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山贼开始 > 第1964章 功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辽州总督府,兴城。

张云川、王凌云在数百名精锐骑兵的簇拥下,抵达了戒备森严的俘虏大营。

见到张云川他们后,监军使庞彪大步迎了上去,热情迎接。

“拜见大帅!”

“拜见王总参军!”

张云川翻身下马,向庞彪打了招呼。

“胖大哥!”

当初张云川初上九峰山,庞彪还是他的顶头上司呢。

张云川对庞彪一向都很尊重。

打过招呼后,庞彪领着张云川一行人往俘虏营内走。

“庞大哥,这俘虏的甄别审查的如何了?”

张云川边走边打量着这一座临时修建的俘虏营。

只见到处都是灌满水的壕沟,披坚执锐的军士。

很显然。

庞彪将这一座俘虏营经营的密不透风,一只苍蝇都别想飞出去。

“回大帅的话!”

“十多万俘虏的身份甄别和背景审查已经完成了。”

庞彪介绍道:“现在就等大帅您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始逐批次释放了。”

张云川闻言,面露惊讶色。

他将信将疑地问:“十多万的的身份甄别和背景审查这么快就搞完了?”

张云川提醒庞彪说:“这事儿可马虎不得。”

“一些潜藏在俘虏中的坏人一定要甄别出来,可不能放虎归山呀!”

他们在辽州这边立足还不稳。

张云川担心将一些人放出去后,他们占山为王,与衙门对抗,影响地方秩序。

“大帅您放心!”

“这一次我们所有的俘虏都细细的清查了一遍。”

“凡是对我们充满敌意,供述不老实的那些人,全部都清查了出来!”

“他们已经被单独看押,不在释放之列。”

“这一次绝对不会有漏网之鱼。”

庞彪信誓旦旦地向张云川进行了保证。

要将十多万人的身份和背景甄别清查出来,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因为俘虏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各有各的心思。

一些辽州兵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谎称自己是被抓来的民夫。

还有一些辽州军的军官,伪装成为普通的士兵。

花名册早就在战事中毁掉了。

还有很多人互相的打掩护,包庇。

还有一些俘虏暗中串联,搞一些阴谋活动。

大多数俘虏对庞彪他们这些外人是充满了戒备和警惕的。

对他们天然的不信任,导致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人太多了,庞彪他们的清查人员累得半死不说,效果还不好。

所以在清查的最初阶段,对俘虏的身份甄别和背景清查并不顺利。

好在庞彪从谢宝山身上打开了突破口。

自从谢宝山这位原辽州军都尉一跃成为了他们的参军后。

谢宝山对于甄别清查俘虏的事儿就很积极,很上心。

谢宝山算是辽州军的内部人士。

他从一个俘虏,突然成为了大夏军团俘虏营参军。

这个转变给俘虏们的震慑还是很大的。

他很快就笼络了一批想要早日恢复自由的辽州军军士在他身边,为他效力。

这些辽州军军士不信任庞彪他们这些外来的人。

可对于谢宝山这等原辽州军的人,还是比较亲近的。

特别是有三十多人都是谢宝山自己原来麾下的弟兄。

他们这些人藏在俘虏营中,充当了谢宝山的眼线。

俘虏营内的情况谢宝山摸的一清二楚。

而后他采取强硬的手段,将一个个隐藏的刺头都揪了出来。

在谢宝山的运作下,俘虏营内部很快就被瓦解了。

甄别和清查顿时就变得顺畅多了。

张云川这一次到俘虏营来视察,就是想视察一下工作。

毕竟这么多俘虏羁押在这里。

每天的粮食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

长期关押,同样是一个隐患。

最为重要的是。

这些俘虏都是有家有口的。

他们被关押在这里,他们的家人的心里就一直牵挂着他们。

要是将俘虏们释放回家,那他们的家人必定心存感激,很多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了。

当然。

不能全部释放。

必须要甄别后释放。

要先释放那些被抓来的民夫。

他们的威胁性最小。

而后再逐步释放那些被征召从军的青壮。

这些辽州军很多都是战场上被迫放下兵器投降的。

这不加甄别的释放。

那就是放虎归山。

所以张云川很重视这个俘虏问题,这才亲自过来了解。

没有想到庞彪已经处理的井井有条了。

张云川突然停下了脚步。

他被几条挂着的大横幅吸引了目光。

只见这些横幅都是杀气腾腾的。

诸如:“谎报身份者,斩!”

“阴谋串联者,斩!”

“阳奉阴违者,斩!”

“不遵号令者,斩!”

“知情不报者,斩!”

“阴谋对抗者,斩!”

“......”

这每一条横幅的后边都写了血红的斩字,让人头皮发麻。

“你这横幅写的很有杀气嘛!”

张云川指了指不远处挂着的横幅,笑着调侃了一句庞彪。

庞彪哈哈一笑。

“这些横幅要是没有杀气,就震不住那些俘虏呀。”

庞彪解释说:“这些都是参军谢宝山搞出来的,为的是给俘虏们施压。”

“这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特别是谢宝山安排了一些人进俘虏营当眼线。”

“这些眼线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我们将一些暗地里串联对抗我们的刺头都一一揪了出来,杀掉了!”

“这些刺头被杀,再加上俘虏们的互相检举揭发,这清查一下就顺畅多了。”

“如今俘虏营中每一名俘虏都形成了一份单独的材料。”

“由他们自己供述,加其他人指证。”

“一旦有说谎的,直接拉出去杀了。”

“杀了数十人后,其他人一下子都老实了。”

“这材料包括什么时候投军,打过什么仗,家里有什么人等等,都很详细。”

“我们还反复的确认证实过这些材料的真实性,确凿无误。”

“我们正是依据这些材料,来确定释放的名单。”

庞彪看了一眼张云川,开口道:“这一次参军谢宝山的功劳很大。”

“他虽然是原辽州军的人,可表现很好。”

“他这个人就像是拼命三郎一样,干起活来,很较真!”

“但凡对材料中的任何疑点都不放过,要反复求证。”

“他甚至为了将差事办好,两天两夜都没合眼。”

张云川听了庞彪的话后,对这个谢宝山顿时来了兴趣。

总参军王凌云皱起眉头道:“这个谢宝山怎么这么耳熟呢?”

“我好像在哪儿听过这个名字。”

庞彪提醒说:“此人先前鼓动乱兵杀了辽州大都督霍韬等人,徐参将应该将此事上报过。”

王凌云经过提醒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他,我就说怎么听说过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