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医河长路 > 第364章 《无灯手术的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灯手术的光》

煤油灯爆响一声,诊所陷入突如其来的黑暗。顾承川手中的椰壳导丝悬在半空,针尖距离患儿心脏仅 0.5 毫米。助手阿布德的惊呼卡在喉咙里,却听见顾承川的声音从黑暗中传来:“摸医疗箱第三层,手电筒咬在我嘴里。”

橡胶手柄的温度迅速被口腔焐热,光束刺破黑暗时,顾承川已经调整好姿势。患儿的心脏在光柱里跳动,像枚浸泡在蜂蜜里的核桃,每一次收缩都带着微弱的震颤。“手机照明,” 他的声音含混却清晰,“对准三尖瓣后叶,光圈直径保持 2 厘米。”

阿布德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打滑,终于点亮手电筒模式。蓝光映出顾承川的侧脸,胡茬上沾着汗,白大褂领口被扯得歪斜,露出锁骨下方的非典疤痕。屏幕上的心电图曲线跳动,与他手腕的震颤频率完全同步,像被同一根线牵动的木偶。

“导丝逆时针旋转 12 度,” 顾承川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椰壳,指腹的老茧蹭过纤维表面,“感觉到阻力了吗?像推开晒干的羊皮门,不能太急,不然会撕裂。” 阿布德点头,突然明白为什么顾主任的白大褂永远有股阳光晒过的味道 —— 那是岁月磨出的手感。

部落长老的祷歌从帐篷外飘来,低沉的喉音混着篝火噼啪声,在胸腔里引起共振。顾承川想起 1998 年的抗洪夜,李建国在临时帐篷里做清创,周围也是这样的人声与自然声交织,构成特殊的麻醉曲。“右心室缺口边缘,” 他用导丝尖端轻点病灶,“像被鬣狗啃过的骨头,得顺着纹理来。”

手机电量开始报警,屏幕亮度忽明忽暗。顾承川感到手电筒的热度灼着牙龈,却不敢松口 —— 光束每偏移 0.1 毫米,就可能错过最佳缝合点。他想起李小南曾说:“磁导航的光斑是冷的,您的目光是热的。” 此刻,这束带着体温的光,正为非洲孩子的心脏导航。

“缝针准备。” 他吐出咬得发麻的手电筒,接住阿布德递来的棕榈纤维线。线穿过针眼时,火苗般的光束恰好落在针尖,让他想起镇沅的油灯,以及李建国教他穿针时说的:“眼神要稳,手要跟着心跳的节奏晃。”

第一针穿过心肌时,患儿的心率下降 5 跳。顾承川的指尖立即调整力度,像抚摸受惊的小羊。“别怕,” 他对着患儿苍白的脸说,声音轻得像哄睡,“阿爸在给你的心补漏,补好了就能追着骆驼跑。”

当最后一针打结完毕,煤油灯突然重新亮起。顾承川的白大褂已经湿透,后颈的白发贴在皮肤上,却在看见监护仪上平稳的心率曲线时,笑出满脸皱纹。患儿的母亲冲进来,捧着涂满蜂蜜的青稞饼,饼上的蒸汽与他额角的汗珠,在灯光中凝成白雾。

“您的牙印,” 阿布德指着咬扁的手电筒,“比椰壳导丝的弧度还标准。” 顾承川接过助手递来的清水漱口,舌尖还残留着橡胶味,却比部落的蜂蜜更甜。他摸出白大褂口袋里的枣核针,针尖上凝着水珠,像颗未落的星。

医疗日志里,顾承川画下咬着手电筒的自画像,旁边写着:“光有两种,一种来自煤油灯,一种来自掌心的温度。当技术沉默时,医者的本能就是生命的光。” 字迹下方,阿布德用弯刀刻了个符号 —— 半轮月亮咬着一根针,那是部落新创的 “医者” 图腾。

暮色降临时,顾承川看见患儿在母亲怀里举起手电筒,光束扫过帐篷顶的棕榈叶,漏下的光斑在地上跳成心脏的形状。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枣核针,针尖的反光与手电筒的光交汇,形成一道细长的缝 —— 那是黑暗中开出的路,是生命得以呼吸的、永恒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