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京城的阴暗角落里,一场针对告密者的秘密清洗,正悄然拉开序幕的同时,那摆在明面上的蓝玉一案也以雷霆万钧之势,尘埃落定。

案子的最终结案卷宗,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恭恭敬敬地呈放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之上。

整个案件从皇太孙接手,到发动清洗,再到公堂审结,前后不过短短数日,却已让整个京城的政治格局,焕然一新。

深夜的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仔仔细细地翻阅着。

他看得极为认真,时而因为卷宗上记录的那些触目惊心的罪行,而眉头紧锁;时而又对某些处置的细节,如何安抚军心、如何分化淮西集团,而陷入深思。

然而在他眼眸深处,却有一丝欣慰的光芒在不断地掠过。

想不到……想不到啊!雄英这孩子,离开皇宫整整十年,咱还以为他会像他爹那般,宅心仁厚,手段偏软。

却不曾想,他这么快就磨练出这种手段!

他不仅能让淮西主要将领,俯首认罪。

更难得的是……他竟能完全驾驭三法司那些心思深沉的老狐狸,让他们在恐惧与野心的驱使下,为他隐瞒真相,为他所用,不敢有丝毫逾越!

这份驾驭臣下、掌控全局的铁腕与心机……正是未来帝王,不可或缺的根基啊!

朱元璋心中大为满意,当即命太监传唤皇长孙朱雄英,入宫觐见。

当朱雄英的身影出现在御书房时,朱元璋已将所有的情绪都收敛了起来,恢复了那副高深莫测的帝王模样。

待朱雄英行礼完毕,朱元璋将御案上那份厚厚的卷宗,用手指轻轻地推到了他的面前。

他目光深邃地注视着自己的孙子,用一种沉稳的声调说道: “雄英,蓝玉一案,你处置得……甚为果断,也甚为妥当。”

“卷宗,咱已经阅过了。主犯蓝玉,罪证确凿,其罪当诛。但念其于我大明有开疆拓土之功,可暂且放过他,但家产尽数抄没充公。此事可暂作了结。”

然而,朱元璋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考校意味。

“然则……此案枝蔓牵连甚广。卷宗内所列的其余那几十位淮西一脉的公、侯、伯爵,依你之见,又该当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远比处置一个蓝玉要复杂得多,这关系到整个大明朝堂未来数十年的政治生态。

朱雄英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缓缓上前,拿起那份决定了几十位开国功臣命运的卷宗,平静地看着上面一个个曾经叱咤风云、威震一方的名字——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东莞伯何荣……

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朱元璋也没有催促,只是端起茶杯,静静地喝着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着自己孙子的反应。

片刻之后,朱雄英抬起头。

他没有直接给出该杀或该留的处置方案,反而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皇爷爷,孙儿以为,如何处置他们,要看……”

“皇爷爷您,想让未来的大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朱元璋端着茶杯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

他抬起眼,看向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极大的兴趣:“哦?你且说来听听。”

朱雄英从容不迫,侃侃而谈,他那年轻的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内,显得格外清晰而有力。

“若您想让未来的大明朝堂之上,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再无武人干政之忧。那便可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淮西武将勋贵一脉,连根拔起,尽数诛除。从此朝堂之上,再无掣肘。但如此一来,利弊也同样明显。文官势大,必然导致君权旁落,也必将导致我大明,重蹈前宋强文弱武之覆辙。日后边境有事,恐再无能战之将,可用之兵。”

“但若您想让未来的大明,文武制衡,互相牵制,让君王高坐于九天之上,如臂使指,轻松驾驭群臣。那便需保留武将一脉的元气,不可尽数屠戮,要将他们打磨成一把只听从于皇室的刀!而如何处置他们,便是决定这把刀,未来是指向敌人,还是指向我们自己的关键。”

“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听完,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了一阵无比畅快的大笑!

“好!说得好!”

“咱就知道,你这小狐狸心中早有定计了!还在咱面前卖关子!”

他高兴地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到朱雄英的身边,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双饱经沧桑的眼中,充满了身为一个祖父最极致的自豪和绝对的信任。

“此事,咱就不管了!”

“这些人,是杀是留,是贬是用,全凭你这个监国太孙,一言而决!”

他指着那份卷宗,指着那满朝文武,用一种近乎托付江山的语气,说道: “去吧,放开手脚去做!”

“让咱看看,也让这满朝文武,都好好看看!”

“你要为我大明,打造一个怎样的未来!”

朱雄英手握着那份决定了几十位国公、侯爵、伯爵命运的卷宗,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