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潮阁”服装厂最大的那个车间里,气氛有些凝滞。空气中飘着棉絮和机油的味道,几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哒哒”声似乎也比往常沉闷了些。

韩风站在车间前方一块临时挂起的小黑板前,上面用粉笔画着简单的流程示意图。韩梅、韩兵站在他身边,下面坐着的是车间主任、各班组长和几位技术最好的老师傅。赵小芳也拿着小本子,坐在角落认真听着。

“各位老师傅,大姐,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想试点推行一套新的生产管理办法,咱们叫它‘精益生产’。”韩风的声音清晰,回荡在车间里,“说白了,就是想方设法,把咱们生产过程中看不见的浪费给找出来,消灭掉。”

他指着黑板上的图:“比如,裁好的布片堆在旁边,等缝纫工来拿,这就是‘等待’的浪费;半成品在各个工序间搬来搬去,是‘搬运’的浪费;衣服做坏了要返工,是‘不良品’的浪费;做好的衣服堆在仓库里卖不掉,是‘库存’的浪费…”

台下开始有窃窃私语声。一位姓张的老师傅,在厂里干了二十多年,德高望重,忍不住皱起眉头开口:“韩…韩老板,”他习惯性地想叫小风,又觉得不合适,“咱们厂子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干的,订单来了就赶工,干完了就入库。您说的这些…听着是有点道理,可真要搞起来,得多出多少事儿啊?还得重新排工序,定新规矩,麻烦!”

“是啊,”另一个组长附和,“工人们都习惯老一套了,突然改,怕大家有情绪,影响产量啊。”

韩梅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她管理厂子靠的是人情和勤快,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让她心里也没底。韩兵则握紧了拳头,他相信三弟,但面对老师傅们的质疑,也不知该如何帮腔。

韩风没有生气,他理解这种变革的阻力。“张师傅,李组长,我明白大家的顾虑。任何新东西,刚开始都会觉得不习惯,会觉得麻烦。”他语气诚恳,“但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就眼睁睁看着效率低下,成本增高。现在市场竞争慢慢起来了,咱们不进步,别人进步了,咱们就会被淘汰。”

他目光扫过众人:“这样,我们不强求全厂一下子都改。我们就选一条流水线,第三条线,作为试点。由我二哥韩兵负责,我亲自盯着。我们就用这套新办法来管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这条线的效率没提高,返工率没下降,或者大家觉得比以前更累、更乱,那咱们就立刻停止,还按老办法来!怎么样?”

这话一出,众人安静了一些。只试点一条线,影响不大,而且韩风给出了明确的承诺。

张师傅沉吟了一下,看向韩兵:“兵子,你觉着呢?”

韩兵立刻挺起胸脯:“张师傅,我觉得三弟说得对!咱们就试试!有啥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克服!我保证带着第三条线的弟兄们,把这个试点干好!”

看到韩家兄弟态度坚决,而且只是试点,老师傅们虽然心里还是嘀咕,但也不好再强烈反对。

“行吧,那就…试试看。”张师傅勉强点了点头。

试点开始了。韩风根据“精益生产”的理论,和韩兵一起,重新规划了第三条流水线的物料摆放位置,减少了搬运距离;规定了每个工序的标准作业时间,明确了质量检查节点,要求发现问题立刻停下,而不是留到下一道工序;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生产看板,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当天的任务和进度。

开始几天,一片混乱。工人们不适应新的流程,要么忘了看板,要么物料领取不及时,韩兵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救火。产量甚至比之前还略有下降。质疑的声音又悄悄响起。

韩风没有着急,他每天泡在车间里,观察每一个环节,和工人交流,和韩兵一起分析问题,微调方案。一周后,混乱逐渐减少,流程开始顺畅。

半个月后,效果初显。第三条线的日均产量追平了其他线,并且因为减少了返工和等待,工人们实际的有效工作时间增加了,加班反而少了。更明显的是,半成品的堆积几乎消失,车间显得整洁有序了许多。

一个月试点结束,数据摆在面前:第三条线效率提升了近百分之二十,返工率下降了一半还多!

之前质疑最厉害的张师傅,看着数据,半晌没说话,最后拍了拍韩兵的肩膀,叹道:“兵子,你三哥…是能人啊!这新法子,还真管用!”

韩兵憨厚地笑了,心里充满了自豪。韩梅看着数据,眼中异彩连连,对弟弟更是佩服。科学管理的种子,终于在保守的土壤中,艰难地发出了第一棵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