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若解释了一番自己是如何找到水的,她倒是没有藏私,不过,显然这事儿其他人也就只剩下听听而已了。若是没有灵敏的嗅觉,即便是知道方法,也是白搭的。反正大家学着用鼻子左闻闻右嗅嗅的,却是到底分辨不出所谓的“水的气味”究竟是什么样的,与其它气味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士兵们热火朝天的使用各种工具,把那些新涌出的浑浊不堪的水进行过滤。周围吵吵嚷嚷的,张恪便拉着杜若退出人群,走到一边。杜若能够找水,这无疑是个意外之喜。西南的干旱,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而想要顺利的解决好西南的各种问题,做好保境安民的工作,除了镇压叛军外,若是能找到水源,帮助当地民众恢复生活和生产,无疑对于稳定乱局将起到极大的作用的。水,无疑是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水,当地百姓终究还是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的。

叛军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起数十万人。最大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什么民心所向之类的高大上理由。而是因为,西南当地百姓确实是活不下去了。因为长期干旱,粮食绝收,为了活命,远走他乡,才会成为流民。从这个角度想,只要有足够的水,便可以引导组织大家恢复生产活动,而只要有了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相信便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去成为流民的。到那时,叛军便也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土壤,等待它的,注定是失败。离京之前,张恪便曾经就平定西南局势,和陈庆之等人有过深度交流。那个时候,张恪便已经对如何解决西南危局,提出过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的说,便是要重新给当地的受灾民众一个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只有加入叛军这一种选择。只要朝廷能做好安置工作,让他们能重新过上正常生活,叛军发动叛乱的理由便被戳破了,这将从根源上颠覆叛军,甚至有可能让叛军不攻自破。而这一切,便要从寻找水源开始。

“杜若,你是怎么懂得这样找水的?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啊。以前在狼族生活时,他们逼着我每天要出去放羊。羊不仅要吃草,还要喝水的,所以我每天都要帮小羊找水喝的。慢慢的,我便自己学会怎么找水了。我必须要把羊放养好了,不然他们……那些狼就会来咬我、挠我的。”

王大丫、哈尼、李如松等跟着他们过来,听到这几句话时,不由得心生愤怒,同时心疼莫名。关于杜若的来历,他们虽然知道她是张恪从狼族的领地带回来的,但对于她过往的生活其实是不太清楚的。当初和张恪一同去到狼族月谷的那帮人,包括胡不归、何刚等,回到人朝以后,都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当时初见杜若的情形。因为那实在是太惨了,别说事后谈起了,光是重新记起,便让人感觉难受无比了。那是他们第一次看见一个人像狼一样趴在地上行走、顶着一头杂乱的覆盖全身的头发、身无寸缕,瘦骨嶙峋、双眼始终带着深深地恐惧。杜若当时的那种惨况,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极为的心酸和愤恨。回来后,便没有人对其他人提起过这些,这其实也是对杜若的一种爱护和保护。此次跟随张恪来西南的士兵当中,也是有一部分当初去过月谷的,他们同样把这些事情都深埋进心底里了。

杜若再次提及当年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还是忍不住身体颤抖的。张恪见状,连忙抱住她,轻轻安抚着,好一会儿杜若才重新镇定下来。在狐族里安安稳稳的生活了几年,杜若已经基本适应过来了。只是,儿时悲惨的一切,是不可能被完全抹去的,那对她依然是巨大的阴影,而每一次想起,也犹如暴力的撕开伤疤一样,令她痛彻心扉。

见杜若重新平静下来了,张恪轻声道:“杜若懂得怎么找水,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很了起的本事呢。现在,我们急需在各地帮百姓们找到更多的水源,杜若愿意帮我们吗?”

杜若毫不犹豫的点着头,脸上露出了憨憨的笑容。张恪高兴的拍了拍她的头,想了想后,又转向李如松道:“李将军,从明天开始,让斥候们把重心转到查访周围的村庄上。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咱们就去帮他们解决水源问题。有了水,大家便能恢复生产生活,西南地区才能更快的恢复秩序。重新建立秩序的地方越多,叛军的生存空间便越小,咱们也才可以用更少的代价,更快的解决西南的问题。”

李如松点头抱拳道:“末将明白。”出发之后,他们两人之间便讨论过许多次,对于此次任务也有过深入的交流。李如松虽然是个武将,但他还是颇有些政治头脑的,也深知这一次并非简简单单过来打一仗的。平定叛乱其实还真的不算是此行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的。甚至在李如松看来,也并不觉得那些手无寸铁的乱民有什么难对付的。最麻烦也最难的,其实还是如何重新安置好受灾群众,恢复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而这个显然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了,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来西南,会是以张恪为主的最主要原因。术业有专攻,在大的方向上,自然还是以张恪的意见为主的。

次日一早,军队依旧驻扎在霞塘村外,没有离开。李如松派出了大量人员,去往附近寻找所有尚有百姓居住的村镇。而张恪则带着杜若在霞塘村附近又找到了数个水源。说来也是神奇,杜若找水那是一找一个准的,她说哪里有水了,大家便过去往下一挖,很快的便能出水。在现代社会,哪怕是有各种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的加持,打井的成功率也达不到百分百的,一般能达到七八十的成功率,便很不错的了。哪像杜若,仅仅只是依靠着嗅觉及经验观察就能这么快速的找到水源。简直就是一台人形物探仪,而且还是高精度的。

黄阿承和黄月英祖孙俩,一直跟在他们后面,看他们如何找水。对于在霞塘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黄阿承,这几日的所见所闻,无疑让他大受震撼,当然也大为的振奋。因为有了充足的水,他们便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了,村子里那些被迫去逃荒的村民包括他家里的那十来口人也能回家来了。这一切,让黄阿承对于杜若,简直就是视为天人,也充满了感激。黄月英小丫头,更是对其充满了崇拜,一直就磨蹭在杜若身边,紧紧地跟着。虽然年龄小,但这两年她也是知道村里面的人,为了找水有多么多么的着急上火的。可是,村里面那么多人,做了那么多努力,可就愣是找不到一滴水。哪知道,这位叫做杜若的小姐姐,就只是到处走一走,然后随手一指,大家往下一挖,就真的出水了,这位小姐姐好神奇啊!当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摆在面前时,小姑娘早已经视杜若为偶像呢!

对于身后多了个小跟屁虫,杜若其实是感觉很不好意思的。小姑娘倾慕的小眼神,甚至是让她有些脸红:其实人家也没有做什么嘛!不就是找一找哪里有水吗!用得着这样大惊小怪的吗?

张恪见到杜若不自在的样子,暗自好笑。不过,并没有去干涉什么。杜若过往的经历太过特殊,虽然如今看起来,已经正常了许多,但想来在其内心深处的某部分,依旧还是会被童年时的阴影所笼罩的。所以,让她更多的去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不一样的互动,对她显然是大有好处的。而黄月英小姑娘,毫无心机的痴缠、单纯的敬佩崇拜,虽然让杜若一时之间有些不习惯,但显然也不至于会反感和抗拒的,如此的话,自然是不需要去干涉什么的。

随后,他们又去往周边的一些村镇为当地百姓找水、打井。渐渐的,朝廷派人来帮忙打井的事情便在附近传开了。而且,杜若的名字也渐渐的传开了。这其实是张恪故意派人宣传的,不过并没有夸大其词,因为只是实话实说就已经相当神奇了,毕竟这些事情可都是货真价实的。

“听说朝廷的人,过来帮咱们打井了?”

“嗯,千真万确的。霞塘村,知道不?在朝廷的帮助下,新打了五口井,出水量还都很大。”

“哦?不知道朝廷派来的是哪个大官,这么有本事啊?”

“呃,倒不是什么大官,听说是个叫杜若的小姑娘。据说身怀异能,她随便往哪里一指,再一挖下去,就有水了。”

“啊?还能这样吗?这个人,莫不是水神降世?”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听说他们已经快到咱们这儿来了,到时候看看就知道了。反正外面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应该不会错……的吧?”

这一日,张恪、杜若等人来到南益镇,这是个人口过万的大镇。不过因为逃荒,如今镇子上只剩下两千人左右了,而且和霞塘村差不多,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些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人。听说朝廷派来帮他们挖井找水的人到了,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了镇门口。

因为杜若如今体现出了“特殊”的价值,她的安全问题,便自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如今,杜若出门那都是有数百士兵随行的,这比起张恪、李如松的待遇也是不遑多让的。所以,当他们出现在南益镇众人的视野之中时,原本吵吵嚷嚷的大门处,立时就安静了下来。这可是朝廷派来的天兵啊,嗯,果然是气势不凡啊!南益镇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排众而出,迎了上去。其他人则待在原地,静静地看着,却见对面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走出来和他们镇上的那几位代表说话。那个男子不知道是什么来路,不过大家更多的还是盯着旁边那个年轻女子猛瞧的:这一位,应该就是那位身怀探水异术的杜若了。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嘛?不过,这么大的阵仗,应该不会只是来唬人的吧?干旱了这么久,大伙这心里啊,难免会七上八下的,希望这一位,确实是有真本事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