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女穿男:下乡娶妻后他赢麻了 > 第591章 当你站在顶峰,身边都是好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1章 当你站在顶峰,身边都是好人

“我们老于家真的是养出来一个白眼狼啊!!”

谢宴直接给气笑了,“我是靠着媳妇养着,和你们老于家没有关系!!”

于山赶紧打断谢宴后面的话,打圆场道:“老二,你别和孩子一般见识,他,他……”

于海讽刺的看着于山,“大哥,别在这儿当老好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就看着你们能得意几时!”

谢宴嘴角微微上扬,眼神坚定而从容,毫不示弱地回应道:“放心,二叔,我们得意的时间绝对比你们家长。”

这话如同锋利的箭,直直戳中了于海的要害,气得他双眼通红,猛地抄起旁边的扫把,就朝着谢宴冲过去,想要动手。

好在关键时刻,于山眼疾手快,一把用力抓住于海的手臂,大声喝道:“老二!”

于海用力挣扎了几下,却没能挣脱于山的束缚,他转过头,用充满讽刺的眼神看着于山,一字一顿地说道:“今天的羞辱,我记住了!”

于海走后,于山望着那扇敞开的大门,久久没有说话,眼神中满是无奈与疲惫。

他转过头,看着于月回,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却是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谢宴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微微叹了口气,直言道:“爹,京市真不是那么容易待的,我刚刚说的句句都是实话,我们家实在养不起那么多的人。”

“你也别说你养的话,你也养不起啊,你以为二叔家就一两个孩子吗?”

谢宴话落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屋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只有微微的叹息声在空气中回荡。

在外面偷偷看着的钱红,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进了厨房。

谢宴的话如同重锤,敲落在于山的心坎上,于山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缓缓拿起那只被摩挲得油光发亮的烟斗,从烟袋里捏出一撮烟草,熟练地装入烟斗,“吧嗒”一声,划亮火柴,点燃烟草,深吸一口,袅袅青烟从他口中缓缓吐出,模糊了他略显沧桑的面容。

谢宴见此情景,也不再多言,轻轻拉住于月回的手,两人对视一眼,便默默转身回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这一场家庭纷争后的疲惫与无奈。

于山看着他们的背影,良久深深叹口气,“都是穷闹得啊!”

第二天,晨曦刚刚破晓,宁静的村子被一些流言蜚语打破了平静。

不知从何处传出,谢宴一家发达后,竟翻脸无情地羞辱亲戚的言论此起彼伏。

于二婶更是四处宣扬,言辞激烈地声称谢宴他们现在的家庭成分有问题。

这话直接惹怒了钱红,她果断出手,不但把流言蜚语澄清了,还把于二叔一家做的恶心事情全部都给抖了出来,爱听八卦是人的天性,这不,短短一天不到,于海一家做的好事就传遍了。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还得多亏村里人大妈宣传力度够强。

再这次谢宴一家回来,给大多数村里人都精心准备了礼物。

俗话说拿人手短,况且村子能有如今这般日新月异的发展,于月华功不可没。

村民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谁也不傻,怎会轻易听信于海一家的片面之词,去编排谢宴一家呢。

这不,钱红一出来辟谣,风向直接一边倒。

很快,于海一家的名声直接差到了极点。

每次于海出门,旁人远远瞧见,便纷纷绕道而行,仿佛他身上带着什么可怕的病菌。

没能成功抹黑谢宴一家还害得自己一家名誉扫地,于海气的不行,心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愈发旺盛。

他每天在家里骂骂咧咧,看什么都不顺眼,而最先出头的于月雪,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出气筒,时常被骂得抬不起头来。

就连于月河这次都有些埋怨自己大伯一家了,本来就是自家人说说,不愿意就算了,他们也没有强求,非得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而谢宴一家却丝毫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干扰,他们依旧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割完麦子后,于山迅速组织人手,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试验田。大家齐心协力,除草、翻地、平整土地,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于月回蹲在试验田边,眼神专注而虔诚,亲手将麦子种子一把把播撒进新翻的土地里。

那土地还带着微微的潮湿,散发着泥土特有的芬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孕育生命的希望。

她微微直起身,望着这片刚刚播下种子的土地,眼神渐渐变得迷离,恍惚间,仿佛已然看到了未来丰收的盛景:那片山地被金黄的麦浪所覆盖,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麦香。

作为这批种子的主要研究人员,于月回对它们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几个孩子。

她深知,即便面前是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地,这些种子也定能顽强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正是她所培育的这批小麦最独特之处,除了令人瞩目的高产特性,它们还具备耐高温和干旱的强大能力。

正如溪流村大的这些人,只要有一点点的希望,就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出身农民的于月回,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干旱对于农作物意味着什么。

1956至1961这三年的大饥荒虽然有很多因素,但对于溪流村而言,主要就是干旱带来的,那个时候于月回虽然年纪还小但清楚的记得非常清楚,她娘半夜一两点就去泉水边守着水,看着泉眼一点点的变多,等泉水积攒到有半勺,立马就尧到桶里,一晚上到天明才能看有两半桶水。

那个时候小小的她也是守水的主力军。

人吃的水都这样了,地里的庄稼更就不用说,直接大批焊死。

那些因干旱而颗粒无收的年份,人们的脸上都是绝望与麻木,光是她们村就饿死了一大半人。

这件事情深深烙印在她的心底。

而如今,手中这批种子就像是她为农民们打造的希望之剑,它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依然为大家带来丰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