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换亲劫 > 第37章 老徐在家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不是一直都盼着孩子们成家嘛,这不挺好!”

郭伟知道,杨秀芝要的不是这种回答。

可怎么回答,毕竟不重要了,结婚证都领了,说多了,只能让女儿心里不舒服。

“立梅呀,这事你想咋办?”

杨秀芝见郭伟没按自己的意思说,知道是怕女儿为难。

也只能作罢。

好坏都是她自己选的,日子毕竟是她自己去过,只要她高兴,就比什么都强。

杨秀芝的风平浪静,倒是郭立梅没想到的。

在她想象中,她这个老妈咋也得发表点意见吧!这么一声不吭的,反而让她心里没底。

“我听我妈的!”

你不是不发表意见吗?我非逼你说话。

“听我的这婚不结!”

杨秀芝一句话,就把皮球踢回去了。

小丫头片子,和老娘玩心眼,你还嫩了点。

“老蒯,孩子好好和你商量呢!”

郭伟怕事情真被杨秀芝搞僵了,急忙打圆场。

杨秀芝才叹了口气:“我和你爸的意思一样,听你的意见。”

杨秀芝回头看了一眼郭立新:“儿子,和丁香结婚你愿意吗?”

“愿意,愿意啊!”

杨秀芝也不知道,现在的儿子还知不知道结婚的意义和责任。

反正听到丁香两个字,他就都愿意。

儿子啊,妈也算是征求过你的意见了,以后等你真正清醒过来的时候,可千万别埋怨我们,毕竟在亲人眼里,你是那么喜欢丁香!

父母也只是在尽量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而已。

杨秀芝在心里给了儿子和自己一个满意的交代。

“爸妈,徐书记说了,可以集体办一次婚礼,新式的。他说等你们回来,好好商量商量!”

“妈!你也知道,赵家春和丁香家的条件,是没有能力操办婚礼的,既然是转亲,只能越简单越好了!”

杨秀芝明白女儿的意思,这么一转,赵、丁两家就都是亲家。

操办婚礼肯定要考虑两家的经济条件和感受。

“爸妈不干涉,只要你不觉得委屈就行。”

郭立梅低下头,声音小了下去:“婚礼就是个形式,日子是过给自己的,只要以后过得顺心,别的都无所谓!”

“我风光过了,没遗憾了!”

郭立梅的话,让杨秀芝又想起了初次嫁女儿的情景。

郭伟夫妻这些年,总觉得对女儿亏欠,既然要结婚,就让她风风光光的出嫁。

男方的父亲,是郭伟和杨秀芝的战友。

两家也算是知根知底。

队上出了四辆大马车送的亲。

郭伟托人买的黄玻璃木料,找木匠打了一个炕柜,两个箱子做陪嫁。

郭立梅长相又漂亮,那场婚礼是少有的风光。

可惜当时露多大脸,后来就现多大眼。

结婚五年,因为郭立梅不生养,两人和平办理了离婚。

郭伟又一挂大马车把女儿接了回来。

婆家也没亏待郭立梅,连同陪嫁的家具和一切穿戴日用,全部让她带走了。

那两个箱子和炕柜,现在还好好的放在郭立梅的小屋里。

想起这些,杨秀芝释然了!

当初的女婿可是她相中的,可结果怎么样?

还不是没白头到老,嫌弃郭立梅不生养,无非是没有那么爱她。

不生养的也不是郭立梅一个人,也没见都离婚。

杨秀芝当初有让郭立梅抱养一个的打算。

被郭伟制止了。

郭伟的意思,两个人过到离婚的地步,绝不仅仅是没孩子这么简单。

至于矛盾到底出在哪里,郭立梅从来没和父母说过。

表面上的原因,就足够了。

这一次,赵家春知道郭立梅的缺点,还同意和她结婚,没准是真正喜欢女儿。

对赵家春这个人,杨秀芝凭良心说,确实不了解他。

但她直觉上,总感觉心劲重,看着不声不响的,怕是不好相处。

直觉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好坏的根据吧!

“老头子,明天咱们去找徐风海商量商量,看看他到底有啥好办法!”

郭伟爽快的答应了。

徐风海他铁定要找的,看守所待了几天,他越想越不对劲,总感觉自己被人当枪使唤了呢。

……

次日,郭伟和杨秀芝先去生产队干活。

晚上吃过饭以后,让郭立梅收拾碗筷,夫妻俩去了徐风海的家。

徐家房门开着,屋里冒烟咕咚的。

冯桂兰呛得一个劲的咳嗽。

郭伟没进屋,隔着门喊:“老徐,你在家没?”

冯桂兰听见喊声,出门看了一眼,见杨秀芝站在院子里,自己感觉挺尴尬。

杨秀芝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俺们找徐书记有点事,在家没?”

冯桂兰摇头:“屋里一冒烟,那爷几个就都躲出去了,就留我一个人挨呛!”

杨秀芝仰起头看了一眼烟囱,只有丝丝缕缕的清烟冒出来,大部分都从灶坑倒出来了。

“是烟囱桥子堵了,还是烟囱低往里呛风啊?”

没病不死人。

“有功夫我给你看看,这整天冒烟咕咚的,呛得脑瓜子不疼啊?”

“疼有啥招,人家爷几个都不做饭,没人收拾,我一个老娘们,会收拾啥呀!”

冯桂兰话音刚落,就被倒背着手走进院子的徐风海接了话茬。

“人家不是老娘们?就说你自己完犊子得了!”

“进屋搬两把椅子出来,我和老郭大哥在外面说会话,这屋里也待不了人啊,死呛的!”

徐风海一边吩咐冯桂兰进屋搬凳子,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烟口袋。

先卷了一支烟递给郭伟。

郭伟接过来没抽,随手夹在右耳朵上。

徐风海又给自己卷了一支。

划着火柴举到郭伟面前,看见他摆手也没勉强,把自己嘴里叼着的那支点着了。

杨秀芝则跑去房山头观察烟囱去了。

“你家这烟囱有点低呀!有没有啥东西接起来一块呢?”

冯桂兰想了一下:“炉筒子行不行?”

杨秀芝把房山头上的梯子搬过来,立在烟囱上,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冯桂兰这阵和杨秀芝说话,灶坑里的柴禾烧得差不多了,烟囱里的烟几乎不冒了!

杨秀芝爬到上面,对冯桂兰说,把炉筒子拿来我看看。

冯桂兰急忙跑到下屋里,从棚上抽出一截铁皮炉筒子,抱着跑出来。

举起来递给杨秀芝。

杨秀芝比划了一下,炉筒子太细,有缝隙。

又往下看了一眼,房跟底下有一摞坯头子。

杨秀芝把炉筒子递给冯桂兰:“给我弄几块坯头子上来!”

冯桂兰接过炉筒子放在一边,捡起两块坯头子,右手拿一块,右胳肢窝底下夹一块,顺着梯子爬到第四个横撑上。

递给杨秀芝。

木头梯子剧烈的颤动着。

“唉呀妈呀!你可别上来了,你这大体格子,赶上我两个沉了,别一会再把梯子踩折了!”

杨秀芝接过土坯,让冯桂兰赶紧下去。

梯子要是不堪重负,自己就有摔下去的可能。

冯桂兰下去了。

杨秀芝顺着梯子下了一段距离,直到伸手能够到冯桂兰举起的土坯为止。

杨秀芝上下爬了几次,总算把烟囱口弄小了一圈。

把炉筒子立在烟囱上,又让冯桂兰把土坯砸碎,倒点水,和了点泥抹好。

冯桂兰急忙跑进屋,再次点着火,果然不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