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日后,韩风与方婷,以及一名新加入“风华投资”不久的年轻分析师林晓(小林),一行三人抵达了杭城,在此行的代号中,他们称之为“钱塘”。

十一月的钱塘,虽已入秋,却比干燥的燕京多了几分湿润与温婉。空气里弥漫着湖水的气息和若有若无的桂花余香,沁人心脾。

走出火车站,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与燕京截然不同的城市气质。燕京是宏大、庄重而略显肃穆的,而眼前的钱塘,则显得更加秀美、灵动,充满生活气息。街道上行人如织,自行车铃声清脆,沿街的店铺招牌林立,透着一股蓬勃的商业活力。

“韩总,我们已经和市工商联的李主任约好了,下午见面。”方婷一边看着手中的日程安排,一边对打量着四周的韩风说道。

韩风点了点头,目光扫过街边一家家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招牌,说道:“好。先安顿下来,然后我想到西湖边走走。”

他们下榻在西湖边一家颇有特色的宾馆。放下行李后,韩风便带着方婷和林晓信步走向西湖。

漫步在着名的苏堤之上,秋日的西湖别有一番韵味。湖水澄澈,波光粼粼,远山如黛,近树婆娑。虽是工作日,湖边仍有不少游人,更有一些看起来像是本地商人模样的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谈着什么。

“林晓,你是钱塘人,对这里比较熟悉。感觉这几年变化大吗?”韩风随口问着身边略显拘谨的年轻助理。

林晓扶了扶眼镜,连忙回答:“韩总,变化很大。特别是去年南巡讲话之后,感觉大家做生意的劲头更足了,私营企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我很多同学家里都开始自己做点小生意了。”

韩风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湖心的小岛上,若有所思:“是啊,政策的松动,如同春风化雨,最能催生 entrepreneurial spirit(企业家精神)。钱塘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底蕴深厚。你看那些在湖边聊天的人,他们谈论的,或许就是某个刚刚起步的生意,某个灵光一现的想法。”

方婷接话道:“下午和李主任的会面,应该能让我们对钱塘的民营经济生态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韩风“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他凭栏远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湿润的湖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热切。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要寻找的“未来之星”,很可能就隐藏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就在某间不起眼的办公室,某个临湖的小茶馆里。

下午,与市工商联李主任的会面气氛融洽。李主任是个热情健谈的中年人,对韩风这位从首都来的、据说背景深厚的年轻企业家十分客气。他详细介绍了钱塘乃至整个江浙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

“韩总,不瞒您说,现在我们这里,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李主任呷了一口茶,笑着说道,“胆子大的,几个人凑点钱就敢拉杆子办厂;脑子活的,整天琢磨着怎么把东西卖到国外去。还有啊,最近冒出一些年轻人,搞什么……哦,对了,搞计算机,说什么‘信息化’,虽然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太懂,但精神可嘉嘛!”

“信息化?”韩风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李主任,您能具体说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在搞这个吗?”

李主任想了想,摆摆手:“嗨,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有个姓马的老师,原来是在电子工学院教书的?后来出来自己搞了个什么……‘黄页’?据说是在那个什么……网络上给人打广告?听起来挺玄乎的,没几个人看得懂,生意好像也不太好做。”

“姓马的老师?网络黄页?”韩风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一个熟悉的名字几乎要脱口而出。他强行压下内心的波澜,装作饶有兴趣地问道:“是吗?这位马老师,现在在哪里活动?我倒是对这些新鲜事物挺感兴趣的。”

李主任见韩风感兴趣,便热情地提供了几个可能找到这位“马老师”的地点,包括西湖边某个他常去和人谈事情的小茶馆。

会谈结束后,回到宾馆,韩风立刻召来了方婷和林晓。

“小林,你立刻去核实一下李主任提到的这几个地点,重点查一下那位搞‘网络黄页’的马老师的情况。”韩风直接下达指令,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切。

林晓虽然有些疑惑韩总为何会对一个听起来如此“不靠谱”的项目如此上心,但还是立刻应道:“是,韩总,我马上去办!”

方婷看着韩风,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眼中不同寻常的光彩,轻声问道:“韩总,您认为这个‘黄页’……”

韩风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暮色渐沉的西湖,声音低沉而坚定:“或许,我们要找的第一颗‘星’,已经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