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诸天万界,从道士开始 > 第117章 三年,短短三年的变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三年,短短三年的变化

不少藩属国得到消息的时候,直接麻了,这宗主国大明究竟是要闹哪样,这是要直接摆烂么。

不管真心还是假意,都火速派使节团,带着一部分金银珠宝、奇珍异兽立刻出发赶往大明,在此时他们还是抱着能装穷就装穷,决不能答应大明的要求。

一百多年以来,他们早就习惯了大明文官阶层对于他们这些番邦异族的态度,只要够有礼貌,宣称天朝上国财大气粗,文明繁荣,万邦来朝,在加个我爱中国,那赏赐就是哗啦啦的,要多少有多少,难以想象的多。

最奇怪的是开海禁打倭奴国,而且号召所有国内商船勇士,皆可登记之后,随意劫掠,劫掠财货都归他们自己所有,这一条。

原本开海禁,每一朝都要吵得天翻地覆,不在朝会上撞死几个忠厚老臣、愣头青御史,都没法通过的事情,这次竟然悄无声息的,就那么被朝廷文武上下全部无视了。

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这些藩属国最后的归属,以及是否之后藩属国打下来之后,还剩下的那些藩属国,值得他们投资竞标拿下的。

人嘛,国家利益怎么在口头上叫嚷的在欢实,都不如牵涉到自家利益上面来的重要。

兴许是过年的关系,随着宁王和周云的竞标银两物资进入国库,朱厚照大手一挥,拿出来1000万白银,200万粮草,给边关将士、文臣、勋贵统统赏赐了个遍。

本着下层从宽赏赐,上层意思意思的原则,基本接近三年国库的现银还是让举国上下都疯狂了一把。

当兵当差的这么多年是真没看到过这么多赏钱,平均一人就五两,而且是实实在在发到手的。

第二年开春,三四月,春暖花开,不少异族藩国小国的使臣带着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开始了朝贡之旅,不过东西全收下了,鸿胪寺的人也偶尔出现能攀谈两句,但要问朝廷的旨意,只字不提,现在已经完全摸不透正德皇帝的路数了。

经过两三个月的生产,迷烟蛋的储备在军资库房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加,用佛朗机、虎蹲炮、红夷大炮能顺利使用的迷烟蛋的定型也成功研发了出来。

在增加的两三百匹马匹的支持之下,所有的战略物资运送都变得十分便利。

朱厚照把林平之携带一千华山弟子,协助云南沐王府攻克暹罗安南等地,随行的迷烟蛋也日夜兼程用快马运送过去。

此时的林平之,已经被封为平南将军,其他华山弟子暂时还没有分赏,等待他们成年。

而朱厚照自己,带20万大军,直扑辽东,走之前,顺便发布旨意,劫掠倭国的行动可以开始了,任何地方不得阻止已经登记的商队劫掠倭国。

五月辽东平定,俘虏大量女真人,被勒令从辽东往鞑靼控制区开始筑城,辽东女真被迁移一空,除了还有少数在林区的野女真,在无其他女真聚集地。

所有10岁以上女真人被阉割,每一户女真只能留十岁以下幼子一人,作为以后的户主,其余男丁十岁开始阉割。

六月扫荡朝鲜国,朝鲜灭国,朝鲜俘虏全部阉割之后被带去辽东,向草原筑城。

朝鲜同女真例子,一户只留幼子,其他男丁全部阉割之后,被征召入伍,去辽东向草原筑城。

每城长宽各三里作为内城,以内城为基础驻军,屯田放牧。

是役征兆朝鲜女真成年人口高达五百万,分批以户为单位迁移前往九边各处筑城。

妇女幼子,可暂居原地,耕种。

沐王府那边同样顺利,两月荡平暹罗、真腊,安南,等地。

宁王的投资得到了巨大的回报,直接被通知到暹罗安南这已经连成一片的区域建立宁国,不过只得称王。

而宁王在江西的封地直接被收归国有,重新分配。

众多藩王看到宁王的成功,雪片一样的申报单开始,租赁大明军队,前往攻伐自己想要的区域。

大明藩王北征,南征,西征的伟大史诗开始旋开帷幕。

大量的勋贵国公被下放到军队,率领军队响应这些大明藩王的征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申请入伍参军。

日本国劫掠归来的商船靠岸之后,直接就面临王守仁已经建设好的税务部统一指挥的市舶司收税,在反抗无果之后,老老实实的开始缴纳商税。

其余众多商船不得不也同样开始缴纳商税。

朱厚照辖大胜之势,直接宣布迁都南京,此时在北京的文官无一不瞠目结舌,但已经是无法阻止了。

七月,朱厚照顺利迁都南京,宣布废除军户制度,前面废除海禁,废除限制百姓迁移的政策。

得到全民的拥护,现制几乎所有的藩王勋贵的主意都在向外攻伐,以藩王自身历代积累的财富提供军资,攻伐下来之后,肯定是要招募迁移百姓的。

而军户作为最没存在感,而又人数众多一个群体,被藩王们重点关注,成为招募成他们藩属国百姓的首选。

9月季风以来,朱厚照宣布攻伐我奴国,一月而下,众多商船参与此战,掠夺回大量日本男女人口。

阉割之后,在发送往各地也成为大明的传统,大量日本人被阉割,发往漠北垦荒,放牧筑城。

整个大明如同一个怪兽一样,张开了血盆大口,开始攻伐各处的,到处都需要人,到处都缺人。

国库在这一年之下,迅速膨胀,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秉持这花出去才是钱的原则,朱厚照大手一挥,全国仿照华山派模式,开始建立华山学院,作为一直没有什么地位的太监,却在大内皇宫学习过认字,算数这些基础,务实学问的太监,成为第一批发往全国的教师。

此后,皇宫之内不再招募太监,内宫事宜,由女子担任,皇宫侍卫守卫即可。

年底,王守仁被提拔为南京内阁首辅,开始对国内土地开始改革,摊丁入亩,丈量全国土地,士绅一体纳税,农税只收半成,商税为主,奖励生育。

取消八股取士,效法华山别院作法,不在科举取士,改为地方选拔识文断字,会算数,懂实务处理之人统一考试,考试通过即可为官吏,设置每年考核期。

当年考核优秀,即可第二年升职,从无品级的小吏三年优秀即可升迁为九品小官,这可比科举容易多了。

底层小吏、官员的俸禄大大提高,此时国库充盈,钱都不是问题,都定额提高到大明中层水平。

虽然这些改革被大量文官阶层反对,尤其是那些老资历人士,但被一一要求致仕,整个官场为之一新。

能吏干臣都被火速提拔填补空缺,大量被只会空谈不会实际事物处理的官员被清扫出局。

有钱有闲可以风花雪月,诗书年华,但作为朝廷的一员,要的是能干事能干实事的官员,而不是八股之人。

孔府也受到了王守仁改革的冲击,直接被取消了各种优厚待遇。

朱熹一脉也同样如此。

朱厚照可不认为他是什么朱熹的后人,他是妥妥的华山派弟子,干的就是务实,外加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深刻贯彻一句话,实践是检验一切歪理的标准。

三年,三年之后的大明已经空前庞大,各路海船云集,百姓安居乐业,农税只收少量。

没有土地的人员可以直接申请迁居大明的藩属国,会被直接分配50亩,100亩的土地。

各个藩属国,每年都在大明国内招纳老百姓愿意去藩属国居住定居的。

藩属国也挖各个藩属国的墙角。

不断的比拼各自的财力招纳百姓。

整个北方草原也顺利的成为大明的内部草原,被卫星点点一样的各个小城,包围在内。

而在草原就番的藩王,一个比一个阔气。

到了秋冬,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草原牛羊马,被大量的甩卖入中原。

所有的藩属国,都秉持着皇帝陛下的旨意,打下一个地盘,就阉割一批,代代相传。

三年之后,朱厚照和王守仁终于再次有机会重新上华山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