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送别了钟小艾,祁同伟返回学校。

入伍的行装早已收拾妥当,只等明天一早,踏上南下的列车。

这个他生活了四年的校园,此刻在他的眼中,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一草一木,陌生的是,他知道自己的人生轨迹,已经与这里绝大多数的同学,截然不同。

他们即将走向机关、律所、企业,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开始自己平凡或不凡的人生。

而他,将走向一个充满硝烟、迷彩和钢铁意志的世界。

就在他心生感慨之际,宿舍楼下的传达室大爷,扯着嗓子朝他喊道:

“祁同伟!电话!找你的!”

祁同伟走下楼,接起那部老式的黑色拨盘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沉稳而熟悉的声音。

“同伟吗?是我,高育良。”

“老师。”祁同伟立刻肃然起敬。

“你明天就要走了吧?”高育良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我这边也刚接到调令,下周就要去吕州上任了。走之前,我想再见你一面。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吧。”

去吕州上任?

祁同伟的心头微微一动。

他知道,这是高育良政治生涯中,最关键的一步。从一个学者,正式转型为手握实权的地方大员。

而他选择在赴任前夕单独召见自己,其意义,绝非普通的师生话别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上的“交底”。

“好的,老师,我马上到。”

挂断电话,祁同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快步朝着教师办公楼走去。

……

依旧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

但这一次,气氛却与以往截然不同。

高育良没有坐在他那张象征着权力的办公桌后,而是泡了一壶上好的龙井,和祁同伟相对而坐,在靠窗的沙发上。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了进来,将师生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同伟,这几天,学校里的风风雨雨,委屈你了。”高育良亲自为祁同伟斟了一杯茶,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

“老师言重了。”祁同伟连忙欠身,“若非老师您出手相助,学生现在恐怕早已走投无路。这份恩情,学生永世不忘。”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充满了对恩师的尊敬。

高育良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呷了一口茶,目光悠远地看着窗外,缓缓说道:

“我这一生,自诩看人还是有几分眼光。教过的学生,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真正能让我高育良看上眼的,不超过三个。”

“一个,是侯亮平。他聪明,有正义感,背景也好。但他那性子,太直,太理想化,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利剑,伤人,也容易伤己。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他走不远。”

“另一个,是陈海。他稳重,踏实,人品也好。但他性子太软,魄力不足,守成有余,开创不足。他能当个好官,但成不了一方诸侯。”

高育良说到这里,顿了顿,将目光转向了祁同伟,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赏与期许。

“而第三个,就是你,祁同伟。”

“你身上,有侯亮平的聪明,有陈海的稳重。但你比他们,都多了一样东西。”

“什么?”祁同伟明知故问。

“野心。”高育良一字一句地说道,眼神锐利如鹰,“是一种不甘于人下,敢于逆天改命的野心!这种东西,对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想做大事的男人来说,比任何才华都更宝贵!”

祁同伟的心中,掀起一丝波澜。

他没想到,高育良对自己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看得如此之透。

“老师谬赞了,学生只是……不想再任人摆布。”

“说得好!”高育良抚掌而笑,“不想任人摆布,就要学会摆布别人!不想做棋子,就要努力成为执棋人!”

他站起身,从自己那满满一书架的藏书中,抽出了一套厚厚的、用蓝色布面包裹的精装书。

祁同伟定睛一看,只见封面上,用烫金的字体,写着三个大字——

《资治通鉴》。

这套书,祁同伟认识。

这是高育良最珍爱的一套藏书,是他在燕京大学读博时,他的导师,一位史学界泰斗,亲手赠予他的。

书里面,布满了高育良多年来用蝇头小楷写下的批注和心得。

可以说,这套书,凝聚了他半生的智慧和为官之道。

高育良将这套沉甸甸的书,郑重地交到了祁同伟的手中。

“同伟,这套书,我研究了半辈子。今天,我把它送给你。”

祁同伟的手微微一颤,他知道这份礼物的分量。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赠书了,这是一种“衣钵传承”的象征!

高育良,已经将他,视为了自己真正的传人!

“老师,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拿着!”高育良的语气,不容置疑,“我即将外放吕州,宦海沉浮,前路未卜。而你,将入军营,磨砺锋芒。我们师生二人,都在人生的新起点上。”

他按着祁同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同伟,你要记住。”

“军队,是个好地方。它能磨练你的意志,锻炼你的体魄,更能为你镀上一层最坚硬的‘金身’。在里面,你要学会忍耐,学会服从,更要学会……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功。”

他的话,充满了过来人的智慧。

祁同伟认真地听着,将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高育良看着窗外的夕阳,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但是,你更要记住,军旅生涯,终究只是你人生的一段跳板,一个过程。”

“你真正的战场,不在沙场之上,而在……庙堂之巅!”

“沙场之上,你拼的是勇武。而庙堂之上,你拼的是智慧,是人脉,是手段,是妥协,是平衡!”

“这套《资治通鉴》,讲的就是这些东西。我希望你到了部队,在训练之余,能把它读懂,读透。等你什么时候,能从这里面,读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十个字的真谛,你才算真正地出师了。”

高育良的这番临别赠言,如同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祁同伟未来的道路。

他一直以为,高育良只是一个精于权谋的政客。

直到今天,他才发现,这位恩师的内心深处,依旧保留着一个知识分子最后的理想和情怀。

他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他的信仰,被层层的权术和现实的无奈,包裹得太深了。

“老师……”祁同伟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感动。

“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他抱着那套沉甸甸的《资治通鉴》,对着高育良,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高育良欣慰地笑了。

他摆了摆手:“去吧。不用送我了。记住,常联系。以后,汉大帮,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祁同伟重重地点了点头,抱着书,转身离去。

他站在办公楼下,回头望去,只见高育良的身影,依旧伫立在窗前,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孤单,又有些高大。

祁同伟知道,从今天起,他与高育良,就不再是简单的师生。

他们是政治上的盟友,是利益上的共同体。

而他手中这套《资治通鉴》,就是他们之间,最牢固的契约。

他低头,抚摸着那略显陈旧的蓝色封面,心中豪情万丈。

吕州,东南军区……

老师,学生,我们,顶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