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御兽谱 > 第745章 世族谋权记 海少献奇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5章 世族谋权记 海少献奇谋

chapter 745: the chronicle of the noble families' power struggle. Vice minister hai presents a wonderful strategy.

聸耳国,南夷之地唯一立邦国度,疆域广袤,共设四州十二郡。其州郡划分如下:

涯州——辖海晏郡、临澜郡、翠禺郡;

澹州——领云岫郡、灵泽郡、青蘅郡;

雷州——统炎燧郡、震泽郡、琼腴郡;

万州——治金滩郡、苍梧郡、锦岩郡。

国中十大家族,堪称各郡翘楚,于这片土地上构筑起非凡势力。各家族凭藉多元产业,在诸郡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聸耳国举足轻重的存在。

兮氏贵为王族,直接坐拥二郡,其余十郡则由冼、五里、谌、笪、沮渠、尉、乙弗、难、竺、简这十大姓氏暗地把控。

因此,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这些家族的精妙口诀——冼笪五里谌,尉难乙弗竺。沮渠简为尾,十氏百世传。

至于各家族所对应的郡名,亦有如下美谈:

翠禺山下,兮氏王族称尊,尽显王者风华,气凌霄汉;

灵泽之畔,冼族俊才崛起,大展家业宏猷,势耀乾坤。

五里蛰居临澜渚,赏湖光山色,尽享繁华盛景;

谌氏遥念云岫前,慕林泉丘壑,钟情秀丽山川。

笪氏于炎燧郡中,燃凌云壮志,豪情四溢冲牛斗;

沮渠在金滩郡里,振累世门楣,声名远播震乡闾。

尉氏扎根苍梧间,承前启后,家族兴旺千年盛;

乙弗寄迹锦岩内,弄弦吟风,逸韵悠扬万载传。

难氏深耕琼腴上,种桑耘稻,悠然岁月时光好;

竺氏静守海晏泊,抱朴守真,宁静初心天地宽。

简氏育贤青蘅崖,崇文尚礼,传承家族之风采;

诸姓竞秀聸耳国,各展风流,留取声名于古今。

话归正题,言归正传。

殿内,王世子兮听闻十大世家集体请见,眉头微皱,心下明了来者不善,遂抬眼向上首端坐的五人望去,见他们皆颔首示意,遂沉声道,“传他们进来!”

不多时,十大家族族长鱼贯而入。为首的冼家族长,一袭墨色锦袍,神色凝重,率先抱拳行礼:“王世子,诸位王公大臣,我等冒昧求见,实有要事相禀。”

兮听轻轻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沉稳道:“冼族长客气了,诸位前来,所为何事?!但说无妨。”

冼族长与其他族长相视一眼,沉凝片刻后,缓声道:“博望侯及侯府管家罪责难逃,按律当斩,我等并无异议。然现今储君既定,王世子声望颇高,我等恳请您能顺应民心,下令详查各郡不法之事,尤其是封地爵爷们的行为举止,以安我等之心,还百姓以公平。若不如此,恐危及我聸耳国未来安定。”

谌家族长随声应和:“不错!现今各州郡发展参差不齐,各族百姓亦有所困告,唯有根除弊病,方可维护各方利益,尚望王世子及诸位大人审慎斟酌。”

什么意思?!

显然是冲着各封地的领主来的啊!

朝堂上,气氛霎时变得沉重起来。三公大臣中,司徒赵警羸面色凝重,轻咳一声后,徐徐站起身来:“冼族长、谌族长所言虽不无道理,但本公承蒙国主隆恩,执掌教化,参议朝政,制定政策。且身负监管各州郡封地之责。对于各地领主的监督,尚有爵牧令与封疆司正等人,若有违法乱纪之举,岂会不上书奏报。尔等今日又要王世子下令详查,究竟是意欲何为?!”

笪家族长却不以为然,向前一步道:“赵公,您德高望重,功勋卓着。我等岂敢妄加非议。然我等十族于各州郡兢兢业业,为国家之稳定、百姓之生计,不遗余力。对各郡民风民俗及政弊积苛,亦了然于胸……故而才斗胆觐见,恳请王世子及诸位大人能够革故鼎新,还我等及州郡百姓一个天朗气清。”

这是为民请命来了?!

不,应该是讨要利益来了!

“权利此消彼长、监督纵深横浅。”海宝儿心中冷哼一声,“你们无非是想借着朝廷处置博望侯的这一契机,为各自谋取更多的利益和空间罢了。”

要知道,在聸耳国,封地领主有朝廷委派的爵牧令与封疆司正等人监管,而十大家族同样受到各地领主的监督和钳制。

一旦限制了领主的权利,那么十大家族便少了限制。

“哼,尔等果真盘算精妙。博望侯方遭惩处,尔等便按捺不住了吗?!”兮听洞悉其言意,于心中沉思须臾后,道:“对于封地领主的监管,自有朝廷法度。若一味对他们抱持狐疑态度,恐令人寒心呐。若有确凿证据,可联名举告,本殿必不姑息。”

其意不言而喻:若有证据,便如实道来;若无证据,就莫要信口胡言,扰乱人心。

“自古以来,地方世族与属地领主理应相处融洽,但十大家族现今如此不顾颜面地公然决裂,着实有悖常理……”海宝儿眉头紧蹙,于心中暗忖,百思不得其解,“况且这些家族与朝中勋贵的关系盘根错节、源远流长。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为首的冼族长岂会轻易罢休,他与众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继而,他深鞠一躬,沉声道:“王世子殿下,诸位王公大臣,草民斗胆请教,我聸耳立国之根本何在?!”

聸耳立国的根本,自然是各郡世族于两百余年前,摒弃部落之狭隘与束缚,于朱崖海渚间达成共识,方得建立南夷之地这唯一的国度。

故而,十大家族于整个聸耳来说,实乃功臣。同理,其对于身为王族的兮氏一族而言,亦是同盟。

难道他们想反?!不可能吧?!

座椅上的王姑兮筝须臾间便洞悉了问题的严峻性,她霍然起身,对着冼族族长高声质问道:“尔等,竟然如此胆大妄为!趁着国主病笃,堂而皇之地前来刁难王储,莫非是欲背弃祖制不成?!”

这话一出,群臣皆惊。

站在这里的人,哪一个不是八面玲珑、心思缜密的人精。所以现在这种状况,他们都选择了沉默,轻易不会发表意见。

事实上,为避免世族势力过度膨胀,进而对国家制度与体系造成严重威胁,聸耳在建国之初,便与十大家族郑重订立了契约。

契约明确规定,所有世族后裔,一概与平民百姓同等对待,不得享有特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诸如入仕、求学、参与商业活动等领域,世族子弟都必须凭借自身的才能、学识与努力去争取机会,而非依靠家族的荫庇。

这一举措旨在确保社会的公平性与流动性,防止阶层固化,为聸耳国的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各方还达成约定:朝廷三公及六部的主要官员,均不得由这十一族成员出任。此举旨在为平民阶层开辟充足的上升途径,借由不同阶层势力的相互约束,构建起权力制衡的稳固格局,使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平衡中稳健运行。

也正缘于此,才出现了颇为奇特的景象。一方面,兮氏祖地依旧保留着原始部落的形态,维持着相对古朴、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国家的政治层面,却也由兮氏一脉执掌政权,依据既定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进行统治管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并立于世。

“王姑,我等岂敢刁难储君。”冼族族长闻言,身躯微微一怔,旋即神色自若,不卑不亢地回应道,“然时代如奔涌洪流,瞬息万变,祖制亦需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当今之世,十大家族人才蔚起,英杰辈出,诸多贤能之士却因祖制所限,屈居底层,难以施展抱负。故而,我等联袂前来,斗胆恳请王世子殿下及诸位臣工重新斟酌权衡,给予我世族子弟一展身手的机会,使他们能为国家的未来奉献一份心力,如此,亦能让我等为国立功,稍显微绩。”

哼!说得好听!无非就是为了权力!

兮听心中虽泛起丝丝不悦,但仍不失沉稳,缓缓转头看向身旁的海宝儿,压低声量问道:“三弟,依你之见,此事当如何处置?”

海宝儿从缥缈思绪中骤然归返,神色一振,不假思索地回应:“大哥!你我兄弟同心,情比金坚。”说着,他微微眯起双眸,沉思片刻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我斗胆建言,当立‘国贤遴选阁’,此策既彰储君察贤举能之卓识,亦显任人唯贤之宏略。其旨在广纳四海俊彦,荟萃天下英才,于芸芸众生中擢拔栋梁,于茫茫士林中甄拔翘楚,以筑人才之基,塑治世之魂,实乃彰显圣德、稳固国本之善政,亦为昭示储君帷幄天下、决胜朝堂之远见卓识。”

闻言,朝堂上众人皆面露疑惑,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