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轮注资如同强心剂,让“阿慧”得以继续前行,团队规模和平台功能都有所提升。但韩风清楚,仅靠“风华”系的输血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过于单一的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国际化视野的开拓。

他的目光投向了香江。那里是亚洲的金融中心,汇聚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对新兴的互联网行业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他想到了老朋友——香江的商业大亨林伯儒。在一次通往香江的越洋电话中,韩风向林伯儒详细介绍了“阿慧”的情况和他对互联网未来的判断。

林伯儒在电话那头沉吟良久,说道:“韩生,你对趋势的把握,我向来是佩服的。既然你看好,这个忙我一定帮。我在投行界有些朋友,包括高盛亚洲的人,可以帮你引荐。不过,国际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条件也会很苛刻,你们要做好准备。”

“多谢林生!有您引荐,就成功了一半。条件可以谈,关键是找到认同我们愿景的长期伙伴。”韩风真诚地道谢。

很快,在林伯儒的牵线下,包括高盛、软银(化名软银为“远见资本”)在内的几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派出了团队前往钱塘,对“阿慧”进行尽职调查。

谈判地点设在了香江中环一家顶级酒店的会议室内。韩风亲自带队,方婷作为法律和财务主谈,马云则负责阐述公司的愿景和业务模式。

谈判桌上,气氛凝重而专业。国际投行的精英们穿着笔挺的西装,言辞犀利,问题尖锐。他们对“阿慧”目前的财务状况、盈利前景提出了诸多质疑,给出的估值也远低于韩风和马云的预期。

“马先生,您的故事很动人,但我们需要看到更清晰的盈利时间表和更可控的烧钱速度。”高盛的代表操着流利的英语,语气冷静得不带丝毫感情。

“韩先生,您作为大股东,能否承诺后续继续跟投?如果不能,股权被过度稀释的风险很大。”远见资本的代表也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马云虽然激情洋溢,但在这些精于计算的资本高手面前,有时难免被问得有些窘迫。这时,韩风和方婷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韩风全程气定神闲,用沉稳而自信的语气,从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阿慧”独特的b2b模式和价值主张等宏观和中观层面,阐述了投资“阿慧”的长期价值。他的眼光和气度,让在场的投行精英们不敢小觑。

而方婷则展现了惊人的专业素养,她逐条分析投资条款,在法律和财务细节上据理力争,既要为“阿慧”争取更好的估值和更宽松的条款,又要确保公司控制权和未来发展方向不偏离轨道。她与韩风一个把握战略大局,一个深耕条款细节,配合得天衣无缝。

“估值不仅仅基于现在的财务数据,更基于未来的市场地位和网络效应。”韩风在一次关键的僵持中,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引入资本,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者。如果只看重短期利益,那我们可能不是彼此最好的选择。”

他的强硬和远见,最终起到了作用。经过数轮艰苦的拉锯战,双方终于达成协议:由高盛领投,远见资本等跟投,共同向“阿慧”投资五百万美元。韩风通过“风华投资”保留了相当比例的股权和董事会席位,并且通过复杂的条款设计,确保了马云团队在运营上的主导权,以及韩风本人在重大战略决策上的影响力。

当协议最终签署时,马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韩风的眼神充满了敬佩与感激。他深知,如果没有韩风在谈判桌上的运筹帷幄和强力支持,“阿慧”很可能为了资金而付出失去控制权的惨痛代价。

香江之行为“阿慧”引入了宝贵的国际资本和视野,也让“风华投资”的这笔早期投资价值飙升。更重要的是,“阿慧”这艘小船,终于装备上了更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驶向更广阔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