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内卷娱乐圈 > 第232章 大事小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家子围在茶几边,老妈把这半年杨皓不在家的“家长里短”全都抖落了个遍。

“先说咱家那公司——”老妈兴奋地说:“《金枝欲孽》那部剧,三轮播了!第一轮上海和北京地方台播。

创下了收视纪录,第二轮上星播,引起了收视狂潮。

第三轮其他地方卫视,收视率一点也不低,具体数据你问你姑姑吧,我也不太懂。

钱赚得哗哗的,今年妥妥的‘现象级’!我跟你说,账上的数字瞅着都眼晕。

现在账上趴着三大坨钱:皓皓两张专辑的版税、彩铃哐哐下载的分成,再加上《金枝欲孽》的回款——金山银山!

可也愁人,再不打发出去,税务局的‘大盖帽’就得来敲门了。”

经过这一年来的经营,虽然平时不怎么管事儿,但老妈已经对影视文化了解差不多了。

说到这儿,老妈一拍大腿,心疼得直嘬牙花子:“我跟你姑俩人一看税表,那数字够买好多套房了,心疼得我们俩晚上直转悠!

可咱是正经生意人,偷税漏税那缺德事儿咱不干!

怎么办?只能可劲儿花!投电视剧、买版权、置景搭棚,跟扔钱听响儿似的,就图个‘咔嚓’一下把税档给降下来。”

老妈乐得合不拢嘴:“你别说,赵磊推荐的那个钟莉芳还挺有魄力。

依着你姑姑的意思,一年能制作一部电视剧就不错了,多了怕风险太大。

是小钟一看这钱来势汹汹,赶紧安排你姑和上海台那老秦——秦姨,您记得吧?

立马张罗第二部;《浪漫满屋》,韩国本子改的,谈恋爱的,俊男美女往那儿一站,钱就算到位了,明儿就开机!”

说起公司的这些事儿,老妈一脸的感慨:“没想到做影视剧这么赚钱!

别的甭提,就说你那张专辑吧,嘿,赚的那数儿,比我吭哧吭哧忙活一整年挣得都多,上哪儿说理去?”

杨皓心里暗道:那能一样嘛!我这可是“开挂”——把上辈子千锤百炼的金曲儿直接薅过来,市场早就替我把关验完货了,都是被大伙儿认过的经典。

当初也没琢磨着一下子就火成这样,可架不住这些东西本身就经得住琢磨,市场那边肯定错不了,不爆才怪。

他瞅着老妈那眼睛发亮的劲儿,怕她一门心思觉得这行当跟捡钱似的,回头瞎投资栽了跟头,

可这话没法摆明面儿上说,他只能挠挠后脑勺,赶紧给老妈打预防针:“妈,您可别一激动就撒欢儿投钱!

咱们这是赶上点儿了——,正好撞在市场的点儿上了,观众正好馋这口儿,才显得钱好挣。

您可别光瞧见咱赚钱,您还别不信,这文化圈、娱乐圈里,多少公司跟走马灯似的,今儿开张明儿关门,朝不保夕的有的是。

真论起来,十家得有八家不赚钱,剩下那两家能保本就不错了,全靠瞎猫碰上死耗子似的运气。

您是没瞧见,多少文化公司今儿还灯火通明,明儿就卷铺盖走人。

一水儿朝不保夕,九成九都在赔本赚吆喝。

咱挣了是运气,可不是行业遍地黄金,真拿它当摇钱树,小心闪了腰!”

老妈白了杨皓一眼:“我当然知道,你妈又不傻,北京城里这么多什么文化娱乐公司,还真没什么赚钱的。

要是真能赚钱,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会拿那么多钱补贴文化行业了。

凡是需要政府给钱的行业,那都是不挣钱的行业,但又是国家需要的。”

经过这一年多的经营,老妈虽然对具体影视制作可能还不精通,但对整个行业大致还是了解的。

毕竟经营着那么大的公司,这点儿经验和眼光还是有的

老妈剜了杨皓一眼,手里的茶杯往茶几上一墩,带着点不服气:“我用你说?你妈我又不是傻子!

北京城圈里那些文化公司、影视公司,多了去了,扎堆儿似的,可真能挣着钱的有几家?

大多是撑着门面,背地里不知道多难熬呢——租着大办公室,雇着一堆人,月底发工资都得东拼西凑。”

她端起茶杯抿了口,接着说:“真那么好挣钱,国家跟地方政府能年年拨钱补贴?

傻小子你想啥呢?就说那些剧院、美术馆,还有搞非遗的,哪个离得开政策扶持?

但凡需要政府搭把手给钱的行当,十有八九是不怎么来钱的,可架不住国家得有这玩意儿啊——文化这东西,不能光看挣多少钱,得看立多大根儿,对吧?”

杨皓听着,没插话。

老妈这一年多在圈子里扑腾,虽说具体拍片子、剪镜头那些门道她未必门儿清,但这行业的大谱儿,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你当我这一年白忙呢?”老妈瞅他没说话,又补了句,“天天看报表、开碰头会,听那些制片人、导演叨叨行业里的事儿,啥不懂啊?哪个公司又黄了,哪个项目赔得底儿掉,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她往沙发上一靠,语气里带点自得:“毕竟手里管着这么大一家子公司,天天跟合同、账本、人打交道,

没这点儿眼力见儿和谱儿,那公司早散架了。

我啊,心里有数着呢——咱现在挣钱是运气,可不能把运气当本事,得稳着来。”

杨皓看着老妈那胸有成竹的样儿,忍不住笑了——得,合着自己这提醒是多余了,老妈早就把账算得门儿清,比他想的明白多了。

“可不是咋地!”杨皓这捧哏立马跟上,“您想啊,拍个戏、出个歌,前期砸钱跟流水似的。

剧本、演员、场地,哪样不要钱?

最后能不能火,全看观众买不买账。

咱这是头几炮撞对了路子,真要是往后瞎折腾,保不齐就得栽。”

他怕老妈听不进去,又补了句:“您别觉得现在赚钱容易就往里头猛扎,这行当看着光鲜,水深得很。

咱稳当点儿,先把手里这几部弄好再说。”

老妈琢磨着他的话,慢慢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倒也是。我就说哪能这么顺顺当当的,合着是咱运气好。

行,听你的,不瞎冒进。”

说着伸手胡噜胡噜杨皓的头,略带骄傲说:“该说不说,还是我儿子天才,唱的歌、写的剧本,样样都行。”

杨皓伸手拨开老妈的手,不满的说:“您跟这儿撸猫呢,别老摸我的头,什么时候添这毛病。”

老妈说着说着,手就欠儿欠儿地伸过去,在杨皓脑袋顶上“胡噜胡噜”来回顺毛。

脸上带着点藏不住的得意劲儿:“嘿,该说不说,还是我儿子有天赋!

你瞅瞅,唱的歌能火遍大街小巷,超市里、出租车上,哪儿都能听见;

写的剧本更别说了,电视台追着要,演员抢着演——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来的,样样拿得出手!”

杨皓一缩脖儿,抬手把那只“撸猫爪”扒拉到一边儿。

头发被揉得有点乱,他抬手扒拉了两下,撇着嘴嘟囔:“您这是拿我当猫遛呢?天天胡噜我脑袋,都给我揉成鸡窝了。”

他斜睨着老妈,“小时候也没见您这么待见我头发啊,这毛病打哪儿来的?再摸我跟您急啊!”

老妈被他逗乐了,伸手又想去捏他脸,被杨皓一歪头躲开:“跟你爸一个德性,越大越不让人碰。”

嘴上这么说,眼里的笑纹却堆得更深了,“也就我乐意摸,换个人想碰我儿子,门儿都没有!”

杨皓“嘁”了一声,往沙发里缩了缩,顺手抓过个抱枕挡在头上:“得得得,您快歇会儿吧,再摸下去我这头发都给摸秃了。”

老妈不屑的‘切~~’了一声,“这几天抽空把《浪漫满屋》剧本看看,没有问题就开拍了。”

“剧本不是公司的编剧都过了吗?姑姑把关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那你也要看看,你姑姑和小赵说的,你点头了才能开工,他们都相信你的眼光。”

“哪有那么多说道!我又不是万能的。

我只是根据市场需求、受众定位确定题材和内容,大致写了故事大纲、核心分集、人物小传。

真正操作还是姑姑和赵智勤,人家那是基于市场规律、行业规则和自身资源的综合决策。

项目能否落地、能否盈利、能否规避风险这些才是一部电视剧的关键。”

“让你看看就看看,哪那么多废话,他们都相信你的眼光。”

老妈撇着嘴“切——”了一声,尾音拖得老长,带着点不把杨皓的话当回事的劲儿:“这几天抽个空,把《浪漫满屋》那剧本瞅瞅,没大毛病就开机了。”

杨皓歪在沙发上,闻言抬了抬眼皮:“哎,剧本不是公司编剧都过了一遍了吗?我姑盯着呢,还有啥不放心的?”

“那你也得瞧瞧啊!”老妈把水果盘子往他跟前推了推,“你姑跟小赵都说了,得你点了头才能开工,人家就信你这双‘毒’眼,没辙。”

“哪有那么多说道儿!”杨皓把橘子瓣扔进嘴里,嘟囔着,“我又不是如来佛,还能五指山压剧本?

我也就是瞅着市场风向、观众爱看啥,定个题材内容,大概写了点故事架子、关键集的梗、人物小传,完事儿!”

他咽了口橘子,接着说:“真要动手干,后头怎么落地、怎么搭班子、怎么算成本回收,那得靠姑姑和赵智勤他们真刀真枪去干。

项目成不成,看的是人脉、档期、广告爸爸脸色,跟我这‘大纲写手’有啥直接关系?

还得靠我姑跟赵智勤,人家那是实打实按市场规矩、行业门道,再瞅瞅手里的资源,综合着拿主意。

项目能不能成、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躲开那些坑,这才是拍电视剧的正经事儿。”

“让你看你就看,哪儿那么多废话!”老妈抬手在他胳膊上拍了一下,语气里带点不耐烦,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劲儿,

“人家就认你的眼光,你就别揣着了。赶紧看,看完了给句准话,好让他们踏实开工。”

杨皓被她怼得没脾气,只好举着橘子瓣投降:“得得得,我看,我看还不行吗?真是的,合着我成终审了。”

老妈这才满意,又抓起瓜子嗑上了:“这还差不多。你姑说了,你瞅着行的本子,没翻过车——就冲这个,也得让你把最后一道关。”

“另外,《亮剑》那部电视剧也立项了,顺道瞅瞅。”

“那部剧有原着,肯定没问题,作者都跟着呢,差不了。”

“麻溜儿洗漱睡去!”老妈把最后一瓣橘子塞进他手里,跟在后头念叨,“你赵爷爷今儿下午把家教都给你码齐了,明儿一早儿就开课,别给我吊儿郎当的听见没?

老头儿自己胸口里还揣着俩支架呢,还惦记你这点儿功课,你要是敢糊弄,我明儿就把阿尔弗雷德买的‘大玩具’全锁车库里!”

杨皓嘴里含着橘子,含含糊糊地回了一句:“得嘞——我哪回掉过链子呀?”

说完一步三晃地往楼上蹭,拖鞋在地板上啪嗒啪嗒直响,临进卧室还探出半拉脑袋,“明儿六点叫我就行,起晚了您可别嚷嚷啊!”

老妈冲他背影扬声:“六点?美得你!五点半我就掀你被窝!”

楼上传来一声拖长音儿的“哎哟喂——”,

接着门“咣当”一声关上,灯也灭了,就剩楼梯口那盏小夜灯还亮着,暖黄暖黄的,像给这娘俩的拌嘴画了个句号。

-----------------

回屋一关门,杨皓鞋都没顾上脱,抄起座机就摁了越洋号。

他算计得准——阿美莉卡那头刚上午九十点钟,老太太一准儿正喝着豆汁儿味儿的美式咖啡提神呢。

听筒里“嘟——嘟——”响着,杨皓攥着电话的手都有点冒汗,心提到嗓子眼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