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鬣狗”事件的善后和落鹰涧星图的震撼尚未完全消化,另一条重要的线——军工合作,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在顾沛然教授的大力引荐和孙援朝区长(通过顾教授得知韩风遇袭,表达了关切和更坚定的支持)的间接背书下,军工九院的张振华总工正式向韩风发出了会面邀请,地点定在了九院下属一个保密级别很高的内部招待所。

会面当天,韩风在顾教授的亲自陪同下前往。招待所环境清幽,安保森严,透着一股严谨肃穆的氛围。张振华总工年约五十许,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眼神锐利如鹰,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式夹克,身上带着一股久居技术高位和军旅生涯共同锤炼出的沉稳与威严。

简单的寒暄过后,张总工直接切入主题,显然时间宝贵:“韩风同志,顾教授对你推崇备至,尤其是你在材料学和古物修复方面展现出的独特眼光和…技术来源。”他目光如炬,在“技术来源”上微微一顿,带着审视的意味。“我们九院承担着国家重点装备的研发任务,对高性能材料和特种防护技术需求迫切。听说你手上有一些…海外渠道得来的‘防潮技术’?”

韩风心领神会。他知道对方真正感兴趣的绝不是字面上的“防潮”,而是能处理落鹰涧矿石那种特殊能量侵蚀、并熔炼出高强度合金的“防护”技术。他早有准备,从容地拿出一个特制的金属样品盒,里面装着几块韩建国按照他提供的“简化版”配方熔炼出的合金锭,以及一份精心准备的、经过大幅删减和模糊化处理的“特种防潮防腐涂层技术说明(部分摘要)”。

“张总工,顾教授过誉了。晚辈确实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的非金属复合涂层技术和特殊合金冶炼工艺,主要针对极端潮湿、盐雾甚至…某些特殊化学或能量侵蚀环境下的长效防护。”韩风将样品和说明递过去,措辞谨慎而精准,“这些样品是初步试验品,性能数据都在说明里。我们称之为‘海渊’系列。”

张振华接过样品,入手沉甸甸的,金属表面泛着一种内敛的哑光。他仔细端详片刻,又拿起技术说明快速浏览。当他看到那些远超当前国内顶尖水平的抗压强度、耐腐蚀(包括模拟强酸、强碱、强辐射环境)数据,以及最后那行“对特定未知能量辐射侵蚀表现优异(需进一步验证)”的备注时,眼神猛地一凝,呼吸都微不可察地急促了几分。

“好!好材料!”张总工放下说明,手指重重敲在合金锭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赞赏,“这‘海渊’合金的潜力巨大!韩风同志,你这份‘防潮技术’,对我们某些关键项目的推进至关重要!开个条件吧,九院需要它!”

谈判的核心时刻到了。韩风没有绕弯子,直接提出要求:“张总工,技术合作没问题。晚辈有两个具体的需求,希望能得到九院的支持。”

“第一,我需要一批性能接近‘海渊’合金,但加工性能更好的高强度合金板材和结构件,数量不多,但要求尽快到位。用于加固一处…重要的私人地下设施。”韩风隐去了“防空洞”和能量裂缝,但强调了“加固”和“地下”。

张振华目光一闪,联想到孙援朝反馈的“科考安全”和顾教授隐约提及的韩风遇袭,心中了然几分。私人加固需要用到这种级别的合金?那地下的东西恐怕不简单。他没有追问细节,点点头:“可以。我们有库存的‘昆仑-7’特种钢,性能比你这样品略逊一筹,但加工性极佳,保密渠道调拨一批给你,手续我来办。还有什么?”

“第二,”韩风继续道,“我需要一套退役的军用通讯基站核心设备,包括中继台、加密模块和配套电源。范围不需要太大,能稳定覆盖苍莽山梧桐里周边十公里即可。目的是建立一条完全独立、不受干扰的通讯频道。”这是为应对陈志远和苏雅娴这种存在的信息监控,更是为了未来可能的紧急联络做准备。

张振华这次沉吟了片刻。退役设备倒不是问题,九院仓库里多得是,但涉及通讯加密,就比较敏感了。他看了一眼旁边一直没说话的顾沛然。顾教授微微颔首,开口道:“振华,小韩同志的人品和立场,我可以担保。他遭遇过恶性袭击,需要可靠的安防通讯,合情合理。况且,他提供的技术价值,远超这点要求。”

张总工最终拍板:“好!退役的‘烽火-3型’战术通讯基站核心,带基础跳频加密模块,一套!不过加密等级是过时的,你别指望用它传什么国家机密。”这算是半开玩笑的提醒,也是划清界限。

“多谢张总工!顾教授!”韩风郑重道谢。这两样东西,尤其是“昆仑-7”合金,对他加固安全屋、应对地下裂缝的潜在危机至关重要!

事情谈妥,气氛融洽了许多。就在韩风准备告辞时,张振华仿佛想起什么,从随身的旧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没有任何标识的文件袋,递给韩风。

“韩风同志,这份东西,算是我个人的一点‘添头’。”张总工的声音压得很低,神情严肃,“这是当年‘三线建设’时期,我们院参与西南地区备选基地地质勘探时,一份关于苍莽山区域的非公开内部简报副本。里面有些…当时无法解释的地质异常记录和早期勘探图。文革后期清理档案时差点销毁,我留了一份。或许…对你了解那片山地有点参考价值。”他意味深长地看着韩风,“记住,私人研究,阅后即焚。”

韩风心头剧震!三线建设!苍莽山勘探密档!他强压下激动,双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袋,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尘埃和可能隐藏的线索:“谢谢张总工!晚辈明白轻重!”

走出戒备森严的招待所,坐进顾教授的车里,韩风紧紧抱着装有“海渊”样品和技术说明的文件箱,以及那份贴着胸口存放的牛皮纸文件袋。军工合作的大门,终于撬开了一条缝,带来了急需的资源和意想不到的伏笔。苍莽山的秘密,似乎又揭开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