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决心已下,行动便雷厉风行。韩风将目光投向了燕京郊区。经过一番考察,他看中了南郊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小农机厂。这家厂子位置不错,靠近规划中的一条新马路,交通相对便利。厂区面积不大不小,正好适合初期发展。最重要的是,厂里还有一些车床、冲压设备等,虽然老旧,但经过改造,或许能在“凤凰厂”的建设中发挥余热。

然而,看上这块肥肉的,并非只有韩风一人。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家颇有实力的乡镇企业——“红星五金制品厂”的老板牛德旺,也盯上了这块地和那些设备。牛德旺是本地人,早年靠倒卖建材起家,后来办了五金厂,生意做得不小,在区里乃至市里都有些关系,为人精明,也带着几分乡镇企业家的彪悍和霸道。

消息传到韩风这里,他立刻意识到,这事不会太顺利。

果然,没过两天,负责前期接洽的韩刚就气呼呼地回来了。

“三哥,那个牛德旺太不是东西了!他放出话来,说这块地他志在必得,让我们别白费心思。还说我们是什么……皮包公司,搞贸易的跑来凑什么热闹!”韩刚年轻气盛,脸涨得通红。

韩风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让他冷静。“正常,商业竞争,各凭手段。他有人脉,我们也有我们的办法。”

韩风首先想到了孙援朝副市长。孙副市长主管经济工作,对引进外资、搞活乡镇企业一直很支持。韩风以“港商有意投资建厂,生产出口创汇的新型自行车”为由,拜访了孙援朝。

在孙援朝的办公室,韩风详细阐述了他的“凤凰厂”规划,包括产品定位、预计产能、能解决的就业岗位,以及未来出口创汇的潜力(这自然是画饼,但方向没错)。孙援朝对韩风印象一直不错,尤其是“新潮阁”的成功案例在前,加上“港资”的背景,让他对这件事颇为重视。这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也是他的政绩。

“小韩啊,你这个想法很好嘛!填补市场空白,带动就业,方向是对的。”孙援朝表态支持,“区里那边,我会打个招呼,让他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平公正地处理。”

有了孙援朝这句话,等于拿到了尚方宝剑。但韩风知道,牛德旺在区里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光有上面的支持还不够,需要双管齐下。

他同时请动了林伯儒。林伯儒以港商代表的身份,亲自出面与区里接触,表达了强烈的投资意愿,并且暗示,如果投资环境不理想,可能会考虑其他地区。这对于迫切希望引进外资的区领导来说,无疑增加了沉重的砝码。

另一方面,韩风也让韩刚继续跟进,了解农机厂职工的想法。这家厂子停工已久,职工们生活困难,普遍希望能有新厂接手,解决工作和工资问题。韩风承诺,如果“凤凰”接手,将优先录用原厂符合条件的职工,并且补发部分拖欠工资。这一手,赢得了厂里职工的人心,也无形中给区里造成了舆论压力。

几方发力之下,形势逐渐向韩风倾斜。区里组织了几次协调会,牛德旺虽然极力争取,甚至动用了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但在孙援朝的关注和林伯儒的“外资”压力下,终究没能得逞。

最终,区里做出决定,将原农机厂的厂房、土地以及部分可用设备,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韩风代表的“凤凰机电厂”(筹)。

消息传来,韩刚兴奋得差点跳起来。韩风也松了口气,但这第一步的胜利,并未让他感到轻松。他清楚,牛德旺此人睚眦必报,这次结下的梁子,恐怕不会轻易了结。未来的路上,必然还会遇到来自这个竞争对手的麻烦。

但无论如何,根据地已经拿下。“凤凰”终于有了可以落脚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