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日子越过越红火 > 第116章 王建业真有出息,亲戚们羡慕坏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王建业真有出息,亲戚们羡慕坏了

“三妹,你家这两辆自行车,都是新买的?”

大舅忍不住心里的好奇,

去年这时候三姨全家人过来,还没有骑上自行车呢,

现在居然骑了两辆。

听到有人问,

三姨便是高兴道:“是我儿子能耐,

有门路便宜弄来了两辆旧车,

稍微修了一修,就跟崭新的一样,

怎么样,还以为是新买的吧?”

“真没看出来是旧的。”

大舅羡慕地说道,怎么这一个个的都比自己这个当大哥的强呢。

不过瞧见她们过得好,他真心感到高兴。

听到三姨家的表哥有门路,能便宜弄来的旧车子。

跟王建业站一块的大舅家的表哥李猛,便是凑到了近前,

“老弟,这车是怎么弄来的,要多少钱啊?”

他也想买一辆。

因为有了自行车,不仅去哪里都非常的方便,而且还体面。

毕竟这年头物资匮乏,买新的自行车需要花不少钱,还需要自行车票。

大部分人都是想要,可不容易弄到。

自行车的方便和稀缺,就导致了没车的人,会羡慕有车的人。

这也是有一辆自行车,就有面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舅家的表哥挺好面子,所以就特别想买一辆。

此时一听说三姨家的表哥,有本事弄来便宜的旧车,

便是立马来到了跟前打听。

“等以后有机会,我给你盯着点儿。”

三姨家的表哥笑了笑,语气轻松,好像他有多么大的本事似的。

吧嗒点了根烟,和大舅家的表哥抽了起来。

“那我就多谢你了。”

见对方答应,大舅家的表哥心里高兴。

想着不久之后的一天,他就能拥有一辆属于他的自行车。

“诶,这辆自行车是谁的呀?”

很快,

三姨瞧见了停在一边的,李兰的那辆崭新的自行车,顿时好奇的问道。

听到这话,

李兰便是笑着回应道:“那是我家的。”

“啊?怎么弄来的呀?”

三姨忍不住问道。

李兰看了眼站在一边跟人闲聊的王建业,喜滋滋地解释说:

“我家建业便宜弄来了张自行车票,我就在车行里买了辆新的。”

“哎呀,王建业这么有本事了?”

三姨惊讶道。

她非常清楚,这年头的自行车票有多么难弄。

就是有人愿意卖,价格也肯定不会低。

而李兰却说王建业便宜弄来了一张自行车票。

三姨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毕竟在她看来,人老实,不爱吱声的王建业,

不会有那么好的门路或者运气。

因为她家里的那两辆自行车,就都是旧的,没有一辆是新的自行车。

既然这样,那王建业凭什么弄能到?

听到三姨的话,

李兰有些不高兴,

我家建业有本事怎么了,不是理所应当吗?

难道就只有你家的,才能有本事吗?

听到王建业弄来了一张自行车票,抽着烟的李猛便是凑近了过去。

“怎么弄的这是?”

王建业解释了句,众人只当他运气好。

……

今天挺冷的,屋里点着炉子烧着饭。

再加上人多,热闹,就更暖和了。

家里的椅子板凳不够,

于是大舅家的表哥招呼王建业几人,一起去邻居家里借板凳用。

王建业他们便跟着过去,

以前就是这样,表兄弟间的关系算是比较和睦友好的,

来姥爷家里年底聚会的时候,干啥大表哥总是叫上他们这些年纪小的一起。

跟着他来到了隔壁邻居家。

有板凳的就借板凳,没有的就借马扎或者椅子,

一家借来这么一两个,就足够用了。

到每家每户借板凳的时候,对方总是挺热情的。

毕竟姥爷作为这院里的管事儿一大爷,跟众人的关系不错。

大伙都愿意帮忙。

回到了姥爷家里。

屋里不算很大,就三十多个平方。

王莹莹等几个年纪大些的孩子在院里玩闹,

年纪小的由大人抱着,在屋里坐着聊天。

姥爷看着大伙热热闹闹凑一块,他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子孙满堂,欢声笑语。

他感觉这是一整年,最快乐的时候。

大舅妈和二舅妈以及李兰等几名妇女,在一边忙着做饭。

王莉坐在王建业身边,凑到近前说起了悄悄话,“哥……”

听后,王建业的嘴角渐渐上扬,与紧挨着的王莉对视一笑。

今天各家各户好不容易来的这么齐全,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讲讲八卦。

话题也就那么几个,工作、收入、孩子成绩、找对象等等。

“我们家的许沐夜啊,前段时间又涨工资了。”

三姨笑呵呵地说到了自家儿子许沐夜身上。

坐在三姨身边的二姨问:“现在一个月厂里给开多少?”

三姨伸出了三根手指头,“他已经在厂里工作两年了,一年前厂里给涨了一回工资,现在有三十块钱一个月呐。”

她的语气之中,充满了得意。

“才干两年就能拿到三十块钱,真不少啊。”

二姨感慨一声。

这年头工人的平均工资,也就三十块钱。

比如一级钳工的工资,就是三十三块钱。

不过刚进厂的时候肯定拿不了这么多,要从学徒工做起。

学徒工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十八块钱,每满一年,就加两块钱。

如果三年之后还是学徒工,

那么就算是学徒工满师,一个月的工资是二十七块五。

只有成为一级工,每个月才可以拿到三十三块钱的工资。

但是对于刚入场的新人,很少有在第一年就通过考核成为一级工的。

大部分人都是在第二年第三年才能通过去。

所以许沐夜进厂一年,就有了三十块钱的工资,

相当于入厂第一年就成为了一级工,算得上是比较优秀的。

因此三姨才会这般得意。

“大姐啊,你家建业是不是还在四处找零活干啊?

要我说,你真应该想想办法,托托关系,

给王建业找份安稳的工作,

不然以后都不好说媳妇儿。”

三姨这时看向李兰,语气似乎是真的为对方着想。

李兰笑着回应说:“我家建业在轧钢厂里工作,是后勤保障部门的采购员哩。”

三姨愣了一下,然后便是啊呀一声,“这么好啊?采购员可吃香了……”

这年头的采购员与售货员一样,都是令人非常羡慕的工作。

可以经常下乡采购,顺便还能多买一些东西给家里。

李兰看着她,淡定的一笑。

实则内心非常高兴和得意。

许沐夜比王建业大一岁,在他俩都上学的那会儿。

李兰的这个妹妹,就常常跟她炫耀许沐夜的学习成绩,

还拿学习成绩不好的王建业作对比。

后来随着王莉努力学习,成绩进步飞快。

对方就再也没主动提起过许沐夜的成绩。

等到王建业和许沐夜初中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

对方就经常提起许沐夜进了肉联厂,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特别的骄傲。

而现在,

王建业也进了厂里,还是这年头特别吃香的采购员。

李兰很了解自己的这位三妹妹,

相信她以后不会再提起许沐夜有稳定工作这档子事儿。

因为和王建业拉不开差距,提起来没意思。

果然如李兰所想,

王建业他三姨将话题扯到了自己穿的衣服身上,

她解开了身上棉袄的扣子,露出了里面白色的线衣。

二姨瞧见后,忍不住摸了吧白色线衣的料子,忍不住道:“这是你什么时候做的?料子还怪好嘞。”

三姨摸了摸自己身上的线衣,笑着说道:

“我这不是在纺织厂工作嘛,每个月呢,厂里都会发放新的手套,

每回我得了手套,就攒起来留着,一直用旧的,

这七年的时间,我就攒够一身线衣的。”

“真好,不用花一分钱,而且还得了件合体的线衣。”

二姨羡慕的说道。

不只是她,还有王建业的大舅妈二舅妈她们都表示羡慕。

这让三姨重新得意起来。

找回了自信的三姨,接着问坐在一边,跟人聊天的王建业,

“建业啊,你现在多少工资了?”

听到三姨问自己,王建业便是看向对方,

“三姨,我现在一个月有二十五块,

另外因为我是组长,就多给了一块钱的补贴,

总共有二十六块钱呢。”

“还当上组长了?”

三姨听到这里,非常的惊讶,“伱进厂多长时间了?”

“进厂七个月了。”

“才半年多就当上组长了?我怎么不敢相信呢。”

三姨表示自己没法相信。

她没法接受,

毕竟许沐夜在肉联厂干两年了,还是普通员工,

连个组长的都没当过。

谁能想到,

许沐夜进厂里两年没当上组长。

而王建业却仅仅过了半年,就当上了。

这上哪儿说理去。

三姨心里酸溜溜的,提出了质疑。

“三姨,这事儿肯定是真的啊。”

王建业笑了笑,接着问:“我许哥进厂两年了吧,他在厂里怎么样啊?”

“你哥他……也还行吧。”

三姨听到王建业的询问,模棱两可地回答说。

清楚自家的许沐夜在工作方面比不过王建业,

三姨就不再提工作的事儿,

而是说起了上个月,许沐夜找朋友弄来了一只母鸡。

“前段时间,沐夜弄来了一只母鸡,在家里养着下蛋,

以后都不用上外面花冤枉钱买,就能有鸡蛋吃了。”

听到众人的羡慕声后,三姨笑着继续说:

“鸡蛋真是好东西,以前我站起来就头晕,

但自从我们家沐夜弄来了一只母鸡下蛋吃后,我的头晕就比以前好多了。”

“三姨说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王建业开口道。

三姨看着他,笑着说:“是吧。”

王建业继续道:“之前我妈夜里看不清楚东西,

但是家里养了鸡后,天天有鸡蛋吃,

我妈的眼睛就在夜里能看清楚东西了。”

“你家里也养鸡了?”

听到王建业的话,三姨惊讶地问。

王建业点点头,“是啊,就养了两只,一天能下两个鸡蛋吃而已。”

而已……

三姨无语,

我家里才只有一只,你家里却有两只。

可听你这语气,还嫌少似的。

而其他人,

还不如三姨呢,

毕竟三姨家里有一只母鸡,

他们这些人家里,可一只都没有啊。

所以都羡慕起了李兰家,能天天有两颗鸡蛋吃。

“哇,王建业这么有本事啊。”

“建业你有没有路子?你嫂子怀孕了,想养只鸡补身子。”

“大姐,你家建业,可比我家那个强多了。”

“……”

听到哥哥妹妹们羡慕的话,

李兰表面笑呵呵,

其实心里更美滋滋。

刚才王建业说家里有两只母鸡下蛋,是说少了。

实际上有四只母鸡,每天早上就能下四颗鸡蛋。

家里四口人,一个吃一整个。

养两只母鸡,他们就这么羡慕。

可要让他们知道了真实情况,岂不更羡慕到眼红?

李兰美滋滋的想着,没有把真实情况说出来。

而一边的三姨,心里却是十分纳闷儿。

怎么这一年不见,

王建业处处都比自家的许沐夜强了呢?

三姨想不明白。

……

很快饭菜做好。

大舅家的表哥叫上王建业这几个年轻人,一起抬桌子进来。

屋里就一张桌子,肯定是不够用的。

所以他们拿来几个长条凳,又将院子里的木板搬进来,搭在了长条凳上。

这样就勉强可以当做桌子吃饭用。

众人挤一挤,坐在一起。

首先是妇女带着孩子吃饭,

因为老爷们儿要喝酒,吃的时间会很长。

而妇女孩童不喝酒的话,很快就能吃饱饭,将位置空出来。

桌子收拾干净后,轮到王建业这些老爷们儿上桌吃饭。

既抽烟又喝酒,弄得屋子里烟雾缭绕。

王莹莹这些小孩儿们,觉得呛得慌。

就跑到大舅家里玩儿去了。

热热闹闹的吃完这顿午饭。

王建业来到门外头透了口气,

这时瞧见二舅摇摇晃摇地出了姥爷家门,往四合院外面走。

王建业便是过去扶住了他,“二舅,你喝多了,慢点儿走。”

二舅一只手扶住王建业的胳膊,稳住了身形,

另一只手却使劲儿摆了摆,“我没喝多,你看,我还能走直线呢。”

二舅的脸色微红,跟姥爷和大舅他们一样,喝多了酒上头。

虽然嘴硬,但身子还是很诚实的。

二舅任由王建业一路扶着,上完了厕所。

出来后凉风一吹,二舅就酒醒了大半。

“诶建业,你们院里是不是有个叫刘海忠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