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125章 雪中送炭的“巧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雪中送炭的“巧合”

锁定孙为民,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药品安全送达,并引导出预期的结果,才是真正的难题。韩风深知,像孙为民这样位置敏感的人物,警惕性极高。任何刻意的接近和馈赠,都可能被视为别有用心,甚至引火烧身。他需要一个绝对自然、合情合理,甚至带着点“巧合”色彩的渠道。

父亲韩建国,这个老实巴交的机械厂老劳模,成了韩风计划中最关键、也最安全的一环!

韩建国为人正直,在厂里人缘好,口碑极佳。更重要的是,他有着那个年代“劳模”特有的光环——组织信任度高,思想觉悟“过硬”,说话做事天然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朴实感。由他出面,在“无意”中送出药品,效果远胜韩风自己去冒险。

韩风开始不动声色地铺垫。

晚饭时,他状似无意地对父亲说:“爸,听说厂里工会最近要组织慰问区里的领导?感谢他们对咱厂工作的支持?”

韩建国扒拉着碗里的饭,闷闷地“嗯”了一声:“是有这么回事,好像是慰问几个分管工业口的领导。工会张主席提过一嘴,可能就这两天,让我们车间派几个老工人代表跟着去,表表心意。唉,现在家里这摊子事…” 他显然没心情关心这个。

“爸,这是个好事啊!您是老劳模,厂里的代表,您得去!”韩风立刻接话,语气带着点年轻人的“积极”,“去露个脸,也是给咱家…给咱车间争光嘛!” 他故意把“给咱家”说得很含糊。

韩建国看了小儿子一眼,没多想,只当孩子懂事想让他散散心,叹了口气:“行吧,去就去吧。反正…唉。”

韩风心中一定。机会来了!

他借口出去找同学,再次溜到安全屋。拿出那包珍贵的“三黄消痈散”药粉,仔细端详。油纸包太简陋了,需要更“像样”一点的包装,才配得上“祖传秘方”的身份。他在安全屋的杂物堆里翻找,终于找到一个巴掌大小、原本可能装过香料的旧木盒。盒子很普通,但打磨得还算光滑,带着岁月的包浆。他小心地将药粉倒入木盒中,垫上两层干净的软纸,再盖上盒盖。看起来,还真有几分古旧药盒的样子。

接着,他拿出纸笔,模仿着老年人那种不太工整、略带颤抖的笔迹,在一张泛黄的毛边纸上写下几行字:

“此乃家传‘消痈散’,外敷疮痈,内服慎用,或可解肺腑郁热之痛。偶闻贵府慈亲染恙,心甚戚戚。老朽行将就木,留之无用,赠予善人,或可尽绵薄。万勿推辞,亦勿寻老朽,但求心安。一老叟字。”

字迹潦草,用词半文半白,语气恳切又带着点看透世事的淡然,符合一个行将就木、不愿留名的“老叟”形象。他将纸条折叠好,塞进木盒的缝隙里。

一切准备就绪。他将木盒小心地藏好,只等父亲出发慰问的那一刻。

机会在第二天下午就降临了。工会张主席果然通知了韩建国,让他下午代表钳工车间,跟着厂领导一起去慰问几位区领导,其中就包括城西区革委会的孙为民副主任!地点就在榆树街革委会家属院!

韩风得知消息,心跳加速。他找了个借口提前从家里出来,在父亲必经的一个僻静胡同口等着。远远看到父亲穿着他那身洗得发白、却熨得笔挺的蓝色工装,胸前别着闪亮的劳模奖章,和工会的几个人汇合,手里还拎着厂里准备的慰问品(暖水瓶、搪瓷缸之类),正朝着家属院方向走去。

韩风深吸一口气,快步从斜刺里插过去,装作刚好遇见,一脸“惊喜”:“爸!您这是去慰问领导啊?”

韩建国看到儿子,愣了一下:“小风?你怎么在这儿?”

“哦,我去前面书店还本书,正好路过。”韩风随口编了个理由,然后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哎呀!爸,差点忘了!前几天回乡下看奶奶,临走时隔壁村的五保户赵爷爷(虚构人物)硬塞给我一个小盒子,说是什么…什么家里祖上传下来的‘消痈散’,专治各种发炎肿痛的。他听说我奶奶以前咳嗽的老毛病(这里故意混淆,韩风奶奶并无此病,但韩建国知道母亲王秀梅有支气管炎),说兴许有点用,让我带回来。我随手放兜里都忘了!” 他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小木盒。

“这不,刚掏东西才想起来!爸,您看我这记性!”韩风把木盒塞到父亲手里,语速很快,带着点少年的毛躁,“这玩意儿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啥,赵爷爷神神叨叨的,说是什么宝贝。我想着您这要去领导家,我拿着也没用,要不您…您顺便带过去?要是哪位领导家里有需要,就…就当是咱们工人阶级一点心意?反正也不值钱,就是点土方子,总比空着手强点?您可是代表咱们厂去的!”

韩建国看着手里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旧木盒,又看看儿子一脸“我啥也不懂,您看着办”的表情,眉头微皱。他本能地觉得有点不妥,送领导这种东西?太不正式了!而且来历不明…

“这…这能行吗?领导能要这?”韩建国犹豫道。

“哎呀爸!就是个心意嘛!人家领导啥好东西没见过?咱厂里准备的暖水瓶搪瓷缸才是正礼。这个就当是…是咱老百姓家里自己捣鼓的一点土特产?不值钱的!赵爷爷也是好心,您就拿着吧,放您兜里,要是看着合适就提一嘴,不合适您就带回来呗!总比扔了强!”韩风极力怂恿着,语气轻松自然,仿佛真的只是处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物件。

工会的张主席在前面催了:“老韩!快点!别让领导等!”

韩建国看看催促的同事,又看看手里的小木盒和儿子“天真”的眼神,再想想这“土方子”确实不值钱,儿子也是一片好心(虽然是糊涂好心)…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随手把木盒塞进了自己工装上衣宽大的口袋里。

“行了行了,知道了。你快回家吧!别瞎跑!”韩建国叮嘱了一句,转身快步追上了工会的队伍。

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韩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药品“自然”地送到父亲手中,并让他“无意”间带进慰问现场——完成了!他利用了父亲的老实、劳模身份的“护身符”、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任,以及时间紧迫造成的仓促感。

接下来,就看命运的齿轮,是否真的会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在孙为民副主任家中,上演那场“雪中送炭”的巧合了。韩风没有回家,而是绕到了榆树街革委会家属院附近,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远远地望着那几栋相对气派的苏式楼房,如同一个耐心的猎手,等待着猎物踏入陷阱的那一刻。时间,从未如此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