道:“大家说得都挺对。那咱们再来看看这诗里,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人,你们觉得这种人怎么样呢?”

“他们是不是想让别人一直记住他们呀?”

“可光刻名字有什么用,又没做啥好事。”

“就是,还不如像野草一样,虽然普通,但是有用。”

“那作野草等着地下火烧,到底啥意思嘛?”

“我猜是说愿意牺牲自己,为了别人。”

“不太懂,牺牲自己能干嘛呀?”

“啊......好难啊!!”

...

钟鸣笑着鼓励道:

“这首诗确实不简单......现在不理解也没关系,以后认真学习,多思考,现在不懂没关系,随着你们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有更深的理解!甚至你们也能写出有力量的文字。”

接下来,钟鸣又带着孩子们把整首诗朗诵了几遍。

每一遍,孩子们的语气都更认真了些。

...

散学后,孩子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还在讨论着这首奇怪又有趣的诗。

“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成为那种让别人记住的人?”

“不知道呀,得做啥好事才能被记住呢?”

“也许像先生一样教书,教给其他人知识?”

“可我不想教书,我怕做不好......”

“那你想做啥?”

“我还没想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