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202章 暗市“扫货”(布局未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2章 暗市“扫货”(布局未来)

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韩风没有坐等结果。他深知,无论周斌下场如何,属于自己的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孙副主任的“私语”和苏雅娴的信息,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灯塔——个体经济的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而古玩收藏、修复这门手艺,将是他在新时代浪潮中立足的重要根基。

趁着周斌被举报信牵扯精力、暂时无暇他顾的空档,也趁着政策尚未明朗、许多人对旧物价值认知仍显滞后的时机,韩风开始了更积极、也更隐蔽的资源储备。

他不再局限于废品站和地摊,而是通过陈雪茹饭馆的渠道(接触三教九流)、李长河偶尔提及的藏家交流信息,以及苏雅娴提供的一些极其隐秘的“安全屋”地址(用于临时交易),悄然进入了燕京市更隐蔽的“暗市”圈子。

这些交易多在深夜,地点偏僻(如废弃仓库一角、城郊某农家小院),参与者不多,但都是真正的行家或急需用钱的藏家,交易的东西也往往更“硬”、更有潜力。

韩风的目标很明确:利用“鉴宝之眼”和精神力的优势,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批量收购那些目前价值被低估、但未来升值空间巨大的近现代书画、文房清供和品相好的古籍碑帖。他不追求顶级名家的天价之作(太扎眼),而是专注于:

近现代书画:非一线名家但功力扎实、风格独特的作品;品相完好的名家小品或成扇;有明确上款(赠与名人)或特殊历史背景的画作。

文房清供: 清中晚期至民国的优质端砚、歙砚;品相完好的竹木牙角小雕件(笔筒、臂搁、印章);造型古雅、釉水不错的民窑小件瓷器(笔洗、水盂)。

古籍碑帖:清刻本中史料或文学价值较高的非热门书籍;品相较好的碑帖拓片(尤其是冷门但书法价值高的);晚清民国石印本中的精品画谱或文献。

在一个飘着小雪的深夜,城西某处废弃厂房的锅炉房里。昏暗的煤油灯下,韩风正与一位急于用钱给老伴治病的退休老教师交易。老人颤抖着打开一个蓝布包袱,里面是十几册用宣纸精心保护的碑帖拓片和几本清刻本的医书、地方志。

“鉴宝之眼”扫过,韩风心中暗喜。拓片中有一套完整的《张猛龙碑》旧拓,字口清晰,墨色沉厚,虽非宋拓,但也是清中期佳拓,价值不菲。几本地方志史料价值很高。他按捺住激动,脸上露出惋惜和同情:“老先生,东西是好东西,就是这年头……懂的人少,卖不上价啊。这样,您开个实在价。”

老人报了个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韩风没有压价,反而在老人报价的基础上,多加了二十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半月工资),诚恳地说:“老人家,看病要紧。这点钱您先拿着,东西我收了。以后若还有难处,可以到福缘胡同找我。”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涌出泪水,千恩万谢。

另一次,在一个自称祖上开当铺的后人家里,韩风以打包价收走了一批晚清民国时期的杂项:几个品相完好的黄杨木雕花鸟人物小摆件、一套锡制酒具、几方品相普通的青田石章,还有一捆用麻绳捆着的、品相参差的旧信札(夹杂在杂物中)。对方只当处理垃圾,韩风却知道其中几件木雕和那捆信札(或许有意外发现)的价值。

这些交易,韩风都极其谨慎,现金支付,不留痕迹。带回四合院的“收获”,被他分门别类,妥善存放在西厢房新打的、带锁的储物柜里。看着逐渐充盈的柜子,韩风心中踏实了许多。这些现在不起眼的“破烂”,在未来政策明朗、收藏市场复苏时,将成为他启动“雅风斋”的第一桶金和坚实的商品基础。他在为即将到来的时代,默默囤积着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