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续三日风雪交加,城头守兵面对在此恶劣天气下,还不断攻城的鞑靼,守得十分艰辛,城防大炮不断轰击。

朱厚照命令士卒防守间隙,往城头浇水,水使得城头更加打滑,鞑靼攀爬起来更加费力。

郑凯在城楼之上打开望远镜开始观测鞑靼部队的营寨,估算距离。

华山弟子已经开始加班加点的调配迷烟蛋,虽然随身携带了一部分,但面对如此大战,这种战略性的武器自然是越多越好。

在风雪稍停的第四日,鞑靼大举全面攻城。

在朱厚照的命令之下,城防弹丸开始换用迷烟弹,十几门城防大炮轰过去。

瞬间起来十几处的迷烟滚滚而起。

攻城大军被迷烟中间断开,人马皆翻,昏迷不醒。

炮手最初调换如此轻巧的弹丸,还很是疑惑,看到此时的战果,全部兴奋起来,不断填塞弹药,向外轰击,专挑人员密集处轰击。

明朝红夷大炮最远射程大约是1500米,有效射程在500米左右。

炮火覆盖之下,整个鞑靼部队形成了两段。

中间迷翻的人马全部倒地不起,生死不明,想要前进的其他骑兵,沾边到烟雾附近,也直接倒地。

最后只剩下攻城的步卒和少量的骑兵,惊恐的到了城墙边,往后一看,直接裂开了。

身后不少地方都是烟雾滚滚,后续部队根本就没跟上来。

此时哪还有什么心思攻城,直接转身避开烟雾,往回跑了,

朱厚照看时机成熟,挥动令旗。

李长寿一马当先,带领骑兵对着攻城步卒一顿冲杀,大胜而归。

至于趟野外的那些人马,暂时管不了,还得等迷烟散尽了之后,才能出城补刀处理。

鞑靼大汗那边也不知道这烟雾有什么古怪,但前锋几万人马,就这么着不明不白的直接倒地不起了,已经是摆在眼前了,惊恐之余,慌忙下令后撤20里。

也顾不上前锋那几万人了,大明这次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妖法,还是要让大祭司占卜一下,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鞑靼继承了蒙古的战法,都是轻骑兵炮射为主,几乎全员骑兵,只有在攻城之时,才会选择性的做好攻城器械,使用步卒。

此次攻城器械全部丢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重大损失了,加上几万人的前锋,无论哪个部落来说,都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蒙古人西征也不过十万人。

不少部队也就领个两三万人,打的欧洲哭爹喊娘。

而蒙古人每战必占卜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此次鞑靼大汗虽然号称五十万人,但实际算下来有个二三十万已经是极为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毕竟汗庭,外加其他部落还需要留守一部分青壮。

整个鞑靼目前占据的地盘极为广大,要聚集大量士卒,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在大明鞑靼瓦剌加一起不过800万左右的人口,鞑靼此次号称五十万大军,瓦剌也号称五十万大军。

光要聚集这口头上说的一百万部队,就不是一两个月的时间能聚集起来的。

而且是分别攻击九边的两处。

游牧民族袭击中原,一般都是发出号令之后,在不断前进中加入各种部落来参战的人员,并非是一次性都集合到位。

属于是边往中原九边开拔,边聚集部队。

这样的组局方式,也就意味着,部队并非是一次成型的,可能打的时间越长,赶来的人员越多。

也自然有不少部落会藏着小心思,稍微晚一点到,等其他部落消耗一波再说。

当然这也意味着一旦破城,晚到的那些只能喝汤,但对于中小部落来说,他们喝汤也能喝饱,也抢不过那些大型强势的部落。

鞑靼的大汗自然不会用本部兵马作为攻城的消耗的,只会让其他中小部落先行当炮灰。

几万兵马的损失对于鞑靼大汗来说,是痛心的,但并不会改变他要继续进攻九边的决心。

这次是大明首先对于他们的挑衅,打不出鞑靼的威风,遏制大明这种民间行为,那以后的鞑靼汗庭的威望将是致命的打击。

而且明廷说是民间行为,但鞑靼不是傻瓜,这种托词他们是不会信的。

因为以前鞑靼部落入侵大明劫掠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回复,大明拿他们也是毫无办法。

在过了大半个时辰以后,榆林关前面打出的迷烟才消散。

城门打开,骑兵先掠阵而出,在距离关口1500米处警戒,大量的步卒,才开始提着刀,上战场补刀,每个人都欢天喜地。

从来没有打过这么轻松愉快的防守战,而且命令已经下达,搜缴的财货人人有份,不得私藏,回头全部分发下来。

补刀的尸体,被集中在一个下风口,浇上火油,全部焚烧殆尽。

马匹全部浇水,兹醒,牵回关内。

是役,光马匹收获五六万匹,不少马匹还摔断了腿,已经不适合作为战马,被下令直接杀了炖肉。

朱厚照也宣布此次他在榆林御驾亲征,与士卒同在,而后分发悬赏。

整个榆林关欢声雷动,竟然是皇帝御驾亲征到此,才有此大胜,士气大振。

随后朱厚照宣布,此战之后,将从他们之中选拔精锐士卒,作为皇家护卫,为他护卫皇宫,士卒更是被点燃了情绪。

戍边那是苦哈哈,看不到头的,能够被选拔成为皇家护卫,是头一次听说,都说皇帝身边好当差,直接给皇帝当护卫,那还不是属于祖坟冒青烟了。

说不得皇帝一下看好,就提拔做了一个小官,那真就光宗耀祖了。

几个侯爷、总兵,也是很诧异的得知皇帝的决定,对于他们来说,镇守九边差的不是能力,资历,而是关系,是上层的关系。

能够跟着皇帝御驾亲征,还大获全胜,不但意味着爵位的提升,而且意味着铁一般的靠山,要建立了。

人人眼中都是热切的,心里是滚烫的,御驾亲征,大胜还朝,那意味着随后就是大肆封赏的开始了。

华山派的弟子制作的迷烟蛋,可以说,让他们面对鞑靼,胜利已经是快唾手可得了。

人人都知道,随着华山派带来的弹药,此役,不说完胜,但稳守已经是完全没什么问题了。

朱厚照很是满意底下人的反应,去华山派一趟,加入华山派可以说是他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决定。

有了华山派的大力支持 ,一切变得似乎更加简单从容了。

选拔皇家守卫,他是临时决定的,皇权就是兵权,而边军又是所有大明部队里面最能打的。

华山派的弟子大部分都是军户子弟,能文能武,以后是要作为士卒统领来培养的,而最基础的士卒还是需要边军这样久经战阵的。

大明皇宫的宫廷侍卫,锦衣卫,哪怕是御林军,都漏得跟个筛子一样,战斗力如何不说,但重新去改造他们,不如令起一军,作为皇家护卫,全部换掉。

之后,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就完全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