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斋”低调开张带来的喜悦还未完全沉淀,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新木器和纸张油墨混合的清新气味,然而“陈先生”事件留下的那丝阴霾,如同墙角不易察觉的阴影,依旧在韩风心头萦绕,提醒着他前路的复杂。就在这份谨慎与希望交织的微妙时刻,一封贴着异地邮戳的信件,像一缕从遥远海岸吹来的、带着咸湿与暖意的清新季风,猝不及防地闯入了福缘胡同x号四合院的平静。
信封上的字迹娟秀而熟悉,是韩梅!韩风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姐姐南下粤东学习包装技术已有数月,这封来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家书,承载着亲人的思念,更可能带来那个火热世界的讯息。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抽出几张薄薄的信纸。韩梅的字迹依旧工整,但字里行间却跳跃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活力,仿佛被南方炽热的阳光和喧嚣的浪潮浸染过一般:
“小风:
见信好!家里都好吧?爸妈身体好吗?小雪乖不乖?我这边一切都好,学习很紧张,每天都要学新东西,跟打仗似的,但收获真的特别大!感觉整个人都被打开了!
这里(粤东)和咱们燕京,简直是两个世界!咱们那儿刚开春还带着凉意呢,这边早就热得像夏天了,树叶子绿得发亮!街上的人啊,那叫一个多!穿着打扮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花花绿绿的裙子,笔挺的‘的确良’衬衫,还有那种裤腿特别大的‘喇叭裤’,小伙子小姑娘都敢穿,时髦得很!感觉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子‘新’味儿。
厂子里更让我震撼!全是崭新的机器,轰隆隆响,流水线转得飞快,效率比咱们老厂子不知道高了多少倍!管理方式也完全不同,讲究效率,多劳多得,奖罚分明,干得好的真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奖金!看着那些工人干劲十足的样子,真让人感慨。
最最让我开眼界的,还是大街小巷那些个体户!简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遍地开花!小小的‘士多店’(就是咱们说的小卖部),门口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烟酒糖果汽水;热气腾腾的‘大排档’,老板颠着大勺,锅气十足,香味能飘出半条街;还有一家挨着一家的‘时装屋’,橱窗里挂着最新潮的衣服,红的、黄的、格子的、带亮片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店的生意都特别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买东西的人也不像咱们那儿那么小心翼翼、顾虑重重,看中了就掏钱,讨价还价的声音又爽快又热闹,感觉钱在他们手里转得特别活!
对了,小风,我还认识了一位特别好的大姐,姓林,是潮汕人,在这边做服装批发生意。林大姐人特别爽利,也特别能干!她在好几家服装厂都有关系,总能第一时间拿到最新款、最畅销的衣服样子。然后她就批发给那些开时装屋的老板,还有好多在街边摆摊的人。她看我学东西快,人又实在肯干,昨天聊天时突然问我:‘阿梅,等你学成回去了,有没有兴趣跟我合作?在你们燕京城也试试搞点服装批发?’她说燕京现在政策也放开了,老百姓日子好了,肯定也想穿得漂亮点,市场潜力大着呢!她负责供货,我在那边负责找销路、管账,利润可以商量。
小风,你说……这能行吗?我听着林大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头也像揣了个小火炉似的,热乎乎的,特别心动!可冷静下来一想,又有点怕……毕竟从来没做过生意,还是跨这么大一步。爸妈知道了会不会担心?你帮我琢磨琢磨?
随信寄几张我在这边拍的照片,给你们看看南方的样子,让爸妈和小雪也开开眼界!
姐:梅
(日期)
信封里果然鼓鼓囊囊地夹着几张色彩鲜艳的彩色照片,这在当时的燕京,还是稀罕物。韩风小心翼翼地抽出来:
第一张: 韩梅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站在一条锃光瓦亮、排列整齐的现代化流水线旁。她挽着袖子,脸上带着自信而明亮的笑容,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掌握新技能的满足感。背景是忙碌而有序的车间景象,与燕京老厂那种灰扑扑的氛围截然不同。
第二张: 繁华喧闹的南方街道。店铺鳞次栉比,招牌五光十色,霓虹灯光在白天也隐约可见其轮廓。人行道上摩肩接踵,自行车流穿梭不息,间或有几辆崭新的摩托车驶过。店铺门口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商业的活力与躁动。
第三张: 夜幕降临后的热闹夜市大排档。简易的棚子下灯火通明,几十张桌子坐满了食客。炉火熊熊,炒勺翻飞,蒸腾的热气混合着食物的浓香扑面而来(即使隔着照片也能感受到)。人们举杯畅饮,大声谈笑,脸上洋溢着轻松与满足,构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繁华图。
韩风的目光在照片和信纸上来回穿梭,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有些急促。姐姐的文字和影像,如同开启了一扇窗,一股混杂着机器轰鸣、市井喧嚣、海风咸腥和无限可能的、充满野性活力的开放气息,汹涌澎湃地扑面而来!个体经济在南方的野蛮生长和蓬勃兴旺,不再是报纸上抽象的文字和政策解读,而是通过姐姐的眼睛和相机,变成了最生动、最鲜活的现实!这无疑是对当前政策最有力的背书和最直观的诠释,也为他的“雅风斋”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参照系和强心针!
而林大姐的提议——“服装批发”?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韩风脑海中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燕京,这座古老而庞大的城市,一旦消费的闸门被真正撬开,对新鲜、时髦、价廉物美的服装需求,将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巨大市场!大姐如果能抓住这个风口,凭借她学到的管理能力、沟通技巧和账目知识,再加上林大姐成熟可靠的货源渠道……这扇门一旦推开,背后的天地何其广阔!
他深吸一口气,拿着信和照片快步走进父母的屋子。“爸,妈!大姐来信了!还寄了照片!”
王秀梅立刻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急切地凑过来:“梅子来信了?快给我看看!她好不好?瘦了没?”当看到照片上女儿穿着工装、神采奕奕、笑容灿烂的样子时,王秀梅的眼眶瞬间湿润了,笑得合不拢嘴:“好!好!看着精神头真好!比在家时还显结实了!这工装穿着也精神!”
韩建国也凑近仔细看着照片,特别是那张繁华的街景照。他那双见惯了燕京胡同沧桑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照片边缘,啧啧称奇:“我的老天爷……这南方……真是大变样了!瞧瞧这店铺,瞧瞧这人……比咱们王府井还热闹!这……这……”他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种冲击,只是反复摇头感叹。
“爸,妈,你们再看看大姐信里说的这个。”韩风指着信纸上关于林大姐合作提议的那段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觉得,这绝对是个机会!”
他条分缕析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大姐去南方,学的是包装技术,这没错。但她这几个月在厂子里,学到的绝不仅仅是技术!她接触的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学会了怎么跟天南地北的人打交道,怎么算账,怎么处理复杂的事务。这些都是做生意的基本功!”
“服装批发,看起来是跨行,但其实核心是什么?是眼光!得知道什么衣服好卖;是胆识!敢不敢投入,敢不敢承担风险;是人脉!能找到靠谱的供应商,也能找到稳定的下家。大姐踏实肯干,学东西快,为人又真诚可靠,这正是做生意最需要的品质!”
“那位林大姐,能在这鱼龙混杂的南方站住脚,还有厂子里的关系,说明她路子野、经验足、货源稳!这是最关键的!大姐跟她合作,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少走很多弯路!”
“最关键的是,政策!南方已经热火朝天了,咱们燕京的个体经济政策也在一步步放开。‘雅风斋’能拿到执照,这就是信号!服装,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市场一旦打开,潜力比古玩字画要大得多,也快得多!这是真正的朝阳产业!”
韩风越说越觉得思路清晰,眼神也越发明亮:“咱们燕京,太需要这样的新鲜血液了!大姐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这不仅是一份工作,很可能就是咱们韩家另一条腿走路、真正发家致富的路子!”
南方的风,不仅吹来了韩梅的成长蜕变,更裹挟着令人心跳加速的机遇与崭新的商业思维。韩风凭借着他超越年龄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瞬间捕捉到了这封信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家庭的未来图景,在这股汹涌澎湃的时代春潮中,骤然变得更加开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令人振奋的挑战。这封家书,不仅仅是一封平安信,更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