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几年时间过去,世界在中西方对抗的主旋律里蹒跚前行。
为了能够有效抑制大中地区的发展,西方世界是真的对这个大中华地区采取了非常严厉的经济制裁。
在米国等西方国家看来,大中华地区失去了和外地的经济往来,必然会成为一个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地方。
要不了多久就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崩溃。
这也是米国等西方国家迫切盼望的那样。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相当的打脸。
华夏让西方世界首次明白了什么叫做经济内循环。
米国华盛顿特区白宫,约翰逊总统办公室。
看着桌子上摆满的照片和一大摞的报告,约翰逊很是气愤地对身前的这个米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斯抱怨了起来。
“戴维,你是中央情报局的老人了,你都干了快二十年了,大家都说流水的总统,铁打的局长。
你是不是应该退休了?”
“总统阁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两年我就可以退休了。”
戴维斯不紧不慢地说道。
早就是官场老油子戴维斯早就想明白了,他和他的中情局都是联邦手里干脏活的工具。
搞不好,肯定会挨骂!
但是,只要你是用心去干了,这白宫的主人把你骂一顿又能怎么样?又不会少一块肉。
他戴维斯该上班上班,该娱乐娱乐。
对于这个中情局的局长,约翰逊也有些无奈。
“戴维,我亲爱的戴维。
我们要抑制大中华地区的发展,可是你告诉我,他们在我们的封锁下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爽歪歪,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我们这边还要幸福美满?
我们这么多年的封锁就白封锁了吗?”
“总统阁下。恕我直言,我们这么些年的封锁下来,情况并不十分理想的。
大中华地区面积很大,人口很多,物资很丰富,他们居然搞出一个经济内循环,就是他们完全关起门自己搞经济,然后还搞的非常红火。
我们的封锁就是一个笑话。
等到封锁彻底解开的那一天,或许被反噬的反而是我们。
总统先生,其实呢,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封锁的。
因为我们根本就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封锁。
这些年来,我们的封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大中华地区催生出了工业的全产业链。
是的,总统阁下是该死的全产业链,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全产业链,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全产业链。
和世界级水平相比,尽管有的这些产业我们看上去比较落后,但是在他们看来,至少没有差好几代,还是能用的。
要我说,我们就应该全面解除对大中华地区的封锁,将我们的高科技产品打入他们的市场,将他们那些相对落后的技术和工艺通过市场手段,彻底拍死。
加强他们对我们的依赖,要让他们普通的百姓明白,还是西方的东西好,然后通过我们的文化入侵,逐步将他们的年轻人变成我们的拥护者。
你们搞这个全面封锁,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这会让我们双方缺乏交流,人家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这边的美好,你让我们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怎么搞?
根本就没有办法嘛。
再说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彻底的封锁。
我们每年都会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橡胶。
这些钱绝大部分都会流入那些华夏人的口袋。
而且,我们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和我们的这个对手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这要封锁他们,整个就是一个笑话。
这些华夏的外交人员每年都会主办一些活动,来展示他们取得的成就。
我们没有对他们的年轻人产生吸引力,他们却对我们的年轻人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
总统先生,您说,这是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想起这些年自己在华夏面前的无力,约翰逊也有些无奈了。
“大的政策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转变的。
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拖住他们发展的脚步?甚至延缓他们前进的脚步都行。”
约翰逊对那些所谓智库提出的方法都有些嗤之以鼻了。
理论性太强,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其实,这个时候约翰逊有一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想要延缓他们前进的步伐,那就给他们创造一个敌人,然后让这个敌人逐渐变成一个小巨人,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和华夏掰一掰手腕。
最好让他们陷入一个长期的军事冲突和对峙的状态。
国家打仗嘛,那总是要消耗国力的,如果他们不能快速结束战争,那他们就会陷入战争的泥潭。
说不定还可以拖垮他们。”
约翰逊沉默片刻,最终还是点头了。
“戴维,你们中情局写一个评估,看一看我们在华夏周边那个地方制造热点效果最好。”
约翰逊还是没有忍住要对我方出手。
我驻纽约总领事馆与纽约华商总会联合搞了一个成果展览会。
展览的是华夏先后的各项成果。
这其中就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业农业国防等等各个方面。
纽约中国时代成果展,是国家
文化旅游宣传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一个系列活动。
旨在向西方世界展示我华夏这些年取得的各项成果。
如今,在西方人固有的认知里,我华夏还是那个留着猪尾巴辫子,面黄肌瘦,愚昧落后,传说中的中亚病夫的印象。
主办方显然心里也更清楚,他们搞的这个展览周肯定不会被当地的主流所接纳,于是他们就打起了当地华人的主意。
通过华人商会向当地的华人发起邀请。
纽约唐人街,一个餐馆的老板龅牙苏对他的儿子儿媳妇大声喊到:“阿强阿珍,明天我们歇业,我带你们去参观华夏二十年成果展。”
“老爸啊,我们开工好累啊,你还不如歇业让我们休息一天来得实在。”
儿媳妇阿珍一脸的不耐烦。
“再说了,你不是说了吗,那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要不然你也不会逃难过来。
还有啊,老爸。
明天可是周末,周末我们店里的生意是最好的,你舍得明天歇业去看什么展览会。”
然而六十多岁的龅牙苏却难得坚持一次。
“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当年跟随你二爷爷来米国闯荡,这么多年没有回去,也不知道家里现在怎么样?
你爷爷奶奶应该也不在了吧!”
说罢,龅牙苏一脸颓废地坐在凳子上。
一看自己的老爸如此难过,阿珍赶紧说道:“阿强,明天我们带上阿华和珍妮一起陪老爸去看一看那个什么华夏成果展。”
正在拖地的阿强赶紧赔笑道:“老婆,你说了算。”
次日一大早,一家五口就乘坐家里的小汽车赶往华夏战后建设成果展览会。
“爷爷,你这么想老家了。
你可以买个机票回老家一趟,自己亲自回去看一看不就得了。”
十八岁的珍妮,打扮地花枝招展的,烫了一个卷毛爆炸了头。
一边说着还一边照着照镜子。
一旁的阿华不禁摇头说道:“姐,让你多读书,你不听,说出这话,会让别人笑话的。”
阿华虽然只有十六岁,在当地上高中,阿华的学习成绩相当好,是属于学霸级别的存在。
而且还不是只读书的呆头鹅,也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小兔崽子,是不是觉得这两年像个子了,我就收拾不了你了?”
然而,阿华却投来蔑视的眼神。
“我早就给说过,姐姐打弟弟万趁早,时机一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已经没有收拾我的机会了。
姐,你现在就是一个文盲,你知不知道?
还叫爷爷买机票回老家。
现在我们还没有和华夏通航,你知不知道?
要不然,爷爷早带我们回老家探亲去了。”
一路上就在两姐弟的打闹中度过了。
一来到展览区,一家人就被这里的一切吸引了。
参观的人是真不少,不过几乎都是华人,看来这几乎都是华人商会出力的结果。
“唉,这有什么好看的,一看就是和拍电影一样,特效,你们懂不懂?”
一进去这里珍妮就是一脸的嫌弃。
“珍妮,你自己没有文化,是文盲,就闭嘴。”
阿华,看着自己的这个姐姐,有些头疼。
“我说错了吗?”
珍妮双手叉腰,一副要和阿华干仗的样子。
“珍妮,这里是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形象。
还有,这些是纪录片,不是科幻片,没有特效。
现在的特效还做不到这些水平。”
阿华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两人正在争执,他们的爷爷龅牙苏却蹲在地上哭了。
珍妮赶紧停止了和弟弟阿华的拌嘴,一把拉起蹲在地上的爷爷。
“阿华还说我丢人呢,爷爷,这是公共场合唉,你怎么能蹲在地上哭呢?
这也太丢人了吧!”
龅牙苏双眼盯盯地看着一张宣传画。
“这就是我的老家,村口的黄果树还有村边的小河。”
龅牙苏泪眼朦胧地说道:“四十多年了,我有四十多年没有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的老家。
龅牙苏指着宣传画上啊村子的一角,那里有一栋三层内层小洋楼。
在洋楼的门口,似乎还能看到一个老奶奶的身影。
龅牙苏再也忍不住了。
“哇”地一声再度哭了起来,一屁股坐在地上,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妈妈!”
“我要回家!”
这个动静实在是太大了,把工作人员都吸引过来了。
“请问,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这是纽约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不好意思啊!”
阿珍听到动静也赶紧赶了过来。
“老爸,我们看展览就看展览,你怎么还哭了?”
然而,这个时候的龅牙苏还处在看见妈妈的精神状态,对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反应。
阿华赶紧解释。
“妈,爷爷好好看见太奶奶了。
说着,阿华指着宣传画上哦那个老太太说道。
“哦,你们就是苏青云一家人啊,那可真是太巧了。”
作为被借调过来临时充当工作人员的我驻纽约领事馆工作人员,张世和也听说过这张照片上的故事。
照片中这个老奶奶的小儿子跟随他的二叔子在四十多年前去米国闯荡,一走就是四十年,杳无音讯。
不少人都说,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小儿子说不定已经不在了。
然而,这个老奶奶却说他的小儿子会回来的。
每天,这个老奶奶都在自己的家门口等,等她的小儿子回家。
“我就是苏青云,张先生。”
苏青云看到了张世和的胸牌,知道他是我驻纽约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请问,我们国内到米国的航线什么时候开通,我想回家了。”
“苏先生,我们目前正在和米国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这件事,我想要不了多久,从米国直达我国的航线就可以开通了。”
张世和解释道:“毕竟,我现在已经开通几条飞往欧洲的航线。
苏先生,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通航,但是我们和这里已经通邮了,您可以写信会家。”
苏青云没有心思再看什么展览了,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要如何给他母亲写信的事情。
而阿强和阿珍以及他的两个孩子阿华和珍妮则在尽情地参观这次的展览。
“老弟,这些展览会上说的不会都是真的吧?
这也太夸张了吧!
真要这样,那岂不是要比我们这边都要好了。”
阿华有些沉默了,缓缓说道:“至少,在他们那里没有种族歧视。”
没错,这个时候的米国的种族歧视还是很严重的。
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在各个方面都是受到歧视的。
华裔想要融入这里的主流社会也是相当的困难。
不过,随着最近华夏实力不断增加,尤其是华夏几次打败米国之后,华人在米国的地位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少。
在阿华和珍妮的成长过场中,情况已经好转了不少。
在他们的父母成长的过程中,情况则是更加严重。
他们经常遭受别的孩子的欺负。
至少,在现在,阿华和珍妮不用担心他们上学的时候会有人过来找他们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