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60年代,我靠捡漏成了首富 > 第404章 第一桶金(房产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4章 第一桶金(房产版)

香江,亚洲的艺术品拍卖中心,向来是资本与风雅交织的角力场。这一日的苏富比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更是季末的重头戏,吸引了全球华人圈顶级收藏家、资深古董商以及隐于幕后的资本巨鳄的目光。拍卖厅内,灯火璀璨,衣香鬓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名贵香水、雪茄余韵以及古老纸绢特有气息的微妙味道,这是一种只有顶级艺术盛宴才能嗅到的、属于财富与品位的独特气场。人们低声交谈,交换着对今日重点拍品的看法,眼神中既有审视,也有志在必得的锐光。

当拍卖师以沉稳而富有煽动性的语调请出“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时,现场原本细微的嘈杂声瞬间沉寂下去,旋即又被一阵抑制不住的赞叹与低呼所取代。那是一只小巧玲珑的酒杯,胎质白皙莹润,薄如蝉翼。杯壁上,绘有子母鸡图,雏鸡嬉戏,母鸡觅食,色彩丰富而柔和,红彩凝厚如鸡血,绿彩清澈如湖水,其釉上彩与釉下青花相互辉映,斗彩工艺之精髓,在这方寸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化斗彩存世寥若晨星,每一件都堪称宫廷艺术的极致典范,是无数藏家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之一。竞拍一开始便陷入了白热化,场内号牌此起彼伏,电话委托席上的专员们更是忙个不停,以各种语言低声而急促地与线另一端的客户沟通。价格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不断突破着人们的心理预期。

紧接着上拍的“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则展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皇家气度。瓶身线条流畅优美,饱满而挺拔。通体以国产青料绘制缠枝莲纹,枝蔓缠绕,花朵饱满,布局繁而不乱,层次分明。青花发色艳丽纯正,呈色稳定,有着典型的“乾隆青”特征,蓝宝石般的光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画工更是精湛绝伦,一笔一划,均体现出官窑工匠超凡的技艺与严谨的态度。这件器物,代表着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登峰造极的制瓷水平,其规整、华丽与完美,同样引发了收藏家和古董商们的激烈争夺。竞拍过程虽不及鸡缸杯那般戏剧化,但出价稳健而有力,最终落槌价亦是一个令人咋舌的高位。

随后亮相的两件书画作品,“明 沈周《溪山秋霁图》”手卷与“明 文徵明《行书古诗》”手卷,同样不凡。沈周的画卷笔墨雄健老辣,意境清远幽深,描绘出秋雨初霁后山林的空灵与静谧;文徵明的书法则清俊秀雅,法度严谨而又风神洒脱。这两件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而且传承有序,经过林伯儒及其团队的精心包装与考证,其流传脉络清晰可辨,着录详实,极大地增强了买家的信心。它们的竞拍,更多地是在几位深谙中国古代书画的资深行家与机构之间展开,过程看似温文尔雅,实则暗流汹涌,每一次加价都蕴含着对艺术价值的精准判断和对志在必得之物的执着。

电话彼端,数千公里之外的燕京,“关山雅筑”书房内,氛围与拍卖现场的喧嚣热烈截然不同,却同样紧绷着一根无形的弦。专线电话开启着免提模式,林伯儒从现场传来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地报出每一件藏品的竞拍过程和最终落槌价。每一个数字的报出,都像是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苏雅娴静静地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身姿依旧优雅,面容看似平静无波,仿佛在聆听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然而,若是细看,便能发现她膝上叠放的手中,紧紧攥着一方素色丝质手帕,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这些终究不是普通的器物,它们是苏家祖辈相传之物,是流淌在家族记忆里的血液,承载着数代人的情感与时光。每一件瓷器的釉光,每一幅书画的墨韵,都曾浸润过先人的目光与抚触。如今,为了一个更宏大也更未知的目标,它们不得不离开故土,漂泊异乡。她的内心,有对祖辈的愧疚,有对过往的不舍,更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韩风则站在窗边,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看似在欣赏城市的夜景,实则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耳畔传来的每一个数字上。他的表情冷静,甚至有些淡漠,但微微抿紧的嘴唇和偶尔快速敲击窗棂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清楚地知道这些艺术品的价值,也预估过它们的市场行情,但当林伯儒以一种近乎平淡的语调,报出那一个个最终远超预估价格的落槌价时,连他这个见惯风浪、心智坚韧的穿越者,都感到了一阵心悸般的震惊。资本的力量,在这种顶级艺术品的交换中,展现得如此赤裸而惊人。

当四件藏品全部顺利成交,林伯儒报出最终落槌价的总和,并换算成人民币后,电话两端都出现了片刻的沉默。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文数字,一笔足以让任何初创企业都眼红心跳的巨额现金流!它不再是抽象的价值,而是化作了可以撬动现实、改变格局的庞大能量。

“雅娴姐,我们成功了。”韩风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看向苏雅娴,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如释重负。

苏雅娴闻言,长长地、缓缓地舒出了一口气,仿佛将积压在胸中许久的千斤重担,都随着这口气倾吐了出来。这不仅仅是对资金到位的放松,更似完成了一场庄严而沉重的家族使命交接仪式。她松开紧握的手帕,掌心留下了浅浅的褶皱痕迹,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混合着释然、感伤与希望:“希望它们的新主人,能真正懂得它们,好好珍惜它们。现在,它们是‘风华地产’的血液了。” 这些凝聚着历史与艺术的珍品,就此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化作了开拓未来的资本基石。

资金的到位迅捷而隐蔽。林伯儒展现了他高超的财技与人脉,通过复杂的、但完全合法的金融渠道与离岸安排,这笔巨款被巧妙地分批汇入“风华地产”在燕京开设的指定账户。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关注。当财务总监确认第一笔主要资金安全到账后,韩风知道,箭已上弦,不得不发。他立刻向整个团队下达了行动指令。

“风华地产”这架精密的机器,开始低调而高效地运转起来。韩风早已圈定了目标区域——后海、南锣鼓巷、鼓楼东西两侧……这些在当下看来或许只是充满了市井烟火气、甚至有些破败的旧城区域,在他超越时代的眼光中,却是未来寸土寸金的瑰宝之地。

团队的核心成员各司其职,如同一个配合默契的寻宝小组。他们按照韩风划定的范围,如同梳子一般,深入每一条蜿蜒曲折的胡同,不放过任何一个贴在斑驳墙壁上、写在简陋纸板上的“售房”信息。同时,更多地依靠赵科长多年来编织的关系网络,去打探那些尚未公开、但产权人已有意转让,或因各种原因“捂”在手里的房源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更具价值,竞争也更小。

胡师傅带着他的工具包,负责每一处意向房产的现场勘查。他不仅看房屋的整体结构、木料材质、屋顶情况,更要仔细检查地基是否下沉、柱梁有无虫蛀腐朽、椽子望板是否完好。他的手抚过那些历经风雨的砖雕、木刻,便能大致判断出维修的难度与成本。他的评估报告,是韩风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收购后的改造成本与价值潜力。

赵科长则发挥他在地政、房管系统内的能力,负责梳理每一处房产背后复杂的产权关系。是私产还是经租房?产权人是否清晰?有无共有人?是否存在历史遗留的产权纠纷?尤其是那些涉及多个继承人,甚至继承人散落海外的情况,更需要他动用关系去核实、沟通,判断交易的法律风险和可行性。他的工作,是为“风华地产”的收购扫清法律上的地雷。

法律顾问则根据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开始起草标准化的购房合同以及各种可能需要的补充协议,力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风华地产”的利益,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

而韩风自己,则是整个行动的大脑和最终决策者。他不仅要听取各方的汇报,统筹全局,更会亲自参与一些位置关键、产权复杂或总价较高房产的最终谈判。他需要运用他的智慧和谈判技巧,在看似僵持不下的价格拉锯中找到突破口,在错综复杂的产权迷局中理清头绪,说服那些或待价而沽、或恋栈故土的房主,在协议上签字。

他们的足迹,遍布了目标区域的每一个角落:

在后海北沿,他们看中了一处位置极佳、推开窗便能望见粼粼湖光的大杂院。但院内违章搭建严重,挤了七八户人家,搬迁谈判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在南锣鼓巷,他们解除了一个临街的、原为前清绸布店后改为民居的破旧铺面房。结构老化严重,但临街的门脸和潜在的商业价值让人心动。

在鼓楼附近,他们发现了一个产权涉及多位海外继承人、因意见不一而久拖未决的小院。院子本身破败不堪,但地理位置无可挑剔,若能解决产权问题,价值巨大。

……

“风华地产”就像一条悄无声息却目光敏锐的鱼,开始在燕京房产这片尚未被大众察觉其巨大潜力的深水中,谨慎而坚定地游弋。他们撒下的这第一网,收获的并非立即可以变现的黄金,而是那一摞摞沉甸甸的、印着历史印记的房契与地契。这些薄薄的纸片,在韩风的蓝图里,正静静地蛰伏,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迸发出照耀整个时代的璀璨金光,成为构筑他商业帝国最坚实、最初的那块基石。秋意渐浓的燕京城里,一场不动声色的圈地运动,已然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