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高要毫不犹豫地将他的目光径直投向了萧何所在的方向。萧何见状,稍稍颔首,表示对李由这个想法的认同。的确,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
即便有偷袭加成,想要成功占据渡口仍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然而,如果只是单纯地破坏渡口,那么难度自然就会小很多。毕竟,渡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外海和内河之间存在差异,但渡口的作用却都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港口一样,渡口通常会选址在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这样可以确保船只的安全停靠。而且,渡口附近的吃水深度通常也比较深,这为大型船只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此外,渡口还会搭建营寨,这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防御,还能变相地缩短渡河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渡口通常会设置一些绳索,以确保渡河过程中的安全。这些绳索就像是安全渡河的一种保障,让人在渡河时更加放心。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位置就完全无法渡河。实际上,在其他地方渡河也是可行的,但通常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毕竟,那些地方的水流可能会更加湍急,吃水深度也可能不够,这都会给渡河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危险。
尤其是对于吴芮来说,占据渡口的重要性简直是不言而喻。要知道,长江之上可是有着高要的水军,虽然人数仅有区区五千人,但其在水上所发挥的战斗力,却是丝毫不逊色于上万大军!而且,他们还拥有船只方面的优势,这更是让吴芮之前一直被长江所困,只能被动防守,而无法主动进攻。
吴芮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局势,成功地偷渡并奇袭了那个仅有两千人守卫的渡口。这一关键举措,使得吴芮终于掌握了渡口的控制权。有了渡口在手,再加上营寨的庇护,即便是高要的水军实力再强,也对吴芮无可奈何。
而掌握了渡口的吴芮,就如同掌握了一把双刃剑。进可攻,他能够以此为据点,向敌军发起猛烈的攻击;退可守,他可以随时撤回南郡,确保自身的安全。因此,渡口对于吴芮的重要性,自然是无需多言。
李由的目标却恰恰是要直接破坏这个渡口,断绝吴芮退回南郡的正路。这样一来,吴芮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他的战略优势将荡然无存,处境也会变得异常艰难。
之前确实是因为高要毫无防备,才让对方有机会偷偷渡河。然而,这一次情况完全不同了。高要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吴芮若还想渡河,那他所面临的伤亡将会是极其惊人的。毕竟,高要所率领的战船拥有绝对的主动性,这使得他在战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吴芮的部下中并没有擅长水战的人才。尽管他拥有十万大军,但在水上,这庞大的数量也仅仅是听起来吓人罢了。实际上,他们在水战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如果能够成功破坏渡口,那么局势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丞相有可能重新夺回主动权,而吴芮的十万大军将会陷入绝境。粮食被截断后,他们想要返回南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来,留给吴芮的选择就非常有限了。要么他选择就地死守滑县,同时派遣军队去重新夺回渡口,并修复被破坏的设施。不过,这条道路对于吴芮来说,成功的概率相当低。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遭到我军的偷袭,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了危险。”
就在这个时候,李由开始讲述起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中的利弊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此同时,他也在推测吴芮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行动。
“以臣所见,吴芮现在所面临的选择其实相当有限。他要么选择继续发动进攻,要么就只能转向衡山和会稽一线的作战。如果他选择后者,通过衡山一线撤回自己的领地,那么这对于吴芮来说,无疑是最为稳妥的一种做法。这样一来,他无需与我军展开持久的战斗,所面临的危险程度也会降至最低。”
接着,李由继续分析道:“对于丞相而言,吴芮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吴芮的大军开始朝着会稽一线移动,然后将这个消息传递到王贲的耳朵里,那么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李由的这番推论让高要颇为满意。毕竟,李由的分析并非凭空臆断,而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的合理推断。他没有草率地给出结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后才得出的判断。
这让高要对李由不禁另眼相看,他意识到提拔李由的原因确实有些特别。投桃报李,高要收留李斯,实际上是给了李斯一条生路。尽管如此,高要对李斯的任用还是非常谨慎的。由于南境的人心问题,高要一直未能给予李斯一个正式的职位,基本上都是以客卿的身份任用他,而且这些客卿的身份都是隐姓埋名的。
虽然在待遇方面,高要并没有亏待过李斯,但李斯最渴望得到的东西,高要却难以满足。毕竟,如果轻易给予李斯重要职位,难免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这是高要无法避免的情况。因此,在对待李由的问题上,高要进入南境朝廷后不久,就多次给他提供晋升的机会。
高要这样做并非完全是因为李由的能力出众,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李斯的回报。但如今看来,李由确实展现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让高要对他的看法有了新的改变。虎父无犬子这话也算是被李由继承了一部分,
“萧何,李钊,你二人怎么看?”这个时候高要将目光看向了萧何跟李钊的方向,
“丞相,李由的方法可以执行,立刻飞鸽传书于武涉,让武涉早做部署,不过佯装守城不太合适,吴芮能够做到今时今日的位置,自然不可小觑,还是应当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