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商议已定之后,众人直接敲响华山派的大铃铛,聚集众多弟子,把已经到达晋升标准的四千弟子筛选出来。

岳不群在主席台朗声说道:“九边传来消息,鞑靼瓦剌大举入侵,正是我华山弟子为国出征之时,达到晋升标准的弟子,全部出列。”

“一会散队之后,去收拾行装,晚饭之后,到主席台集合准备开拔。”

“其余弟子,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达到晋升标准,以期为国作战。”

“是。掌门。”

众多弟子齐声回复,不少已经积累足够积分的弟子,喜形于色,还有一些差了一点点的,正唉声叹气,这次又没赶上。

不少女弟子其实也达到了积分,但华山派暂时不允许女弟子进入战场。

战场是男人的事情,女子先靠边。

不是害怕她们出什么意外,而是战场的残酷容易影响心性。

都说一代好儿媳,三代好儿郎。

华山的女弟子,是华山未来培养更多好弟子源泉。

不能杀鸡取卵。

饭后,华山派弟子分出两队,就直接出发了,贴身神行符就开始分别赶路。

几天之后,朱寿郑凯这一队就赶到了榆林。

榆林总兵李长寿,看到来的这队华山子弟这时候还敢来榆林很是奇怪,这时候战事已开始僵持,其他几路援兵已到。

整个榆林兵马云集,突然出现这一队华山子弟,人数还不少,引起了很多将官的注意。

朱寿令石蛟掏出令牌,召集众将。

众多将官齐聚,看到朱寿大吃一惊。

齐国侯东雷、卫国侯违章、秦国侯傅云儒更是暴跳如雷。

“陛下,你怎可在此时,入此险地。”

“是的,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陛下,我们还是派兵护送你回北京吧。”

朱厚照压压了手:“几位侯爷勿忧,先说下目前的情况把。朕能亲自来,自然有来的底气。”

虽说几位侯爷,一跺脚,连忙吩咐手下,先封锁消息,另外继续向周边求援,聚集更多的部队。

李长寿是见过郑凯的,自然知道这位猛人带队华山子弟来了,肯定是有说法的。

“几位侯爷先别着急,这位华山派的郑先生,想必此前大家都见过,他就是杀穿草原三百里的猛人,有他在,其他的都好说。”

郑凯朝着几位侯爷、诸将点了点头。

这许多人才发现这猛人竟然跟着皇上来了,心里顿时踏实了三分。

九边前段时间风云起,可是一下子搞出来几十万匹马,就是他的手笔。

看来皇帝确实有所准备。

华山派的此前行动,也被默认算到了朱厚照的指示上了。

李长寿指着地图开始讲解:“目前鞑靼号称五十万来攻我榆林,但现在风雪渐大,以攻城的情况看,怕只是十几万人,主要是马多。”

“而且攻城意愿并不足,三百里之内早就被清理一空,秋草也烧尽,他们的马匹需要补充粮草,变得比较困难。”

“现在的兵力来攻击,主要恐吓报复为主,估计还是想要捞点好处。”

“打算攻破某个关隘,抢掠一番。”

“毕竟草原异族,到了冬天不打仗其实也没啥事情可干。还能消耗一批人口。让他们更安安然过冬。”

众多将官也是频频点头,李总兵的分析说得很是在理。

现在天气渐冷,草原异族也没带多少工程器械,主要目的还是在找防御漏洞,穿插进入关内劫掠。

得益于此前补充的大量马匹,现在这些关内的士卒调动起来比较轻松。

不会骑马作战没关系,起码有充足的马匹在,可以做一个骑马的步兵。

这些时日,就是因为马匹充足的情况,很好的协防了几处关隘。

不过还是不能放松,以免马失前蹄,犯下大错。

“他们的营地距离,关口多远有探查没?”

郑凯此时插了一句话。

众多将官摇了摇头。

“闭关以后,就不会出去侦骑了。派出去也是死路一条,只要耗尽他们的粮草,他们自己就退走了。”

“目前的情况看来,他们的粮草携带不多,也支撑不了多少天。”

“从发出预警到现在,也有十余日了。目前来说,还是僵持。”

“对方扎营,并没有预防我们反扑,在野战上面,我们出关作战的话还是吃亏的。”

朱厚照点了点头:“你们依关防守的策略是对的。出去浪战,反而容易有损失。”

郑凯也是点了点头。就守城而言,这些将领的作法都没什么问题。

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原对待草原异族来袭的主要作战方式,防守。

“内阁那边有什么命令传来没?”

李长寿摇了摇头:“目前内阁的反应还没这么快到,哪怕是有援兵派来也够呛。惯例都是让我们防守。”

“你们手底下兵卒,作战能力怎么样?”

郑凯又问了一句。

众多将官面面相觑,在皇上面前,这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朱厚照笑了笑:“实话实说吧,没事,这个是华山派的高人,来协助朕的。”

“启禀皇上,近些年无论是士兵、器械、饷银都是勉强维持,要说守城尚可,要说出去浪战的话,就不用想了。”

“不少士卒戍卫边关多年,年岁已大。”

“不是我们懈怠,不加强训练,实在是真要每天训练士卒都吃不消,容易炸营。”

几位侯爷说到这些也是有一些脸红,没办法都是穷闹的,真没富裕到天天训练上,能勉强维持现状都不错了。

这几位还都是久经边关,镇守这些关隘的,对于关隘各处情况都很清楚。

内阁那些狗屁文人遇到战事就骂他们,那真是冤得慌。

要是器械后勤跟得上,他们也愿意领兵出征,封狼居胥的。

朱厚照叹了一口气,不收商税,国库空虚,年年如此,如何养得起士卒。

他让刘瑾搞得那点银子,其实到最后都贴到九边了,自己真是没花销多少,还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在朝的在野的,都是骂他,不过他是谁,他朱厚照压根不在乎。

要是能在抠出来更多的钱,在提拔起来几个刘瑾他也在所不惜的。

不过刘瑾那家伙,最后还是利欲熏心,最后自己不得不杀了。

但依然没法破局,突破内阁的封锁。

说起来,他这次直接来边关,相当于御驾亲征,也是为了突破内阁对于权力的封锁。

现在估计内阁那边都急的团团转了,联系不上自己。

不过,他们压根就不是为了联系自己,拿什么主意。

而是如果出什么问题,让自己背锅罢了,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只要皇帝背锅,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他们内阁只要集体攻击他这个皇帝无能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