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文宫觉醒:赘婿的万古传承 > 第135章 苦肉脱身·计谋终成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5章 苦肉脱身·计谋终成功

钟声三响,百官退散。

沈明澜立在原地,掌心那道“诏”字余温未消,皮肤下的热流如细针游走。他缓缓收拢五指,将御笔紧握入袖,金线静止,仿佛方才的异动只是错觉。可他知道,那不是幻象——有人借这支承诏之笔,在向他传递某种讯息,而此刻,正是反手布局的最佳时机。

殿外风起,卷动玉阶残叶。

首辅拂袖转身,紫袍翻飞间透出一丝松懈。七盏文宫灯虽灭其二,但他仍居高位,权柄未失。在他看来,沈明澜即便言辞犀利,终究不过一介赘婿,掀不起真正波澜。只要将其压制于牢狱,再以慢刀割肉之法逐个清除羽翼,此局终将归于沉寂。

可他未曾察觉,那本该惶然低头的年轻人,嘴角竟掠过一道极淡的弧度。

沈明澜抬步,靴底叩击青石,声音不大,却让尚未走远的几名文修驻足回望。

他再度上前,一步、两步、三步,直抵丹墀之下。

“陛下!”他朗声开口,文宫骤震,识海深处巨龙睁目,浩然长虹自顶门冲出,悬于半空,不攻不守,却如天柱撑起穹顶。光芒映照龙椅,连皇帝垂落的衣角都被镀上一层清辉。

满殿为之一静。

“今日之争,非为私怨。”沈明澜声如洪钟,“而是文道存亡之机!若容奸佞执掌文枢,天下士子皆将闭口吞声!此非臣一人之耻,乃是国之殇也!”

话音未落,他竟不退反进,连踏三阶!

“放肆!”首辅猛然回首,七窍文宫轰然催动,剩余五灯齐颤,空中古训重组为“君臣有别”四字,金光压顶,试图以礼法威压将其逼退。

沈明澜冷笑,目光如刃:“礼?当真礼在心中,还是只刻在玉笏之上?”他直视高座,“请陛下明鉴——若今日斩我以安权臣,明日谁敢直言?后日谁愿尽忠?”

殿内死寂。

皇帝脸色阴晴不定。那道长虹悬于头顶,似无形之剑,直指人心。更令他不安的是,沈明澜每踏进一步,脚下青石便浮现蛛网般裂纹,文宫之力已触及实质震荡,竟有撼动宫基之势。

就在此刻,袖中竹简玉佩无风自动,发出一声清越裂响——像是系统预警,又似刻意激发。

沈明澜猛然收势,长虹骤敛,身形微晃,单膝触地,声音沙哑:“臣……失仪。”

那一声“失仪”,轻如叹息,却像一把钝刀,割开了最后的平静。

皇帝猛地站起,手掌重重拍在扶手上:“来人!沈明澜咆哮金殿,藐视君威,即刻押入天牢,待议罪!”

铁甲卫应声而入,锁链拖地,寒光刺目。

沈明澜低头跪着,指尖悄然抚过袖中御笔,金线依旧静止,但他的心已沉入识海。系统无声运转,【天演推演】模块启动,将方才所有言语、动作、反应逐一回放校验——

**成功触发皇权威慑机制。**

**首辅判断:目标彻底失势。**

**皇帝情绪峰值已达临界,下令囚禁符合预期。**

计成。

两名铁卫上前架臂,他未反抗,任由自己被拖离大殿。经过首辅身侧时,那人冷冷瞥来一眼,唇角微扬,似已认定此人再无翻身之日。

“此人再强,也逃不出牢笼。”首辅低声对近侍道,“调走东墙暗哨,换新人值守西廊。”

话音落下,沈明澜被推出金殿,阳光刺眼,锁链叮当。

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光已沉如深潭。

天牢深处,阴气扑面。

石室狭窄,四壁湿冷,唯有高处一方小窗透进微光。铁卫粗暴地将他掼在地上,锁链缠绕手腕,扣入墙中铁环。脚步声远去,铁门轰然关闭,整座牢房陷入昏暗。

沈明澜靠墙坐下,肩头沾着尘灰,衣襟破损,发带松脱。他缓缓抬起右手,摩挲着那支始终藏于袖中的“承诏”御笔。金线毫无动静,仿佛真的沉睡过去。

可他知道,它还会再动。

识海之中,中华文藏天演系统悄然激活。昨夜推演出的《十三经》全文早已归档完毕,此刻正静静等待诵读指令。系统界面浮现一行提示:

【准备就绪,是否开启“全经共鸣”模式?】

他没有回应,只是将御笔轻轻贴在眉心。

刹那间,一股细微波动自笔尖渗入神魂,如同另一道意识在轻轻叩门。这并非系统所发,而是来自外界——有人正通过这支御器,与他建立隐秘联系。

是谁?

紫檀木匣……九曲纹路……传讯之法……

线索拼合,一个名字浮现在脑海。

他不动声色,将御笔收入怀中,盘膝而坐,双目微阖。

识海巨龙缓缓舒展身躯,龙瞳开合,映照出《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虚影。系统开始预载能量,准备下一阶段行动。此刻的沉默,是风暴前最深的寂静。

与此同时,皇宫偏殿。

皇帝独坐案前,面前摆着那具紫檀木匣。匣面九曲缠绕之纹在烛火下流转不定,像是活物呼吸。他伸手轻抚纹路,眉头紧锁。

片刻后,他取出一枚玉符,注入文气。

匣内毫无反应。

他又试了三次,每一次都失败。

“为何今日无法开启?”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案角那份尚未批阅的奏章上——正是沈明澜昨日呈递的《文道正源疏》。

他翻开第一页,看到一句朱批小字:“文者,民之心也。失民心者,纵有千灯照路,亦行于盲。”

笔迹刚劲,力透纸背。

他盯着那句话良久,忽然起身,走向内库。

而在文渊阁外,太傅独立石阶,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

“文脉若断,何以为国?”他喃喃道,转身离去。

夜色降临,万籁俱寂。

天牢最深处,沈明澜忽然睁眼。

怀中御笔,金线再次蠕动。

这一次,它顺着纹理蜿蜒而上,直至笔尖微微翘起,仿佛在等待书写。

他缓缓抽出笔,在地面碎石上划出一道痕迹——

是个“启”字,末尾钩锋凌厉,如刀出鞘。

笔尖停顿,金线凝住。

他抬头望向小窗外,一轮残月悬于云隙。

忽然,指尖传来一阵剧烈震颤。

御笔自行跃动,在石面上疾书三字:

**“速诵经”**

字迹未成,笔尖突地喷出一缕血丝,染红石面。

沈明澜瞳孔微缩,握紧笔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