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到了第三天,总算有了点好消息,那就是陈亮押着第一批粮草,及时赶到了沈丘县。

看到十几艘大船上,满满当当装的都是沉甸甸的粮草袋,众人总算稍稍松了口气。

有了这批粮食,就算沈丘县已经汇集了几十万百姓,也足够撑上十天时间。

朱文正按捺不住心中激动,主动握紧陈亮的手道:

“陈大人这次真是雪中送炭,活人无数呐!”

陈亮听到这么高赞誉,神情略微有点尴尬,随即又很快掩饰过去:

“都是分内之事……应该的……应该的。事不宜迟,大人这就抓紧放粮吧!”

朱文正大手一挥,豪情万丈道:

“放粮!今天让大伙吃顿饱的!”

李继先顿觉身上担子一轻,当即带领一群军士,将粮食一包包搬了下来。

朱文正一扭头,又冲胡大锤喊道:

“把鸭子也放出来,让它们也吃个饱!”

胡大锤喜笑颜开答应一声,屁颠屁颠就跑去办了。

难民一听有了粮食,自觉排起长队,眼巴巴的等着官兵放粮。

四万只鸭子也顺利进入田间,开始大力扫荡蝗虫。

只要有吃的,没人会冒着跟官府冲突的风险,去玩命捉鸭子。

陈亮下了船,就地搬了张凳子,坐在船边等官兵卸粮。

朱文正对他心怀感激,拉起陈亮的手道:

“坐这里干什么,冷风吹得慌。走,去县衙坐坐,我给你泡壶好茶!”

陈亮摆手推辞道:

“不去了,不去了!下官公务缠身,送完粮食还要赶着回去交差!”

朱文正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架着他就走,一边走一边笑道:

“再忙也不差这点功夫,这粮食没几个时辰下不完,陈大人别客气,直管跟我去就是!”

朱文正是真心想感谢陈亮,哪知陈亮是真的急着想走,这趟就不是什么好差事,等一会儿百姓领到粮食,就该出乱子了。

可他是个文人,哪里拧的过朱文正,被一路连拖带拽,就给拉到了县衙。

朱文正拿出自己珍藏的西湖龙井,给陈亮亲手泡了一壶,顿时茶香四溢,整个官衙都恨不得能闻到。

可陈亮却丝毫没有心情品茶,时不时东张西望,隔三差五就询问身旁小吏,粮食卸完没有。

如此一来,就连朱文正也感到有些蹊跷。

正在这时,县衙外传来一阵阵喧哗声,朱文正站起来一看,似乎正是放粮点那边。

听动静,还越闹越大。

朱文正一脸奇怪,怎么有了粮食还闹腾,便扭头冲胡大锤道:

“你过去看看!”

胡大锤飞奔出去,转了一圈,很快跑回来,脸色不善道:

“大人!粮食有问题,难民开始聚众闹事了!”

朱文正嗖的一下就站起来,看向陈亮道:

“陈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陈亮心里一清二楚,却揣着明白装糊涂道:

“都是刁民闹事!这些人就不知道满足,都什么时候了,还折腾这些?”

胡大锤伸出手心,将随手抓的一把粮食,递到两人跟前:

“大人请看!”

朱文正拿起来一看,只见这些米粒又干又涩,还发黑发黄,再放到鼻子下一闻,一股霉烂味儿直冲头顶。

朱文正当即火起,脸色不善的看向陈亮道:

“陈大人,这就是你送来的救济粮?”

陈亮后背一凉,知道大事不好,还好过来之前,胡惟庸曾亲口教他怎么应对,便强撑着场面道:

“大人有所不知,现在灾情紧急,动用的是国家储备粮,储备粮以陈年旧粮为主,有些许损坏,也是在所难免!”

陈亮这么一说,好像也有些道理。

古代缺乏保鲜技术,粮食存储不易,国家储备救急的粮食,就算今年用不上,也不可能白白倒掉,只会放起来继续备用。

所以,官仓里出现大量陈米,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陈米不代表霉米,胡大锤手中的这把粮食,就算放在陈米中,也是最糟糕的那种。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陈亮送过来的这批粮食,是全都这样,还是只有少数?

朱文正当即立断道:

“走!一起去看看!”

陈亮眼见不妙,起身便道:

“大人先忙!下官有事,就先告辞了!”

朱文正猛地回过头来,眼神凌厉如刀:

“谁让你走的?”

胡大锤一听这话,闪身就站到陈亮一旁,右手紧紧握住了刀柄。

陈亮额头开始冒汗,又一时想不到办法脱身,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向外走去。

朱文正快步走到放粮点,只见本来排队排的好好得难民,此时竟成包围态势,将放粮的几十个小吏团团围住,怒吼叫骂声络绎不绝。

薛成身为本县县令,竟然被挡在外圈,急得又喊又劝,可却无人搭理。

沈丘县此时至少有十几万难民,光堵在放粮点跟前的,就有几千上万,后面还有许多人挤不进来。

这人山人海,群情汹涌的架势,吓得几十个小吏抱头蹲在地上,被骂得头都不敢抬!

光看这架势,不用问,朱文正就知道,粮食绝对大部分都有问题,要不怎能惹得这么多人发怒?

只听难民中有人大喊道:

“这些当官的良心都让狗吃了,他们自己吃白米饭,却给我们发烂谷子,这是存心想逼死我们吗?”

还有人怒吼道:

“天灾还不够,还要做人祸,这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难民本就骚动不稳,听到这几句话,顿时有人大骂道:

“他娘的!反正活不成了,干脆跟这帮黑心烂肝的拼了!”

一句话吼完,人人躁动,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冲上前,抓起小吏,就打算动手。

眼见就要酿成大祸,朱文正当即冲着薛成大喊道:

“敲锣!”

胡大锤随身带着面响锣,本来是驱赶蝗虫用的,听到大人吩咐,当即用力敲响。

“铛!铛!铛!……”

巨大的响动,瞬间吸引了难民的注意。

有人认出声响,大喊道:

“是官府的响锣!快跑!”

然而,更多的人早已被激怒,根本不想跑了。

朱文正趁机翻身一跃,登上人群一侧的一堵高墙,气沉丹田,放声大喊道:

“乡亲们!稍安勿躁!

我是大都督——朱文正!我来给大家说说放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