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龙吟壮歌 > 第619章 功与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宗赵构和陆文龙二人尽管对彼此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悉,但在今夜,才终于第一次见面。

面对陆文龙的质问,高宗摇了摇头,眼神空洞,叹道:“岳爱卿啊!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只是朕身居帝位,却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啊!”

“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举手之间便可决定他人的性命,又何必惺惺作态?陛下既知岳元帅是忠臣,又为何加害?如此陷害忠良,实昏君所为!”陆文龙胸中的怒火已积压许久,今日面对高宗赵构,他毫不顾忌君臣之礼。

高宗看向陆文龙,微微皱眉。片刻,开口说道:“朕知你等抗金旧部和义军多有微辞,更视朕为昏君庸主。朕来问你,大宋基业得以幸存,是不是朕的功劳?你一路走来可看到江南盛景?进了临安城,可否见识繁华太平?此地百姓们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他们对朕是憎恶还是感恩呢?”

高宗说的没错,自南渡复国,定都临安,使得国祚延续。而高宗的到来,稳定了江南政局和民心,也很好的整合了北方随行士族和江南地方势力的的平衡,为南宋文化、经济、农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的百姓多视高宗赵构为中兴明君。

见陆文龙不做声,高宗又问道:“将军心系百姓,不耻与金求和,可将军却不知朝廷每年许给金邦的岁币不抵两国征战之时我军军耗的十之一二。于朕而言,战则彰显威武,和则背负骂名。可对百姓来说,和则减负,战则加税,试问谁又愿意背上沉重的负担?”

陆文龙依然没有说话,高宗不似那些荒淫奢靡之君,看得出他平日里还算节俭。战争对于国家来说,的确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而这些军费也必然会摊落在百姓的头上。这就可以解释江南百姓虽然也不情愿向外邦称臣纳贡,但在现实面前,大多默认了金宋的臣属地位。

“此间百姓是陛下的子民,那中原的百姓、割地的百姓呢?他们连最朴实的平民生计都不配享用吗?陛下在抛弃他们的时候,是否想过他们的隐忍就是在等着有朝一日再过宋人?”陆文龙情绪有些激动,因为他见过太多的无辜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

“唉……”高宗叹道:“若是可以,朕不想丢弃任何一人。”

“说得好听,实则你不仅抛弃百姓,还割地赔款,使得大好河山和无数平民尽陷外邦之手,如此行径前方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陆文龙喝问道。

“两国和议,朝中众卿大多赞同……”

“哼!”不等高宗说完,陆文龙怒道:“那些只会阿谀逢迎、结党营私的误国之辈,有何颜面立于朝堂之上?陛下所以任由他们胡言乱语,只怕最想求和的人就是陛下吧!”

陆文龙这番话直击要害,高宗闻言默不作声。

陆文龙又问道:“既是和议,为何要置岳元帅于死地?”

“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高宗说着看向陆文龙,见他不解,又道:“此言乃是金国昌平王完颜兀术,也就是你昔日的父王写给朕的密信,你若不信,朕可以拿来给你看。”

陆文龙听得出这语气很像是完颜兀术的口吻,高宗既然这么说,可见并非凭空捏造。岳飞是完颜兀术一生之敌,若能不战而除之,再以和议来换取战败后的休养生息,简直是一举两得。

“金邦对岳元帅又恨又怕,陛下何尝不是?岳家军兵多将广,深得民心,却违背了陛下意愿,纵是他们皆是有功之臣,也难逃被迫害的命运!岂不知如此残杀忠臣良将,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外敌大军压境之时,再无人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之危亡!”想到岳飞岳云、张宪等人的遭遇,陆文龙怒火中烧。

“太祖祖训,不可重武,朕已然是有所违背,张俊、韩世忠、岳飞皆是身居高位。”高宗辩解道。

“太祖之时,为巩固皇权,才定下训规,正因如此,后世不得不与辽人签下不公盟书。”

陆文龙始终对宋人重文轻武的态度很是抵触。何况很多文人毫无风骨和节操,自恃清高,实则色厉内荏,手无缚鸡之力,若是敌国犯境,只靠几个酸腐儒生岂能保家卫国?

“澶渊之盟换来宋辽百年和平,让百姓远离战火,这不正是天下苍生之祈盼吗?”高宗说道。

“那绍兴和议呢?”陆文龙问道。

“……”高宗欲言又止。

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有着根本的不同,虽说都是向他国进贡,可前者辽宋是“兄弟之国”,而后者金宋则是“君臣之国”。

朱仙镇大战之后,胜者却向败者称臣纳贡,割地赔款,这简直是耻辱。

“陛下自诩有功于社稷,有恩于黎庶,却为了私欲残害忠良,丢弃百姓,把将士们用生命扞卫的国土拱手外邦,又当作何解释?”陆文龙冷冷的看着高宗赵构。

此刻,他的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很想冲上去,给这昏君一个痛快,可理智告诉他,那样做会导致国家大乱,民心不稳。

他长出了一口气,接着问道:“想来陛下对陆某也心存忌惮,除之方能安心,是也不是?”

事到如今,很多心里话不吐不快。

高宗也看着陆文龙,点了点头,说道:“当初你收拾岳、韩两军旧部,盘踞凤凰山,又屡次抗旨不遵,更是挑起战火,破坏和议之局面,朕确是十分气愤……”

陆文龙见高宗直言,倒也愿意聆听,他想知道高宗的真实想法,不论彼时还是眼下。

高宗接着说道:“可如今,朕早已改变了主意。外邦南侵,只有如将军这般英勇忠义的将帅之才方能与敌。”

陆文龙听了不怒反笑,问道:“待击退敌兵,我是否也会重蹈岳元帅的覆辙?”

高宗摇头道:“万万不会!”

“陛下所言,陆某实难相信。”陆文龙对高宗心存怨恨和不满,又怎么能轻易相信他说的话。

高宗叹道:“你与瑗儿来时,可曾见过有禁军守卫?”

陆文龙闻言一怔,自从东华门进入皇宫,除了少数内侍,便再未见过一个禁军亲兵,难道是他有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