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雷灵帝路 > 第172章 药堂学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人一路上聊了许多,大多数都是侯英在说,梅念在听,偶尔梅念才有询问。走了大半个时辰,梅念和侯英来到了张景施医所在的村子,黄泥村。侯英道:“到了,就在前面。”

村子看上去并不富庶,都是茅草屋顶,鲜有青瓦房。农民都很勤劳,因为房间是简单的木质房,因此,房屋周围都围满了茅草,一是在冬天有挡风的作用,二是可以当做柴火。看着这些,梅念都好似回到了寒风村,那个只能出现在梦里的小村。

走进村,张景一人坐在院子中,许多村民都在排队等候张景的检查。这些地方都是些穷人,小病小灾的硬扛,大病大灾就不治了。因此,这村子里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有不少问题,有的是以前没有及时治疗遗留下来的毛病,有些则是刚好生病。年龄越大,越是病魇缠身,没办法,凡人的命就是比那纸,而凡人中的老百姓则是比纸还薄。

侯英刚来,张景就道:“侯英啊,你去将那 ‘小青龙汤’和 ‘葛根芩连汤’熬上。小青龙汤让拿着短枝老乡服用,葛根芩连汤给拿长枝的老乡服用。这两种的药汤的作用你给我说说。”

侯英道:“是师傅,我这就去干。”一边做着事,一边说道“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清热止泻,身热(发热)、下利臭秽(腹泻如水样或黏液便,气味难闻)……. ”

虽然还未正式拜张景为师,侯英对张景的称呼已经叫师傅了,张景也没有反对。梅念见侯英开始煎药,梅念上前道:“我帮你,”侯英一边回答两种药的作用,一边准备煎药。而张景很忙,更是没有注意到梅念也一起来了。

不多时,五六个药罐子已经煎上了,梅念道:“你去跟张师多学学吧,这里我跟你看着。”侯英连忙道谢,走到张景身边。这时候张景朝侯英看来,才发现梅念也来了。

张景道:“既然梅念帮你煎药,你来给乡亲们检查一下吧。”张景则是在一旁盯着,为侯英把关。而老百姓对谁来给自己看病没有意见,毕竟本就是硬扛的打算,哪里有挑大夫的可能。

随着侯英一边给村民把脉和说出对应的病症,张景在查漏补缺。数个时辰过去,百多名村民都被检查完毕。同时,梅念的药也煎好了,三人便开始张罗村民喝药。张景道:“小友这是好得差不多了啊,甚好甚好。”

梅念道:“先生时常来此吗?这里的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病啊。”

张景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燕国时常战乱,你看看,这群人里面有多少是青壮,大多数都死在了战场上,战争又带来了沉重的赋税,老百姓生活都极为困难了,哪里有钱去看病。他们都是扛,扛不过就大不了归于黄土了。”

梅念刀道:“是啊,这些时苦的都是老百姓,他们一生勤勤恳恳,然而过得却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先生是每月都来此施医吗?”

张景道:“这样的村子有几十处,还只是百草堂附近的,更远的我也无能为力了。基本一年才有机会来此一次,加上我要去采药材,因此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此施医。百草堂的药一部分是自己采摘,一部分是这些村民认识一些药材,都采摘回来,低价卖给我。因此,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此。”

梅念道:“先生高风亮节,公而忘私,此等胸襟当受生祠永祀。想那一方百姓必能世代铭记先生济世之德。”

张景道:“这只是我作为医者该做的,我辈行医,师傅常告诫我,学医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少受些苦难。然有些医者虽有一身医术,却不愿救济百姓,皆是逐利之辈,忘记了学医初衷。然老朽依然记得师尊的叮嘱‘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

梅念道:“先生大义,不知道先生此地事毕是怎么安排的?”

张景道:“哦,小友有兴趣?小友身体刚好,是否能承受这长途跋涉,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要去更远的三个村子,一连三天。”

梅念道:“我躺床上已经太久了,多走走也是好的,先生忘了,我乃是武者,长途跋涉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正好难得有此机会,我也想走走看看。”

张景道:“行,有你在,也可以避免路上的一些野兽的袭击。此行最远的乃是凤岭村,距离此地一百多公里。去了凤岭村,就回走进山,需要采摘些药材。一个来回大概五六天的样子,可有想好。”

梅念道:“自无问题,那好,我去和侯英一起给村民施药。”随后,梅念便开始和侯英一起为村民施药。只有几个特别的村民是重新抓的药,他们的症状不在这两副药的治疗范围,张景不得不重新开药。

而从始至终,张景都没有收村民的一块铜板。一开始梅念以为或多或少,张景会收些铜板,没想到,分文不取不说,还从村民手中购买了些药材。一直持续到晚上,才将药发放完毕。

黄泥村的村民也非常热情,因为张景不收诊金,因此,许久不开荤的村民也是杀了鸡给张景炖上。梅念感受到村民的淳朴,心里也是不一样了。张景道:“这些村民都是些肠胃、肺上的症状,大都是因为拖变得严重,吃食不好导致的。一百多村民,一半都有这些问题,可见生活条件的不易。”

梅念和张景正在谈论时,黄泥村的村长带着吃食来到,让纷纷铺开,足有四菜一汤,最贵重的都是那一大碗鸡汤。张景严肃道:“乡亲们生活不易,不必如此,下次不可这样,否则我就不来了。”

村长连忙笑道:“张神医万勿推辞!我等村人蒙您师徒仁心垂怜,每年岁仅得您师徒巡诊一次,已属天大福分。这些土产非为酬谢,实是乡亲们一点心意 —— 您三位为救我等病痛,风餐露宿尚不足惜,岂容再吃粗粝饭食?此中每颗鸡卵、每捧新米,皆沾着乡邻手心热汗,还望神医念及众人感恩之情,务必笑纳。”

最后在村民的希冀下,张景招呼侯英和梅念一起吃,也没有拒绝。见张景开始吃后,村民笑的格外的开心,好似比自己吃了还开心。可见村民的淳朴,对于恩人,给出了自己能给的最好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