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140章 李主任的兴趣与初步接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0章 李主任的兴趣与初步接触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市建委副主任李长河的办公室。

李长河五十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气质儒雅中带着官员特有的沉稳。他此刻正对着桌上摊开的一张老城区改造规划草图皱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草图上一个区域被红笔圈了出来——正是涉及旧漕河故道遗迹的东北角片区,也是韩风锁定的墨轩旧址所在区域。如何处理这些历史遗迹与现代化改造的关系,让他颇费思量。

“李主任,城西区革委会的孙为民副主任电话,说是有份关于老河道治理的资料,想请您看看,您看…”秘书敲门进来请示。

“孙为民?老河道治理?”李长河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快接进来!”

电话接通,孙为民爽朗的声音传来:“李主任,没打扰您吧?”

“没有没有,孙主任,您可是及时雨啊!”李长河笑道,“正为老城改造的事头疼呢,特别是涉及到古河道那块。您说有资料?”

“哈哈,巧了!”孙为民笑道,“我这儿刚得了本旧书,清中期的《畿辅河道水利丛书》,里面专门有一卷详细记录了咱们燕京地区,尤其是老城东北角那片古河道的疏浚、筑堤、防洪的旧法,还有不少当时的地形图示和得失总结。我看着觉得挺有意思,想到您最近在忙这个,就想着给您送过去参考参考?这书是下面一位老劳模(韩建国)的儿子在图书馆发现的,觉得有价值,就送到我这里来了。”

“《畿辅河道水利丛书》?还有燕京古河道的专卷?”李长河的声音明显带上了浓厚的兴趣,“太好了!孙主任,您这可是帮了大忙了!这书现在在您那儿?方便的话,我让秘书过去取?”

“不用麻烦,我让人给您送过去!”孙为民很痛快。

一个小时后,那本蓝布包着的古籍,静静地躺在了李长河的办公桌上。李长河迫不及待地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泛黄的纸张、工整的雕版印刷字体、清晰详实的河道图、以及那些充满古人智慧的治理方略…如同甘霖般吸引着他。

他看得非常投入,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手指在书页上的古河道图示与桌上的规划草图之间来回比划。“原来如此…这里当年是泄洪区…这里的水闸位置很有讲究…这段河堤的夯筑方法…” 书中的内容,为他解决眼前的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思路。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李长河意犹未尽地合上书,脸上带着发现宝藏般的满足感,对送书来的孙为民秘书感叹道:“好书!真是好书!替我谢谢孙副主任!也谢谢那位发现书的老劳模和他儿子!有心了!这书对我们接下来的改造规划,非常有参考价值!”

秘书笑着应下,告辞离去。

李长河摩挲着书的封面,若有所思。他对这本古籍的提供者——那位老劳模和他“在图书馆帮忙”的儿子,产生了一丝好奇。能发现并意识到这本书价值的人,眼光不错。

几天后,当孙为民再次打来电话,闲聊般提到“那位老劳模韩建国同志听说李主任喜欢研究地方历史和老建筑,很是敬佩”,并“无意”中说起韩建国有个小儿子(韩风)对老城区的老建筑也特别感兴趣,经常去转悠,还担心改造会把一些有价值的老房子拆了时,李长河心中一动。

“哦?老劳模的儿子,也对老建筑感兴趣?”李长河来了兴致。他正需要多了解一些老城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那些规划图纸上看不到的细节。一个热爱老建筑的本地年轻人,或许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而且对方家庭背景清白(老劳模),也让人放心。

“是啊,”孙为民在电话那头笑道,“那孩子叫韩风,挺机灵懂事的。李主任要是有空,不妨见见?就当是听听来自基层群众对老城保护的声音嘛!那孩子要是知道能跟您这样的专家交流,肯定高兴坏了!”

孙为民的话说得很漂亮,既抬高了李长河,又给韩风创造了一个“合理”的接触机会。

李长河沉吟片刻。见见也无妨,权当是深入群众调研了。而且他对那个能发现古籍的少年,确实有点好奇。

“行啊,”李长河爽快地答应了,“这样吧,明天下午三点,我刚好在办公室有点空。让那个…韩风是吧?让他过来一趟吧。聊聊也好。”

“好嘞!李主任,我这就通知韩师傅!”孙为民的声音透着高兴。

消息通过韩建国传回韩家时,韩风正在安全屋附近的一个小茶馆里(临时据点)研究老墙结构图。听到父亲转述的“李主任同意明天下午见面”的消息,他握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瞬间爆发出锐利的光芒!

第一步接触,成功!通过孙为民的引荐,他获得了与李长河这位“掌舵者”直接对话的机会!虽然只是一次简短的、以“关心老建筑”为名的会面,但这扇门,终于被他撬开了一道缝隙!

他立刻起身结账,快步走向临时存放点,取出了那本《畿辅河道水利丛书》。他需要再仔细翻阅一遍,特别是关于燕京古河道和东北角区域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他也要精心准备说辞——既要表达出对老建筑保护的“赤诚之心”,又要不着痕迹地将话题引向墨轩旧址那片区域的价值和“特殊性”,更要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怀疑的急切和功利!

机会只有一次!他必须抓住这短暂的会面,在李长河心中成功播下一颗种子——一颗延缓拆迁、甚至重新评估那片区域价值的种子!为了墨轩密室,为了金爷的秘密,也为了自己未来的资本,明天的会面,不容有失!

韩风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步伐沉稳而坚定。一场新的、不见硝烟的博弈,即将在一位市建委副主任的办公室里,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