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个失控又暧昧的夜晚之后,顶层公寓里的空气仿佛都改变了成分。
苏晚和沈砚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膜被一种更加微妙、更加紧绷,同时也更加亲密的气流所取代。
第二天清晨,苏晚醒来时,窗外已是天光大亮。
她躺在床上,怔怔地看着天花板,昨晚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得如同烙印——噩梦的窒息感,他掌心灼热的温度,他低沉沙哑的“没事了”,还有他离开时略显僵硬的背影。
脸颊不受控制地又开始发烫。她伸手摸了摸被他握过的手背,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某种印记。
这不是梦。
那个冷漠、高高在上的沈砚,真的在她被梦魇困住时,来到了她的床边,用他有力的手,驱散了她的恐惧。
一种混杂着羞涩、甜蜜、以及巨大不真实感的情绪,在她心中翻涌。
她磨蹭了很久才走出卧室。
客厅里,沈砚已经坐在餐桌旁,穿着熨帖的西装,正在看平板电脑上的财经新闻。
晨光勾勒出他完美的侧脸线条,神情是一贯的冷峻专注,仿佛昨夜那个带着睡意和担忧出现在她床边的男人,只是她臆想出来的幻觉。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身上。
一瞬间的对视,苏晚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的眼神深邃依旧,但苏晚敏锐地捕捉到,那平静无波的表面下,似乎掠过一丝极快的不自然,随即又恢复了深潭般的幽静。
“早。”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异常。
“早,沈总。”苏晚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走到餐桌旁坐下。
酒店送来的早餐已经摆好,依旧是精致的西点。
两人沉默地开始用餐。刀叉碰撞瓷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客厅里格外清晰。
苏晚低着头,小口吃着煎蛋,感觉每一秒都像是在走钢丝。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突然改变的关系,或者说,这种尚未被明确言说,却已心照不宣的暧昧。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沉默压得喘不过气时,沈砚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目光再次看向她,语气是谈论公事时的冷静,但内容却截然不同:
“昨晚休息得怎么样?”
苏晚拿着叉子的手一顿,抬起头,对上他的视线。
他问得很直接,没有回避。
这反而让她慌乱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她抿了抿唇,轻声回答:“后来……睡得很好。谢谢您。”
沈砚微微颔首,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仿佛只是进行了一次必要的确认。
他转而说道:“关于p.t.A和那段代码的发现,顾琛那边有了新的进展。”
他自然地切换到了工作模式,这让苏晚也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集中了精神。“什么进展?”
“那个数字签名标记,经过更精细的比对和算法还原,确认与你父亲留下的其他私人印记高度吻合,可以断定是他故意嵌入代码中的‘水印’。”
沈砚说道,“这证明他确实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迫为p.t.A工作,并且试图留下线索。”
苏晚的心揪紧了。父亲当时该是多么无奈和警惕。
“另外,顾琛顺着你破解的那段代码逻辑,反向追踪到了几个曾经短暂活跃、但很快消失的加密服务器节点。这些节点的技术特征,与‘深渊’使用的某些隐蔽通道有相似之处,但更加高明。”
沈砚的眼神锐利起来,“我们怀疑,这些节点,可能是p.t.A成员之间,或者‘G’与更高层联系时使用的‘安全屋’。”
“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苏晚急切地问。
“很难。它们像幽灵一样,出现时间极短,位置在全球范围内跳跃,使用了最顶级的反追踪技术。”
沈砚语气凝重,“但并非毫无办法。顾琛带领的技术团队,正在尝试构建一个动态预测模型,结合你父亲代码中隐藏的某些规律,试图捕捉它们的下一次‘闪现’。”
他看向苏晚,目光中带着一种正式的、将她视为平等合作伙伴的审视:“这个过程需要极强的耐心和对异常数据模式的敏锐直觉。苏晚,我需要你的协助。”
苏晚愣住了。
他……需要她的协助?不是命令,不是安排,而是“需要”和“协助”?
一股热流瞬间涌遍全身。
这不仅仅是对她能力的认可,更是将她真正纳入了他的核心战场,视为可以并肩作战的同伴。
“我能做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你和我们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小组一起,实时监控全球网络数据流,分析顾琛模型筛选出的可疑目标。”
沈砚布置任务,条理清晰,“你对苏明远教授代码风格和思维习惯的了解,是任何机器算法都无法替代的优势。你负责从海量数据中,凭直觉和经验,找出最可能属于p.ta的‘气味’。”
“我明白!”苏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不再是单方面的被保护或被动接受任务,而是真正的参与和贡献。
早餐后,苏晚被带到了公寓内一间她从未进入过的房间。
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却装备着最尖端设备的安全工作站。几名沈砚麾下最核心的技术人员已经就位,顾琛也在其中。
看到苏晚进来,顾琛对她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鼓励。
其他技术人员虽然有些惊讶,但在沈砚简短介绍“苏晚小姐将作为特别顾问加入本次分析”后,都表现出了专业的接纳态度。
工作迅速展开。巨大的屏幕上,无数条代表全球数据流的光带如同星河般流淌、闪烁。
顾琛构建的预测模型不断标记出一个个需要重点审视的“可疑节点”。苏晚坐在自己的终端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据的海洋中。
她调用着脑海中所有关于父亲的知识——他偏爱的加密算法组合、他习惯使用的冗余校验方式、他甚至在某些非正式场合开玩笑般提到过的、关于如何利用“美学规律”来隐藏信息的奇思妙想……
时间在高度专注中飞速流逝。
几个小时过去,苏晚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布满血丝,但她的大脑却异常兴奋。
她感觉自己仿佛在与隔世的父亲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通过这些冰冷的代码和数据,触摸着他当年留下的线索。
突然,一个位于东欧某废弃数据中心Ip段、仅仅出现了0.3秒的异常加密握手包,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个数据包的某些字段填充方式,带着一种极其隐晦的、非标准的冗余,这种冗余的模式,让她瞬间联想到了父亲在一篇早期论文附录里,半开玩笑提出的“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签名干扰”理论!
“这里!”苏晚几乎是喊了出来,立刻将目标高亮标记,并将自己的分析依据迅速共享到小组频道。
整个工作站瞬间紧张起来。技术团队立刻围绕这个节点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
“信号消失了!跳转了!”一名技术人员报告。
“追踪跳转路径!分析关联Ip!”顾琛立刻下令。
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他们成功捕捉到了这个节点短暂现身时,与另一个位于东南亚公海区域、伪装成渔船通信卫星信号的Ip地址,有过一次极其短暂的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