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三十万大军的大部分已遵照端王调令,各自归防。最终随行返京的,仅余部分等待论功行赏的将士,以及诸位将领的随身亲卫。
行至京城,队伍再次分流。端王褚时钰的一千亲兵,以及跟随着威宇将军秦双宇,名义上却属于长泰郡王的八百秦家军亲兵,各自转向所属校场。
余下获准入京的少量护卫与诸位贵人,终于抵达了巍峨的京城大门。
城门外,盛况空前。文武官员、各府女眷、以及闻讯而来的百姓摩肩接踵,以左尊右卑之序分列御道两侧,翘首以盼凯旋之师。皇宫派出的宣旨太监李英莲,手捧明黄圣旨,肃立前方,静候宣读,尽显大国威仪。
这似曾相识的盛大场景撞入眼帘,柳如思的心境却已天翻地覆。
去年初至京城,她瑟缩在马车上以手帕掩面,唯恐被人注意,只盼能早日摆脱褚时钰,过回平淡如水的生活……
“如思,你是在车上,还是随我一同接旨?”褚时钰温声问道,心中却已知晓答案——他的目光已捕捉到人群最前方那个被先生岳子谦高高抱起、正伸长脖子焦急望向马车的小小身影。
“下车吧!”柳如思几乎是用尽全力才按捺住立刻冲下马车、将朝思暮想的孩子拥入怀中的冲动。她用世俗功利的念头强行压制着汹涌的情感:“若所料不差,这圣旨之中……当有我的名字。”
皇帝若真有意擢她为医部尚书,总不能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突兀任命。即便此刻在圣旨中隐晦提及,也已足够惊世骇俗……
马车门从右侧打开,右侧的百姓第一时间得见车内景象!
车舆中央以一方三寸宽的木桌相隔,宽敞舒适的两端坐位分坐男女。男子高大挺拔,俊美无俦,通身尊贵气度迫人;女子身形娇小,容色殊丽,眉宇间却蕴着端方沉静。二人同框,竟似一对画中璧人,神仙佳侣!耀目得令人屏息!
“果真是仙女下凡!这般姿容,岂是人间能有!”人群中爆发出惊叹。
“何止柳仙女!端王殿下今日也如谪仙临世啊!”有人高声附和。
却有微不可闻的嘀咕声响起:“上回我也得见端王了,怎不似这般……”
少数心思通透者暗自了然:这是二人并肩一处,便如明珠映玉璧,彼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将彼此都衬得愈发超凡脱俗了!
在震天的欢呼与喧嚣声中,褚时钰长腿一迈,利落地跨过下车的木阶踏上地面。他随即转身,极其自然地伸出手臂,想要搀扶随后下车的柳如思——
柳如思微顿,抬眸朝他颔首笑笑,直接避开了那只骨节分明的手,从木阶上走下。她可不想在礼教森严的大夏,众目睽睽之下越矩,她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少一桩是一桩…
面上沉静如水,无人能看出柳如思对场面的紧张。
只有对秦皓的关切无法真的抑制,杏目看向孩子的那瞬湿润了许多,点头示意已经急出眼泪的孩子稍安勿躁,柳如思这才深吸一口气,保持着端庄姿态,准备走向褚时钰侧后方,随他一同听旨。
不过,褚时钰显然对她的“避讳”动作很不满!他竟直接停下脚步,侧身而立,目光沉沉地凝视着她,无声却强硬地示意她必须与自己并肩同行——否则,他便站在这儿,不走了!
柳如思当即领会他的意思,无奈无语的暗叹!思考了一瞬,就与之并行了,两害相权取其轻,跟褚时钰当众争执的风险明显比并肩走要大!
城门前的喧嚣暂息,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将周遭的呼吸都压得轻了几分,只候那道明黄圣旨展开。
端王褚时钰早年便得了皇帝恩许,非国之大典不必行跪礼,此刻身姿挺拔如松,稳稳立在阶前。柳如思却无这般恩宠,圣旨当前,礼数不可废,她屈膝欲跪,手腕却猛地被一股温热而强硬的力道攥住——是褚时钰,五指紧扣,半分不肯松。
他甚至懒得多言,只侧过脸,冲那捧着圣旨的陌生太监扬了扬下巴,示意他直接宣旨。
柳如思指尖微颤,耳廓瞬间烫了起来!这人真是横行霸道惯了,半点都不知道顾忌!她暗自挣了挣,那手却握得更紧!她只能咬咬牙,算了,总不能在圣旨面前与他争执吧?!
宣旨太监李英莲正想提醒柳氏行跪礼接旨,目光却不经意扫过两人交握的手——柳氏的挣动细微,端王的紧握却带着不容抗拒的护持,再抬眼,正对上端王投来的视线,那眼神里没什么情绪,却像淬了冰的刀,冷得人后颈发僵。
李英莲喉结滚了滚,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端王的心思,哪是他一个新晋奴才敢揣度的?罢了,左右有端王担着,真要论罪,也落不到他头上。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将明黄圣旨捧得更高,尖细却穿透力极强的嗓音骤然响起,刺破了城门下的寂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漠北瓦剌,狼子野心,屡犯疆陲。年前边声急奏,胡马南窥,敌势汹汹!端王褚时钰,以亲王之尊,不辞劳瘁,亲赴西北!破顽敌,定边陲,此赫赫军功,当载国史,以励方来!
端王素有知人之明,携治伤妙手柳如思等医者奔赴沙场,救我大夏将士以千百计;更于长兄康王身陷危局、重伤垂危之际,令柳氏竭力施救,力挽康王于生死之间。
端王褚时钰,知人善任,调度得宜,既立军功,复全手足之情,朕心大慰!特加食邑三千户,赐金千两,锦缎百匹,珍宝若干,以彰其功!
今漠北事平,将士凯旋,朕心甚悦。着随王出征及同返京中诸将、僚属,今夜皆入宫赴宴。朕,亦为父,当为吾儿端王洗尘接风。
钦此!”
圣旨尾音落地,人群中已泛起细碎的议论,像风拂过湖面的涟漪:
“听见没?竟把康王殿下从鬼门关拉回来了!”
“柳夫人竟有这般医术?莫不是真如坊间所言,是仙女临凡,身怀仙术?”
这些议论飘进耳中,柳如思心头微定——这正是她要的。让她的名字与功绩,以无可辩驳的姿态,深深烙进京城众人的认知里。
官员、百姓还浸在解读圣旨的内容中,宣旨太监李英莲却已心头剧跳!
宣旨声刚落,一只大手已径直伸来,将圣旨取了过去!直吓得他魂飞魄散——端王怎敢如此轻慢礼制?
可转念想起宫里关于端王的传闻,他又生生按捺住惊惶。想当年这位王爷还是三皇子时,便行事狠绝,曾放言“要么杀了我,要么就别逼我遵不想遵的规矩!”,挨了多少打骂也不曾屈从,反会因责罚变本加厉,一副要与人同归于尽的作态!而皇帝显然并不想因这些小事真的伤残打杀了三皇子,久而久之,一些礼节小事,众人也就都视而不见了…
端王接过圣旨便不再理会他,倒是一旁的王府侍卫,如往常对大太监徐进一般,好似不经意的从他身边掠过,接着一锭沉甸甸的物事就塞进了他的手里。
李英莲疑惑抬手,那金光闪闪差点晃瞎了他的眼,当即收手,藏起物事!方才对端王的惊异忐忑,霎时全化作对这金锭的小心与掂量!
褚时钰俊美的脸上并无过多喜色,深邃的瑞凤眼看向身侧的柳如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询问。这圣旨确实是提到她了,但只将她列为协从,距皇帝先前的承诺还差着一截。
柳如思收起对眼前、耳边繁杂世事的接收和分析,面上依旧沉静端庄,心中却微微松了口气。虽然皇帝只是在圣旨中一笔带过,但已是极好的开端。只要公开提及了,尤其是“救回康王”这一笔,分量十足,那么她将来要成为医部尚书就有了不可动摇的立足点。
然而,此刻她心中最牵挂的,并非这些功名利禄。圣旨宣读完毕的刹那,柳如思强撑的镇定轰然崩塌!
她猛地转头,目光急切地投向人群前方!
两双一长一幼的大眼睛一相触,那积压数月的思念便如决堤洪水,瞬间席卷了所有克制!
“娘——!”
一声带着哭腔的童音穿透了嘈杂!
秦皓已挣脱了岳子谦的怀抱,像离弦之箭般冲过人群,活脱脱一颗带着哭腔的小炮弹,直扑向娘亲!
所有的礼数、所有的端庄、所有的筹谋算计,在这一刻都化为乌有!
柳如思眼眶瞬间通红,她再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什么避嫌,甚至顾不上身边的褚时钰,提起裙摆便迎着那小小的身影快步小跑而去!
“皓皓!”她的声音带着颤抖的哽咽。
几步之遥,然而有人从中作梗!
一只大手一捞!就将这枚“小炮弹”稳稳拦截在柳如思身前!褚时钰眯着眼睛打量着早已满脸泪花的秦皓,语气喜怒难辨的问:“不怕把你娘亲撞坏了?”
秦皓一时愣住,眨巴着眼泪汪汪的大眼睛!但随即就张牙舞爪的挣扎起来!哭喊道:“我要娘抱!娘!放我下去!”
柳如思先是心头一急,暗怪褚时钰添乱,可转念便想起——他梦到前世纠葛后,曾与老道士对峙,推测出他们本该有的命运…或许,秦皓,本该是他的孩子。
这残缺冷酷的命运,纵有其他慰藉,也终究是无法全然消解的……就只能默默舔舐着遗憾刻下的创口,慢慢的,任其化作一道突兀却不再刺痛的疤痕。
“你就只想娘亲,不想我?”褚时钰的声音低沉,似是逗弄,带着几分佯怒,又藏着一丝说不清的暗涩,竟真与个孩子较起真来,依旧抱着挣动不休的小人儿。
秦皓见挣不开,母亲也只含泪望着他,眼中满是疼惜,但并无训斥义父的意思,便委委屈屈地带着哭腔道:“义父等会儿再抱我…现在皓皓想要娘…皓皓已经九个月十七天没有见到娘了…呜呜呜…”
这回答大约勉强合了褚时钰的意。眼看秦皓哭得快要喘不过气,柳如思眼中的忍让也快到了头,他才低哼一声,将秦皓递给柳如思。
小人儿一头扎进了娘亲的怀抱,像树袋熊一样扒在娘亲身上,紧紧搂住柳如思的脖子,小脸埋在她的颈窝里,放声大哭:“娘!皓皓好想你啊!每天都想快点长大,这样皓皓就能自己去找娘亲了!”
柳如思紧紧抱住始终在她心尖的珍宝,感受着怀中温软的小身体和滚烫的泪水,数月来的担忧、思念、战地抢救的血腥与疲惫,仿佛都在这放声的哭泣中得到了宣泄与抚慰。
她闭上眼,泪水也情不自禁的滑落,不断轻拍着儿子的后背,一遍遍低喃:“娘回来了……皓皓真棒,乖乖在家等了娘这么久…娘能有你这样的好孩子,真好……”
褚时钰站在一旁,望着相拥的母子,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对秦皓的怜爱,有对柳如思的疼惜,还有一些…难以言述的羡慕。
他默默上前半步,高大的身影为她们挡去了周遭部分过于密集的目光。
威宇将军秦双宇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沧桑的眼中流露出欣慰与感伤交织的光芒。那被母亲紧紧抱着的小人儿,正是他困在他乡、迷失半生,那份从未歇止的执念延续……可,心头还有份永远不能愈合平息的痛——若是,站在这对母子身侧的那个高大青年,是他二十年来日夜思念的烈儿……该有多好……
粉雕玉琢的孩子窝在貌若天仙的女子怀里,肆意宣泄着重逢之喜,俊美高大的男子静静护在身侧,三人先后登上奢华雕花的马车,朝着宽阔繁华的京城驶去。
这仿若戏文中神仙佳话映入人间的画面,让许多百姓不由得叹道:
“这样的天作之合,不是一家人是什么?”
“看来传闻不假,这孩子定是端王殿下失散多年的亲骨肉!”
“可不是么?瞧端王对这娘俩的疼惜劲儿,多少人对亲生的孩子都未必有呢!”
盛大的凯旋仪式,在母子团圆的感人一幕中,落下了最温情也最真实的帷幕。而皇宫的御宴,即将拉开另一场风云变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