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杂烩 > 第10章 走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国际航班降落在本市国际机场时,清晨的阳光正透过舷窗洒在曹操的衣襟上。他望着窗外熟悉的航站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纽约观众赠送的纪念币——硬币上刻着自由女神像,背面却印着小小的“魏”字,是海外华人特意定制的礼物,这份跨越时空与地域的认可,让他心中泛起一阵暖意。

“父亲,您看!”曹丕指着窗外,只见张馆长带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举着“欢迎三国群杰载誉归来”的横幅,在停机坪外等候,人群中还夹杂着不少举着相机的记者,闪光灯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飞机刚停稳,众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曹先生,这次文化出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刘先生,国外观众对汉家礼仪的反响如何?”“孙先生,未来江东水师文化还会有海外推广计划吗?”

诸葛亮上前一步,羽扇轻摇,从容应对:“此次出海,我们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三国文化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不同文明对‘英雄’‘忠义’‘智慧’的共同追求。未来,我们将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三国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开启新的征程。”

人群中突然响起一阵欢呼,只见市领导带着文旅、教育、科技等部门的负责人走了过来。“各位英雄辛苦了!”市领导握着曹操的手,语气激动,“你们这次文化出海,不仅提升了本市的文化影响力,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了典范。市里决定,要全力支持你们开展‘三国文化产学研融合’项目,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曹操眼中一亮——“产学研融合”这个词他在海外听马克提过,却没想到回国后能得到官方支持。他连忙问道:“不知市里有何具体规划?”

市领导笑着递过一份方案:“我们计划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联合高校成立‘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培养专业研究人才;二是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三国Ip衍生的数字产品,比如动漫、游戏、元宇宙场景;三是打造‘三国文化产业园’,整合文创、旅游、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众人接过方案,翻看间眼中纷纷燃起期待。刘备指着“汉家礼仪进校园”的条款,对身边的关兴、张苞笑道:“以后你们在学校,就能给同学们展示真正的汉家礼仪了。”孙权则盯着“数字水师博物馆”的规划,对陆逊低语:“这下我们的楼船模型,能通过科技手段让更多人看到了。”

当天下午,众人在博物馆召开项目启动会,各部门负责人纷纷到场,围绕“产学研融合”展开热烈讨论。高校代表提出,希望曹操、刘备、诸葛亮能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讲授三国历史与文化;科技企业负责人则邀请吕布参与武术类游戏的动作捕捉,让游戏角色更贴近历史原型;文旅部门则建议,以三国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打造“三国文化旅游专线”,串联博物馆、汉江码头、武馆等景点。

“我有一个想法。”诸葛亮突然开口,将一份《三国Ip开发规划》放在桌上,“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梳理三国历史Ip资源,建立‘三国文化数据库’,确保所有衍生产品符合正史;第二步,联合高校与科技企业,开发‘三国元宇宙’,让用户通过VR设备‘穿越’到三国时期,体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历史场景;第三步,推动三国文化与教育融合,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三国历史启蒙读本》,将汉家礼仪、传统武术纳入课外课程。”

曹操拍案叫好:“孔明先生这个规划周全!某愿意牵头整理曹魏的Ip资源,从铠甲、兵器到诗词歌赋,一一录入数据库,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刘备点头:“我负责汉家礼仪与蜀汉Ip的开发,还可以邀请学校的师生参与《三国历史启蒙读本》的编写,让内容更贴近现代教育需求。”

孙权则说道:“我会带领团队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数字水师博物馆’,用3d建模还原江东水师的楼船、战船,还可以加入互动环节,让用户体验水师操练、水战模拟等场景。”

吕布站起身,语气激昂:“某愿意参与武术类游戏的动作捕捉!还要把三国武术编入课外课程,让孩子们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了解三国文化,传承尚武精神。”

项目启动会后,各项工作迅速推进。曹操带着曹丕和博物馆的研究员,泡在史料库里整理曹魏Ip资源,从《三国志》《魏书》中摘录相关记载,还亲自绘制了当年曹军的铠甲、兵器图纸,甚至还原了铜雀台的建筑结构,为“三国元宇宙”的场景搭建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依据。

刘备则与学校合作,开展“汉家礼仪进校园”活动。他带着关兴、张苞,穿着定制的汉服,在学校的操场上为学生们展示稽首礼、顿首礼、拱手礼等传统礼仪,还讲解了每一种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稽首礼是汉时最重的礼仪,多用于君臣、父子之间,体现的是‘敬’;拱手礼则用于朋友、同辈之间,体现的是‘和’。”刘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们听得入迷,纷纷模仿学习。

孙权则与科技企业的团队泡在实验室里,开发“数字水师博物馆”。他拿着当年江东水师的楼船图纸,与设计师一起调整3d模型的细节:“楼船的了望塔要再高一些,当年周瑜就是在了望塔上指挥赤壁之战的;箭窗的位置要偏低,方便士兵射击的同时,还能抵御敌方的箭雨。”设计师根据他的建议反复修改,最终呈现的楼船模型栩栩如生,连船舷上的木纹都清晰可见。

吕布则在武馆里进行武术动作捕捉。他穿着布满传感器的紧身衣,手持仿制的方天画戟,演示着“横扫千军”“辕门射戟”等经典招式。动作捕捉设备将他的每一个动作精准记录,转化为游戏角色的动作数据。“这里的力度要再大一些,当年某在虎牢关前,这一戟能劈开敌军的盾牌。”吕布对着屏幕上的动作数据提出修改意见,游戏开发团队连忙调整参数,确保动作既符合历史原型,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诸葛亮则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团队的进度。他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高校研究团队对“三国文化数据库”的分类有疑问,他亲自制定分类标准;科技企业开发“三国元宇宙”时遇到历史场景还原的难题,他带着曹操、刘备、孙权一起提供历史依据;文旅部门规划旅游专线时需要调整路线,他结合各景点的文化特色,提出优化方案。

然而,项目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开发“三国元宇宙”的官渡之战场景时,游戏开发团队为了增强趣味性,想加入“曹操夜袭乌巢时遇到仙女指路”的虚构情节,曹操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召集团队开会。

“某当年夜袭乌巢,靠的是许攸的计谋和将士的奋勇,而非什么仙女指路!”曹操将方案摔在桌上,语气严厉,“三国历史是严肃的,容不得半点虚构!若为了趣味性而篡改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信任我们的观众的背叛!”

游戏开发团队负责人连忙道歉:“曹先生,是我们考虑不周。我们立刻修改方案,严格按照正史还原场景,绝不再加入虚构情节。”

诸葛亮也在一旁补充:“历史Ip的开发,要把握好‘趣味性’与‘严肃性’的平衡。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场景细节、增强互动体验来提升趣味性,但绝不能篡改历史事实。比如在官渡之战场景中,可以加入‘士兵补给’‘兵器维修’等互动环节,让用户体验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既有趣味性,又能展现历史的真实性。”

经过这次风波,各团队对历史Ip的开发更加谨慎,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历史顾问团队的审核,确保符合正史记载。

随着项目的推进,“三国文化产学研融合”项目逐渐显露出成效。“三国文化数据库”收录了上万条历史资料,成为国内最完整的三国历史数据库之一;“数字水师博物馆”上线后,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上百万用户访问,不少国外用户留言表示“通过这个博物馆,终于了解了中国古代水师的辉煌”;“汉家礼仪进校园”活动在全市推广,多所学校将汉家礼仪纳入校本课程,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显着提升;武术类游戏《三国武魂》上线后,凭借真实的历史动作和丰富的剧情,成为年度热门游戏,还出口到多个国家,进一步推动了三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年底,市里举办“年度文化创新项目颁奖典礼”,“三国文化产学研融合”项目毫无悬念地获得“年度最佳文化创新项目”奖。颁奖台上,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并肩站在一起,接过奖杯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个奖杯,属于每一个为三国文化传承努力的人。”曹操握着奖杯,语气庄重,“从文化节到文化出海,再到产学研融合,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希望的道路。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魂、以科技为翼,让三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刘备也补充道:“三国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当代的财富。它所蕴含的‘忠义’‘智慧’‘勇气’,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能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三国文化、喜爱三国文化、传承三国文化。”

孙权则看着台下的陆逊和张苞,笑着说:“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关兴、张苞、姜维这些年轻人,不仅传承了三国文化,还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会培养更多年轻的三国文化传承人,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诸葛亮最后发言,羽扇轻摇,目光坚定:“历史是过去的镜子,也是未来的向导。我们传承三国文化,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三国文化与教育、科技、商业的深度融合,让三国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三国传奇。”

颁奖典礼结束后,众人漫步在夜色中的博物馆庭院里。月光洒在庭院中的三国人物雕像上,曹操横槊立马,刘备拱手而立,孙权凭栏远眺,诸葛亮羽扇轻摇,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还记得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茫然无措的样子吗?”刘备看着雕像,笑着说道,“那时的我们,连手机都不会用,更别说什么产学研融合了。”

曹操也笑了:“是啊,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能走到今天。这个世界虽然陌生,却给了我们新的机会,让我们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三国的传奇。”

孙权望着远处的汉江,语气感慨:“江东水师的辉煌,曾只存在于历史记载中。如今,通过数字博物馆和游戏,更多人看到了它的风采。这份传承,比当年的霸业更有意义。”

诸葛亮停下脚步,抬头望着星空:“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英雄与传奇。我们有幸跨越千年,在这个时代续写三国的故事。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着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创造。”

众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三国文化产学研融合”项目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他们的传奇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以文化为笔,以科技为墨,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绘就一幅跨越千年的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