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寒刃旧青囊 > 第72章 互通联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紫宸殿。

金銮宝座之上,承庆帝萧彻威严端坐,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北狄和谈之期日益临近,已成为当前朝议的头等大事。

萧景玄身着亲王蟒袍,立于御阶之下,身姿挺拔,声音沉稳清晰地禀奏:“父皇,北狄左贤王呼衍灼一行,已携北狄公主离开王庭,正在前来神京的路上。且与昨日进入到我大晟边关,根据其行程估算,预计二十日左右,便可抵达京城。另北狄使团沿途的驿馆和接待事宜由地方长官负责,具体事宜已安排妥当。”

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北狄公主随行,这是一个未曾提前言明的新情况。

萧景玄继续道:“关于北狄使团入京后的接待事宜,儿臣已与礼部详细商议,各项准备均已着手进行,务必彰显我大晟礼仪之邦的气度。此外,此次和谈,我朝拟定的初步条款,业经孙首辅、张左相、李右相共同审议修订,最终方案在此,恭请父皇圣裁。”他双手高举,将一份奏章呈上。

内侍官快步上前接过,恭敬地放在承庆帝龙案之上。萧彻展开奏章,仔细阅览,片刻后,脸上露出满意之色,微微颔首:“景玄此事办得妥当。接待事宜思虑周详,这和谈条款……”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列位大臣,“……甚合朕意。既维护了我大晟国威,亦考虑了北狄实际情况,张弛有度,不错。”

“陛下,”兵部尚书刘魏适时出列,眉头紧锁,提出了众人的疑虑,“此前北狄国书之中,并未提及有公主随行。此番突然增加一位公主,其意图……恐非仅仅是观礼那么简单吧?”

礼部尚书徐光启也附和道:“臣附议。北狄公主此行,事先并未通传,臣等亦未收到相关文书。依常理推断,莫非……北狄有意借此行,提出联姻之请?”

礼部侍郎紧随其后:“若北狄果真提出联姻,以固盟好,臣等该如何应对,还需陛下明示。”

御史台左光斗持笏上前,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若北狄确有联姻之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两国和亲,自古便是巩固邦交之良策。若仅凭一纸和约,缺乏更紧密的纽带,难保北狄他日不会再生异心,撕毁盟约。”

右相李光地迈步出班,朗声道:“陛下,此前臣与景王殿下、孙首辅、张左相商议和谈条款时,确曾虑及于此。若要确保边境长久安宁,除却条款约束,两国互通婚姻,缔结秦晋之好,亦是彰显诚意、加深羁绊的有效途径。前次北狄背盟,究其根源,便是双方缺乏这等牢不可破的联系,致使盟约形同虚设,反为对方提供了休养生息、再度寇边之机。”

刘魏一听“互通联姻”四字,脸色骤变。如今宫中适龄的未婚公主,唯有刘贵妃所出的景华公主萧景华!他急忙反驳:“李相此言差矣!北狄乃战败求和之国,其公主主动前来联姻,以示臣服,尚在情理之中。为何还要我大晟金枝玉叶的公主下嫁?这于礼不合!”

李光地从容应对:“刘尚书,此言有失偏颇。和谈乃两国之事,旨在缔结平等之约。互通婚姻,正是双方共同表达友好诚意之举,何来高下之分?若只让对方嫁女,而我朝无所表示,岂非显得我大晟倨傲无礼,缺乏诚意?”

刘魏转向龙椅,急切道:“陛下!北狄蛮荒之地,岂能与我煌煌大晟相提并论?北狄公主如何能与我朝金尊玉贵的公主等同视之?臣坚决认为,这‘互通联姻’之议,大为不妥!”

龙椅上的萧彻面露沉吟,他自然也不愿让自己的女儿远嫁苦寒之地,正欲开口:“这互通联姻一事,朕看……”

“父皇,”萧景玄突然出声,打断了承庆帝的话。见萧彻因被打断而面色不豫,他立刻躬身,语气却无比坚定地继续奏道,“儿臣有紧要军情需即刻禀奏。”他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据潜伏西夜的密探回报,西夜新君赫连决登基以来,国内兵权始终未能完全收归中央。其境内世家大族与诸侯分权自立,内部矛盾已臻顶点。赫连决若想快速整合国内势力,最有效之法,便是发动对外战争,以此转移内部矛盾,借机收拢兵权。”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刘魏身上,声音铿锵:“若此时我大晟与北狄的和谈出现差池,未能达成稳固的休战协议,给予西夜可乘之机,使其再度于中间挑拨离间,甚至联合北狄残余势力,那么我大晟面临的边境局势,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复杂!因此,两国互通联姻,绝非儿戏,而是向彼此、亦是向西夜表明我大晟与北狄休战结盟之坚定态度,杜绝其妄念的关键一步!既然北狄携公主一同前往,不管最初目的为何,儿臣认为都要将这和亲之事做实,我大晟先下旨联姻,那这北狄公主就自然是以和亲为目的。”

他顿了顿,针对刘魏方才的言论,语气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刘尚书方才言及北狄公主与我大晟公主不同,本王对此不敢苟同。既为一国公主,便皆承载邦交使命,享万民供奉。北狄公主能为保全其国子民免遭战火,主动前来,其勇气与担当,令人敬佩。反观我大晟,泱泱大国,礼仪之邦,难道我朝的公主,反不如北狄公主深明大义,不愿为我大晟江山稳固、百姓安宁,略尽一份心力吗?再者,我大晟国力鼎盛,威加海内,即便公主远嫁,以北狄如今之势,难道还敢怠慢欺凌不成?这不仅是下嫁,更是彰显我朝天威与气度!”

孙首辅此时也颤巍巍出列,声音苍老却极具分量:“陛下,老臣以为,景王殿下高瞻远瞩,思虑极为周全。陛下励精图治二十年,方有今日大晟之盛世景象。若因一时不忍,致使和谈生变,西夜趁机联合北狄再启战端,我大晟纵然能胜,国力损耗必巨,恐非十年难以恢复!届时民生凋敝,国库空虚,绝非陛下与万民所愿见。此外,西夜国历来有大祭司传承,虽往常超然物外,不涉朝政,但据闻现任国君赫连决,与那位名唤曦月的大祭司私交甚密,关系非同寻常。若大祭司及其掌握的神秘力量介入,局势将更加莫测。”

刘魏梗着脖子反驳:“孙首辅何必危言耸听!战事尚未影子,岂能先自怯懦?我大晟在兰陵尚有五万精兵,北漠亦有四万得胜之师枕戈待旦,何惧西夜与北狄残部勾连?至于那大祭司,不过是装神弄鬼的谣传罢了!”

“刘尚书!”安国公徐达声如洪钟,大步出列,“大祭司绝非谣传!西夜历代大祭司,皆掌握着一些迥异于常的技艺,尤其在兵器制造方面,常有惊人之举。老夫得到军报,此次北狄攻城所用之新型云梯,结构诡异,一旦靠上城墙便自动锁死,极难摧毁,其制作之法便是得自西夜!”

萧景玄立即证实:“安国公所言不虚。本王在战后命人仔细研究了那云梯,其设计之精妙,确非北狄所能及。我军当时若无众多江湖义士仗义相助,冒险破坏,城门恐早已失守。”

得到证实后安国公继续说道:“区区一云梯已让我军束手,西夜既能将此物轻易予人,可见其手中必有更多未知利器。刘尚书认为是危言耸听,老臣却以为,景王殿下与孙首辅乃是未雨绸缪,深谋远虑!”安国公声若洪钟,目光炯炯地扫过刘魏。

殿内众多大臣闻言,纷纷点头,交头接耳之声渐起,显然多数人都倾向于支持萧景玄提出的“互通联姻”之策,认为此乃稳固和谈、震慑西夜的上策。

高踞龙椅的萧彻,将众臣反应尽收眼底。他心中明白,从国家利益出发,萧景玄的分析和提议是最优选择。然而,一想到自己从小娇养长大的女儿要远嫁苦寒的北狄,心中便如同压了一块巨石,万分不舍与难受。他沉默了良久,终究难以立刻决断,只得挥了挥手,带着几分疲惫与无奈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思量一番,日后再议。”

众臣知承庆帝心中挣扎,需要时间消化和接受,便也识趣地不再紧逼。然而,退朝之时,刘魏与同样位列朝班的晋王萧景容,脸色已是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散朝后,萧景容快步追上走在前面的萧景玄,强挤出一丝笑容:“二皇兄请留步。”

萧景玄停下脚步,神色淡漠:“三弟有事?”

萧景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兄友弟恭:“皇兄此话未免见外。皇兄回京已十余日,弟弟因知皇兄忙于和谈,一直未曾寻得机会设宴为皇兄接风。不知皇兄今日可否赏光,过府一叙?”

萧景玄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直接拒绝:“北狄使团不日抵京,诸事繁杂,本王需与礼部再做细则推敲,实在分身乏术。待和谈事了,再与皇弟相聚不迟。”

萧景容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笑容微僵,随即语气转冷,带着一丝质问:“皇兄今日在朝堂之上,力主两国互通联姻之时,可曾想过景华皇妹的感受?她也是你的妹妹,小时候,可是最喜欢追在皇兄身后玩耍的。”

萧景玄眸光一凛,语气骤然变得冷硬:“皇弟此言谬矣!你我先是大晟皇子,肩负江山社稷之重,而后才论兄弟姊妹之情。在本王心中,大晟国祚安稳,边境永固,永远排在首位。三弟与景华乃一母同胞,感情深厚,更应多多劝导于她,使其明晓身为皇家公主的责任与担当。”他微微一顿,不再给萧景容多言的机会,“本王还需即刻前往礼部衙门,商议接待北狄公主的具体仪程,就此别过。”

说罢,萧景玄不再多看脸色铁青的萧景容一眼,转身大步离去,玄色王袍在晨光中划开一道决绝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