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幕后凶手真是姜三爷,那他放丁妃跟清河郡王的流言,只怕主要是为了膈应王妃,想让王妃生气,不跟清河郡王同房,进而怀不了孕,到时就更能在清河太妃跟前证实清河郡王生不了孩子的事,更方便控制清河王爷。
也不用担心这个消息传进宫里,会导致清河王府出事,他都有那么大能力了,洗脑皇帝不让清河王府出事,那也是分分钟的事。
之所以传丁妃跟清河郡王的谣言,估计跟丁妃有什么矛盾,好比他那样好色的人,看上了丁妃,但丁妃看不上他,甚至也许表达了对清河郡王的推崇,让姜三爷生气了,所以便传两人的流言,这个流言要是传进了宫里,他有洗脑能力,能控制清河王府不会出事,但丁妃是肯定要出事了。
当然了,这都是推测,还要进一步的线索,毕竟没有确切的证据前,一切推断都有可能是错的。
有人可能会想,姜三爷这样厉害,那他怎么不弄死皇帝,自己当皇帝不好吗?
……那肯定没他的事,因为他跟皇帝的关系太远了,皇帝还有不少儿子,就算弄死了皇帝,也没他什么事,所以他能得到的最好的荣华富贵,就是弄死他哥,获得他哥的一切了。
当然了,姜三爷这个能力,可能不是很早就有的,要不然清河郡王绝对活不下来,毕竟老王爷在时,只要弄死了清河郡王,他身为唯一的嫡子,就能继承爵位了。
虽然觉得姜三爷是幕后凶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但是吧……琳琅观察了几天姜三爷,真不觉得他像是有超能力的人,就他那性格,要有这能力,不曝光出来几乎不可能,还有,也不像是有心机的人,能策划这么大的计划,导致姜三爷是凶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后,琳琅却真的不太相信他就是幕后凶手。
那,要是姜三爷不是幕后凶手,还有谁有这个可能性呢?
琳琅将视线转向了姜三奶奶。
姜三奶奶可比姜三爷沉稳多了,要是幕后凶手的话,那是做的到的。
但又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姜三爷姬妾的孩子要是获得了爵位,对姜三奶奶又有什么好处呢?
除非……姜三奶奶准备将自己生的孩子过继给清河郡王,这才有可能。
而这,并不是不可能,毕竟她一旦是幕后凶手,拥有洗脑的能力,这还不是分分钟就能办到的事?
而一旦能办到,那姜三爷是最大受益者,她也同样是最大受益者。
说起来,明知姜三爷的情况,还愿意嫁给姜三爷,本来这个姜三奶奶的行为就有点不寻常。
当然了,也能说家里贪图荣华富贵,所以将她嫁了过来,她也是身不由己——当然她只是装作身不由己,其实是想嫁过来。
但她要真贪图荣华富贵,何不嫁皇帝,反正她有洗脑的能力,嫁皇帝生个皇子,洗脑皇帝立她儿子为太子,也不是不可能,就算不当皇帝,让皇帝宠爱她儿子,将来给她儿子封亲王不算,还给她儿子多多的庄子俸禄,这不比谋划一个郡王爵位强多了?
除非……洗脑皇帝等身份较高的人有什么限制,导致她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说起来,到目前为止,姜三奶奶要真洗脑了什么人,还真没什么身份地位较高的人,清河太妃说清河郡王子嗣艰难,那也是大夫跟她说的,姜三奶奶只要洗脑大夫就行了,并不需要洗脑清河太妃。
在原身和琳琅等人跟前传小话的嬷嬷等,地位就更低了。
当琳琅将视线转向姜三奶奶,进行调查后,就发现,姜三奶奶的行为,还真让她查出来一些异常——不说别的,她嫁给姜三爷,甚至不是身不由己,而是清河太妃过来给她家提亲,她父母担心姜三爷的人品,犹豫,她却很满意,生怕父母不不同意,还亲自说服了父母,让父母同意她嫁给姜三爷。
这些情况,都是姜三奶奶的父母在家讨论女儿在婆家过的好不好时透露出来的,他们一直担心姜三奶奶在清河王府过的不好。
这就太不寻常了,毕竟一般人,谁要嫁给姜三爷这样的人啊,还这么积极主动。
于是,进府后,除了获得了清河太妃喜爱,在其他时候没什么动静的姜三奶奶,走进了琳琅的视线,琳琅开始详细调查姜三奶奶的情况。
这一调查不得了,很快就调查到,姜三奶奶跟丁妃的确有过冲突——姜三奶奶家,竟然是丁妃家的远房亲戚,以前她娘家曾依附成国公府,三五不时就会去成国公府攀附关系,而在这个过程中,丁妃身为成国公嫡女,身份尊贵,然后人品也就一般,肯定有瞧不起姜三奶奶的时候,这让姜三奶奶对丁妃一直是有意见的,甚至她身边的人都知道。
这要不是琳琅详细调查,谁能知道一个上门来攀附的穷亲戚家的女儿,竟然这么恨她,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获得了超能力,开始造她的黄谣,准备置她于死地。
而琳琅还推测,姜三奶奶可能是重生加有超能力的人,因为对方某次落水后,行为有些诡异,估计就是获得了超能力,还有知道未来发展,所以有这些诡异的行为。
琳琅猜测,在姜三奶奶的上一世,她应该是没嫁给姜三爷,因为她家里知道姜三爷人品不好,不打算让她嫁,而当时的她既没超能力,也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所以自然就同意了。
但在她的上一世,她嫁给别人,可能过的不如意。
相反,丁妃可能有一定的发展,要不然她也不会重生后,一定要造丁妃的谣,毕竟丁妃要是没什么发展,甚至过的惨,她只要静静地等着她倒霉就行了。
还有,从她一定要嫁给姜三爷来看,可能清河王府将来有大的机遇,她好进府抢占机会,好比清河郡王的儿子或者孙子将来当上了皇帝之类都有可能,要不然她不会重生后,就要算计清河郡王,想让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清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