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海盐味奶糖 > 第187章 桂香长街灯不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清晨,一对来自苏州的老夫妻缓缓推开了“拾光”那扇古朴的木门。就在这时,檐角的风铃被微风轻轻吹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老太太的手中挎着一个精致的藤编篮,篮子里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那是鲜肉月饼的油香与桂花酱的甜香交织在一起的味道,在空调的冷气中,这股香气如同一团温暖的雾气,缓缓地弥漫开来。

仔细观察,篮底垫着的油纸上还沾染着观前街老字号“黄天源”的红印,那红印鲜艳而清晰,仿佛在诉说着这份美食的独特与珍贵。由于月饼的热气熏蒸,油纸的边缘微微卷曲着,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老太太的手指上戴着一枚绞丝银戒,戒指的内侧錾刻着“丙申年葑门”五个小字,这小小的细节透露出这对老夫妻的生活充满了故事和回忆。当老太太伸手去取月饼时,银戒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出细碎的光斑,这些光斑如同精灵一般,跳跃在篮底,照亮了藏在那里的一小包用桑皮纸包裹着的干桂花。

“这是我们家院子里那棵金桂晒的。”老太太微笑着解开红绳,纸包发出一声脆响,仿佛是金桂在诉说着它的故事。“今年开得晚,倒是赶上了最后一茬。”她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包干桂花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老爷子静静地站在海玻璃插画前,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他伸出右手食指,轻柔地抚摸着画框的边缘,仿佛在感受着那上面残留的岁月痕迹。

他身上穿着一件略显陈旧的军装,这件军装见证了他曾经的军旅生涯。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件军装的第三颗纽扣有些松动,仿佛随时都可能脱落。这颗纽扣是1978年舟山舰队发放的铜扣,经过多年的摩挲,表面已经被磨出了黄铜的本色,透露出一种古朴而沧桑的气息。

老爷子慢慢地从内袋里掏出一个皮夹,皮夹的颜色也因岁月的洗礼而变得黯淡。当他打开皮夹时,一张泛黄的照片从里面滑落出来。这张照片上,六个身穿78式救生衣的年轻人正站在一艘渔船的舷边,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照片的右下角,用蓝色墨水写着一行字:“1979.8.12 朱家尖”,只是由于时间的久远,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甚至有些晕开。

老爷子凝视着照片,喃喃自语道:“那晚的浪头可真大啊,把信号灯都扯得支离破碎,就跟这玻璃碴子一样,扎眼得很呢。”他的声音带着淡淡的吴语口音,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亲切。说话间,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海玻璃的棱角上轻轻描摹着,似乎想要透过这坚硬的玻璃,触摸到那晚汹涌的海浪。

而在老爷子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桐油味。这股味道,是他修渔船时留下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散尽,仿佛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拧开一个青瓷小罐。这个小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罐口的密封用的是蜂蜡。当老太太用银匙轻轻撬开蜂蜡时,只听“啵”的一声轻响,仿佛是开启了一瓶陈年佳酿。

小罐里装着的,是稠得能拉丝的桂花酱。在晨光的映照下,桂花酱呈现出一种琥珀色的光泽,美不胜收。仔细看去,还能发现花瓣上残留着花萼的嫩绿蒂头,这使得整个桂花酱更显得清新自然。

要选晨露未干时摘的花,那时候的花朵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仿佛刚刚睡醒的仙子。她轻轻地搅动着酱汁,那细腻的酱汁在她的手中如同丝绸一般,拉出的金丝在空中微微颤动,仿佛有生命一般。

清奇庵的老桂树可是有着独特的灵气呢,每当花开之时,那浓郁的桂花香甚至能飘进殿里,与木鱼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连那木鱼声都带着丝丝甜味。

银匙在玻璃杯沿轻磕,发出清脆的声响,三粒桂花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稳稳地粘在杯壁上,宛如被冻住的蝴蝶,美丽而脆弱。

老周小心翼翼地掀开蒸笼,一股白雾瞬间喷涌而出,裹着青梅的酸香,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可是他连夜用香樟木新刻的改良版苏式桂花糕的模具啊,凹槽里还嵌着“拾光”两个瘦金体字,显得格外精致。

当竹刀划过糕体时,那断面竟然露出了淡琥珀色的酱心,仿佛是糕体的心脏一般,而渗出的糖汁则在砧板上积成了一小汪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汉服的大学生举起了单反相机,镜头里的老爷子正悬腕提笔,他用的是一方鱼子歙砚,那墨块在研磨时散发出松烟特有的焦香,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然而,就在阿杰调试吉他的泛音从地下室飘上来的瞬间,一滴墨“啪”地落在了“知”字的最后一笔上,在宣纸上晕开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仿佛是上天的旨意,给这美好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裱画师傅老陈的工作台就摆在临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工作台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区域。他正专注地往糨糊里掺入明矾,而窗外的梧桐叶的影子,恰好投射在他面前的绫绢上,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老陈戴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他手中的湘绣蚕丝线。每捻起一股丝线,他都会轻轻蘸一下白芨水,然后再将丝线绷在画心上。这样处理后的画心,能够历经百年而不翘边,保持平整。

“这墨团倒是妙啊!”老陈的铜尺压住画心,他端详着那一团墨渍,不禁赞叹道,“简直就像光福镇那棵‘墨浪’金桂的花序一样。”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滴意外的墨痕,突然间,他发现墨痕的边缘有一些细小的结晶。仔细一看,原来是老爷子砚台里自带的朱砂矿脉。

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老陈的思绪。他打开门,只见一个渔民打扮的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包裹。老陈接过包裹,发现包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里面装的是紫菜干。打开包裹,一股淡淡的潮气和渤海湾特有的海腥味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一个网红正准备举起相机,记录下这有趣的一幕。然而,就在他按下快门的瞬间,墙上的字画突然发出“咔”的一声,紧接着裂开了一道缝隙。众人惊愕地看着那道裂缝,只见一片飘落的梧桐叶从裂缝中飘出,落在地上。

这片梧桐叶的背面粘着一些防汛时的泥沙,在灯光的映照下,竟显出云母般的闪光,仿佛是这片叶子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风雨。

阿琳小心翼翼地用镊子从叶柄缺口处夹出一粒芝麻大小的贝壳,仔细端详着它。她对着光转动贝壳,轻声说道:“这是藤壶的幼体。”接着,她回忆起去年那场暴雨,海水倒灌,许多生物都难以幸免,但这些小家伙竟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河北孩子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他的帽兜上还挂着一些雪粒,随着他的动作簌簌地落在吧台上。孩子的到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他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一幅色彩鲜艳的蜡笔画。

这幅画的用色非常大胆,消防员的橙色制服被描绘得如同燃烧的落日一般耀眼,而苏州老爷子的军装则绿得发亮,仿佛散发着生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沙堡顶端的“拾光”灯牌被画成了一个六角星,每个角都粘着金箔纸,闪闪发光。

孩子得意地指着画中的星星,告诉阿琳:“星星的尾巴要这样画,”说着,他用食指蘸了一点水彩,在纸上轻轻一拖,留下了一条长长的光痕,“思雨阿姨说过,流星飞得太快就会掉下金粉哦。”

阿琳注意到孩子袖口沾着的颜料,那是医院体检时使用的无毒配方,闻起来有淡淡的玉米淀粉味。

当网红关闭美颜的那一刻,镜头恰巧捕捉到了罐底的山楂籽。这些山楂籽来自遥远的太行山,它们在浓稠的酱汁中沉沉浮浮,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山楂的表皮已经变得半透明,隐隐透出里面杏仁状的种核,宛如沉睡中的精灵。

阳光透过玻璃罐,洒在吧台上,形成了一片珊瑚树般的红色光斑。这光斑如同梦幻中的仙境,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就在这时,Z268次列车缓缓驶入港城站。列车的轰鸣声和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周围的宁静。而在列车的某个车厢里,一个小女孩正紧紧地抱着一把琵琶,她的怀里仿佛藏着整个世界的秘密。

这把老红木琵琶的弦槽里,竟然藏着三粒干桂花。随着车身的晃动,这三粒干桂花在桐油味中打转,仿佛在跳着一场独特的舞蹈。小女孩踮起脚尖,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她辫梢系着的银铃铛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铮”声,这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惊飞了站台上的麻雀。

与此同时,在一家古色古香的糕点店里,老周正熟练地在新烤的桂花糕上撒着糖桂花。他的手法犹如一位艺术家,每一粒糖桂花都像是他精心播种的种子,均匀地散落在糕体的凹槽里。

老周用的竹筛子是祖传的,那细密的网眼,甚至可以滤出花粉。金黄的碎屑如细雨般洒落在糕体上,被晨光映照得微微发亮,仿佛给“拾光”二字镀上了一层金边,让人不禁想起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美好瞬间。

阿琳轻轻地将字画重新挂好,那字画在穿堂风中微微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故事。新换的防潮玻璃夹层里,阿琳悄悄地放了一片清奇庵的桂叶。这片桂叶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阳光的照耀。

当阳光以 47 度角照射时,奇迹发生了。叶脉在宣纸上投下了细密的光网,那光网如同一层薄纱,轻轻地笼罩着那个墨团化的北斗七星。这奇妙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艺术的魅力。

舞台左侧,小女孩的琵琶静静地搁在那里。琴轸还带着她怀里的体温,仿佛能感受到小女孩弹奏时的热情和专注。阿杰在调试效果器时,意外地发现输入接口卡着半粒干桂花。这粒干桂花正是从弦槽掉出来的那粒,它似乎在等待着被人发现,继续散发着它的香气。

阿杰拨动琴弦试音,某个泛音频率竟让吧台的玻璃罐微微共振。这微小的震动仿佛唤醒了罐中的桂花,它们似乎也在期待着与音乐的共鸣。苏州老太太带来的评弹谱子用工尺谱记写,老周在烤糕时照着哼唱,竟不知不觉地把\"三六\"的节奏揉进了面团里。这独特的节奏使得烤出的糕饼也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当琵琶轮指与吉他揉弦第一次合奏时,那美妙的音乐如同天籁一般。就在这时,吧台那罐桂花酱突然\"咕嘟\"冒出一个气泡,仿佛是被这动人的音乐所触动。这个气泡释放出了封存半年的秋阳,那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罐,洒在舞台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辉。

社区合唱团的阿姨们今天特意换了青布旗袍。她们唱改编版《茉莉花》时,别在衣襟上的新鲜桂花簌簌掉落,在实木地板上铺出条金色小径。河北孩子蹲着捡花瓣时,发现每朵花萼上都带着\"拾光\"模具压出的凹痕。

深夜打烊时,思雨发现老周偷偷在桂花树下埋了坛新酿。用的是苏州带来的配方,但掺入了港城的海风与河北的山楂。酒坛封口处插着根麦管,像在邀请某个路过的夜归人尝一口星光。

预约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是那位渔民发来的语音:\"俺闺女考上音乐学院啦!说要写首《拾光》当入学作品。\"背景音里有海浪声,还有小女孩用海螺吹出的简单旋律。

阿琳在重新装裱的字画背面,发现了老爷子用铅笔写的小字:\"他乡遇故知,知味更知心。\"墨团遮盖处,其实藏着朵用针尖刻的微型桂花。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玻璃时,这朵暗纹会在墙上投下指甲盖大的光斑,正好落在吧台那罐见底的桂花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