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时姜三奶奶的儿子要是当了皇帝,虽然她不能明面上当太后,毕竟是暗中过继给清河郡王的,但只要跟儿子说了她的真实身份,到时收拾丁妃,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而她没直接洗脑丁妃,在宫里犯出大错误,被皇帝收拾,不是地位太高的人,她没法洗脑,就是她不想让丁妃这会儿就被皇帝收拾,想等将来她当了“太后”,亲自收拾丁妃,才会更爽。
从查姜三奶奶后,琳琅基本上已经确定,幕后凶手就是表面上一点也看不出来任何不对劲的姜三奶奶。
比起琳琅以前看过的那些会私下里自言自语的人,姜三奶奶可谓定力过人,平常一点痕迹也不露,要不是调查到她那些不对劲处,琳琅还不能确定,她就是害死原身的幕后凶手。
知道姜三奶奶是凶手之后就好办了,接下来,她就要试探一下她的能力了,如果对方能力一般,不用说了,赶紧除掉,毕竟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姜三奶奶要真是那个能洗脑别人的人,不赶紧弄死,将来对方又做怪了怎么办?
如果这人的能力很厉害,那就要想办法,看看怎么消灭她了。
不提琳琅在查姜三奶奶的事,却说清河郡王从清河太妃那儿出来后,针对他身边出现的这些乱七八糟流言,清河郡王进行了调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毕竟莫名其妙的,被人传跟宫里丁妃有关系,又传自己子嗣艰难,怎么也该调查一下情况,看看究竟是谁在搞鬼,针对自己——这么多跟自己有关的不利流言,傻子也知道有人想害自己。
可惜调查来调查去,调查不出什么名堂。
好比刘嬷嬷,就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想害他,而是想让他们夫妻关系变得更好一点,才去琳琅跟前说丁妃的事,好吧,顶多就是她一向嘴碎,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知道这个秘密,不说出来憋不住——刘嬷嬷这藏不住秘密的性格,估计也是姜三奶奶会选她洗脑的原因,因为知道就刘嬷嬷这性格,知道这个秘密,是肯定藏不住事的,是会说出去的。
再就是那个大夫,也坚定地认为,清河郡王子嗣艰难,并没觉得自己在胡说八道,当然了,更不觉得自己诊断出错了。
所以查来查去,能查出什么来?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但清河郡王知道,这并不正常,因为最大的不正常就是,这些人说的话,全是假的——跟丁妃的谣言自不必说,根本没有的事,至于说他子嗣艰难,他专门找了医术不错的名医看了,大夫说他没任何问题,就像他知道的那样,偏偏这些人全都坚信,就好像……被什么洗脑了一样。
想到这个,清河郡王不由心中一突,想着,要真有什么人,能给人这样洗脑,也太可怕了吧,毕竟这样一来,岂不是想害谁就能害谁了?
但要有这么大的本领,怎么就将力使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攫取更大的好处呢?好比篡夺皇位等——倒是跟琳琅想到了一块儿去。
据此,清河郡王推测,对方的能力应该有限,也就是能对着他使使。
清河郡王调查不出名堂,也很正常,因为都是幕后凶手通过远程洗脑的,都没接触过这些人,清河郡王怎么调查得出来呢?
琳琅并未指引清河郡王知道,这些事是姜三奶奶弄的。
在不知道姜三奶奶实力之前,让清河郡王知道凶手是谁,到时清河郡王万一找姜三奶奶的麻烦,却不是她的敌手,就要麻烦了。
没调查出什么名堂后,清河郡王也只能歇了调查的心,而是将自己跑去问太妃的结果,跟琳琅说了,毕竟之前琳琅一直好奇,他的特殊之处到底是什么,他既然问到了,自然就要说一下了。
为防琳琅以为,他真的子嗣艰难,清河郡王难得解释道:“我的身体是正常的,我找其他大夫看过了,说没问题。”
心里想着也许要多同房几天,让琳琅赶紧生个孩子吧,免得他娘那样以为。
他对房事并不热衷,所以之前一个月同房的次数很少——这也是他一直不怎么亲近女色的缘故。
琳琅道:“我自然是相信王爷的。”
毕竟她有治疗仪,自然是能看的出来清河郡王身体有没有毛病的。
“也不知道太妃怎么就相信那个大夫的话,竟然这样怀疑你,还打算让你过继三弟的孩子,也太无语了。”
清河郡王也是这样的感叹,想着,等琳琅怀孕生了孩子,他娘就不会再那样想了。
——清河郡王可能不知道,要不是琳琅,要换了别人,可能马上就要被人弄死了,之后再娶老婆,估计都是那样的下场,那样的话,根本没法怀孕生孩子,那时间久了,还真要坐实他子嗣艰难的流言了,甚至还会有克妻的流言。
不得不说,姜三奶奶的这个计划,虽然离谱,但还挺有可执行性的。
琳琅猜的不错,姜三奶奶的确打算将琳琅弄死,主要是琳琅听了清河郡王跟丁妃的流言后,不但没因心情不好,跟清河郡王关系冷淡,两人最近的关系,甚至还好了不少,同房时间变多了,这怎么可以呢,同房时间多了,很容易就会怀孕了啊,到时琳琅有了孩子,自己给那个大夫洗的脑,说给清河太妃听的话,清河太妃就要不相信了啊。
于是她就打算对琳琅下手了。
不过李琳琅是郡王王妃,这个等级的人,不是普通的洗脑,而是消灭的话,需要的能量很多,她暂时还没攒到,还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动手,就希望这一段时间,李琳琅不会怀孕吧,唉,也不知道怎么了,清河郡王跟清河王妃的同房频率会增多。
——姜三奶奶为人谨慎,看自己既重生又有这样的能力,怕其他人也有什么能力,所以一直很谨慎,从不乱打听什么,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所以她并不知道清河郡王跟清河太妃谈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