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杂烩 > 第49章 乱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和十三年的春闱,注定与往年不同。

宁钧站在贡院门外,望着黑压压的人群,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武举,却是第一次以将门之后的身份应试。半月前那纸诏书改变了一切——北境战事吃紧,特准将门子弟参与文武科举,以选英才。

宁兄!这边!熟悉的呼唤声传来。宁钧转头,看见好友杜衡在人群中挥手。他挤过去,杜衡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你怎么才来?礼部刚宣布,今年武举加试兵法策论!

宁钧心头一紧。将门子弟向来重武轻文,这道突如其来的变动,不知会刷下多少人。

考什么题目?

《论边防十二策》!杜衡压低声音,听说是萧丞相亲自出的题。

宁钧瞳孔微缩。萧景明,当朝丞相,寒门出身却位极人臣的传奇人物。三年前他推行新政,力排众议允许寒门子弟入仕,如今又为将门子弟敞开科举大门。此人手段,当真不凡。

入场钟声响起,宁钧与杜衡分别走向文武考场。穿过重重检查,宁钧在号舍坐定,展开考卷。果然,首题便是《论边防十二策》。

他深吸一口气,蘸墨挥毫:

臣闻边防之要,首在民心。今北境三镇...

笔走龙蛇间,他将这些年随父亲镇守边关的见闻倾注纸上。不同于一般武人的泛泛而谈,他详细分析了各族部落的矛盾与诉求,提出以商止战的方略。

正写到关键处,外面突然一阵骚动。宁钧抬头,透过号舍的栅栏,看见一队侍卫簇拥着一位紫袍官员缓步而来。那人约莫三十出头,面容清癯,一双凤目不怒自威。

是萧丞相!隔壁号舍的考生低声惊呼。

宁钧心头一跳。这就是那位叱咤朝堂的萧景明?竟如此年轻!

萧景明似有所感,目光扫过号舍,在宁钧身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如鹰隼般锐利,宁钧不禁挺直了背脊。

待巡视队伍离开,宁钧重新埋头答卷。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萧丞相那一眼别有深意。

三日后的武试场上,宁钧一袭劲装,手持家传银枪,在演武场中央站定。今日考校骑射,他抽到了最难的项目——百步外连射三箭,靶心仅铜钱大小。

挽弓搭箭,宁钧屏息凝神。忽然,他察觉到一道目光。看台上,萧景明正专注地望着他。

第一箭离弦,正中靶心。

第二箭紧随其后,劈开第一箭的箭尾。

第三箭射出时,一阵怪风突起。宁钧手腕微转,箭矢划出诡异弧线,绕过风势——

三箭同心!监考官高声宣布。

场边爆发出喝彩声。宁钧收弓行礼,余光瞥见萧景明微微颔首。

放榜那日,宁钧高居武科榜首。按惯例,新科进士要参加琼林宴。宁钧换上崭新的深蓝官服,随众人入宫赴宴。

御花园中,权贵们三两成群。宁钧独自站在角落,看着那些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儿互相吹捧。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也不想属于。

宁状元怎么独自饮酒?一个温润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宁钧转身,竟是萧景明。近距离看,这位丞相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想是常年操劳所致。

下官...不善交际。宁钧拱手行礼。

萧景明轻笑:不善交际好,朝廷缺的就是办实事的人。他接过侍从递来的酒杯,你那篇《边防十二策》,本相看了三遍。

宁钧心头一热:粗浅之见,让丞相见笑了。

不,很有见地。萧景明目光深远,尤其是以商止战之策。当年我在北境游历时,也曾有类似想法。

两人就边关情势交谈起来。宁钧惊讶地发现,这位文官出身的丞相对军事的了解竟如此深入。谈到某些部落的习性时,甚至比他这个将门之子还熟悉。

宁状元可有出仕意向?谈话末了,萧景明突然问道。

宁钧一怔:下官刚入仕途,但凭朝廷差遣。

禁军缺个教头,负责新兵操练。萧景明意味深长地说,不过那里关系复杂,不知宁状元敢不敢接?

宁钧听出弦外之音——这是个烫手山芋。但将门之子的血性让他昂首答道:为国效力,义不容辞!

萧景明满意地点头,正要再言,一位华服公子插了进来:萧相爷,家父请您过去一叙。

宁钧认出这是兵部尚书刘成之子刘琰。

萧景明笑容不变:刘公子先行,本相随后就到。待刘琰离开,他低声对宁钧道:明日来政事堂领任命状。说完,拍了拍宁钧的肩膀,转身离去。

宁钧站在原地,感受着肩上残留的温度。他知道,自己刚跨过了某道无形的门槛。

宁状元好本事啊,这么快就攀上高枝了。刘琰不知何时折返,语带讥讽。

宁钧不卑不亢:下官只知尽忠职守,不知什么高枝低枝。

刘琰冷笑:禁军那潭水深得很,宁状元小心...淹着。说完,扬长而去。

杜衡不知从哪冒出来,拽着宁钧走到角落:你怎得罪刘琰了?

我都不认识他。

他爹刘成是萧丞相的死对头!杜衡急道,你方才与萧相谈笑风生,刘琰能不记恨?

宁钧皱眉:朝中党争如此严重?杜衡叹了口气:“是啊,萧丞相推行新政,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刘成便是其中之一。你如今与萧丞相走得近,怕是要被他们针对。”宁钧握紧了拳头:“我不怕,我只想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杜衡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信你,但你还是要小心为上。”

第二日,宁钧早早来到政事堂。萧景明已在等候,他将任命状递给宁钧:“好好干,莫负本相期望。”宁钧郑重接过:“下官定不辱使命。”

然而,宁钧到禁军上任后,便遭遇重重刁难。刘成暗中指使手下将领,对宁钧的练兵计划百般阻挠。宁钧不为所动,凭借着将门家风和自身能力,逐步稳住局面。他知道,这场朝堂博弈才刚刚开始,自己必须在这暗流涌动中,坚守初心,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刮目相看。

杜衡四下张望,声音压得更低:萧相推行新政,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刘家背后是陇西贵族集团,这两年没少给萧相使绊子。

琼林宴散,宁钧踏着月色回到驿馆。推开房门,桌上赫然放着一封信。拆开一看,只有寥寥数字:

禁军水深,慎查粮饷。

没有落款。宁钧将信纸凑近灯焰,看着它化为灰烬。明日开始,他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军事训练,还要踏入一个危险的政坛漩涡。

而引他入局的,正是那位深不可测的萧丞相。

窗外,一弯新月如钩。次日,宁钧前往政事堂领任命状。萧景明看着他,目光深邃:“宁状元,禁军之事,还望你尽心尽力。”宁钧抱拳:“丞相放心,下官定不负所托。”

踏入禁军营地,宁钧便感受到一股压抑的气氛。士兵们训练时懒懒散散,对他这个新教头也并不在意。他开始整顿军纪,却遭到了一些军官的暗中抵制。

这天夜里,宁钧正在营帐中查阅粮饷账目,突然一群黑衣人闯入。他迅速抽出银枪,与黑衣人激战起来。一番恶斗,他虽击退了黑衣人,但也受了些轻伤。

宁钧意识到,这背后肯定有人不想让他查粮饷之事。他决定加快调查进度,同时暗中收集证据。

就在他有所发现时,一封弹劾他的奏章却送到了皇帝面前,指控他滥用职权、扰乱军心。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宁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而那神秘的幕后黑手,似乎正躲在暗处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