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易师傅)被轧钢厂纪委和区物资局联合带走调查的消息,就像一阵狂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福缘胡同和轧钢厂。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仿佛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惊人的事件。
铁证如山,易中海倒卖公家物资、挖社会主义墙角的罪行很快就被查实了。他的所作所为被揭露无遗,无法抵赖。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开除公职、追缴赃款,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易中海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好名声,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他曾经是胡同里备受尊敬的人物,但现在却成了众人唾弃的对象。胡同里的风言风语也在瞬间调转了方向,原本对韩风的种种负面传闻,在易中海卑劣行径的映衬下,显得如此苍白可笑,不堪一击。
那些关于韩风“克人”、“图谋房产”的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韩风,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善良、细心的人,尤其是他对关大爷的悉心照料,更是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相比之下,易中海的伪善被彻底揭穿,他的真面目暴露无遗。人们对他的唾骂声此起彼伏,而张婶那点残余的阴魂,也在这股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彻底烟消云散。
街道办的压力也骤然消失。王主任在事实面前,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在孙副主任的积极推动下,街道办重新召开了会议,这次邀请了韩风参加。
会议上,王主任首先肯定了韩风在关大爷病危时挺身而出、垫付医药费、请护工等一系列实际付出。然后,他拿出了一份由关大爷主治医生出具的证明,证明在关大爷入院抢救初期短暂清醒时,曾含糊但反复地表达过对韩风的信任和依赖(这是韩风特意请医生留意的)。同时,之前关大爷在病榻前抓住韩风手、示意床头柜的细节,也被孙副主任“恰当地”提了出来。
“综合关大爷本人的意愿(虽然表达受限)、韩风同志的实际付出和照顾能力、以及街道对韩风同志品行的考察(易中海事件反而证明了韩风的清白和正义感),”王主任最后宣布,“街道办研究决定,正式指定韩风同志作为关某某老人的监护人,协助管理其名下财产(主要是福缘胡同x号房产),并负责其后续的医疗和照护事宜。同时,街道办会进行监督。”
会议结束后,王主任和孙副主任亲自带着街道办的公章和文书,来到医院。在关大爷的病床前(老人依旧昏迷),由主治医生见证,王主任郑重地将一份盖着红章的《指定监护人协助管理财产确认书》交到了韩风手中。
“韩风同志,责任重大啊!希望你能不负关大爷的信任,也不负街道的托付。”王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他的目光落在韩风身上,透露出对韩风的期望和信任。
韩风感受到了王主任的话语中的分量,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回答道:“请王主任、孙副主任放心,也请关大爷放心。”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立下一个庄重的誓言。
韩风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书,这不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责任和承诺。他紧紧地握住它,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关大爷的信任和街道的期望。
尘埃落定,韩风走出医院,阳光洒在他身上,给他带来一丝温暖。他低头看着手中盖着红印的文书,那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这红印代表着法律的认可,也代表着关大爷对他的托付。
韩风抬起头,望向福缘胡同的方向。在那个胡同里,有一座小院,它承载着关大爷一生的沧桑,也寄托着韩风自己未来的希望。现在,这座小院终于在法律和情理上,暂时交到了他的手中。
然而,韩风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守护这座小院,照顾好关大爷,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去承担这份责任。
韩风深吸一口气,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福缘胡同走去。他的心中充满了决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要守护好这座小院,不辜负关大爷和街道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