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439章 几分温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阳光带着几分温柔,透过雕花窗棂,如同被裁剪过的金纱,轻轻落在苏瑶的身上,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这光晕驱散了诊疗室清晨的微凉,让整个空间都变得温暖起来。苏瑶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桌上铺着一张浅灰色的粗布桌布,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种药材与配药工具 —— 小巧的铜秤、精致的瓷碗、锋利的铜刀,还有一沓叠得整齐的油纸,每一样都透着岁月的温润。

她的发丝被晨光染成了浅棕色,柔软地垂在肩头,几缕碎发调皮地贴在脸颊旁,随着她均匀的呼吸轻轻颤动,像是春日里随风摇曳的细柳。苏瑶并未在意这些碎发,只是专注地低着头配药,那双眼睛清澈而明亮,紧紧盯着手中的药材,仿佛世间只剩下眼前的这一份差事。她的手指纤细而灵活,指尖带着常年与药材接触留下的淡淡药香,取药时动作轻柔却精准,每一味药材的分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只见她先从身后的药柜中取出一个贴着 “当归” 标签的木盒,打开盒盖,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药香瞬间弥漫开来。她用铜勺轻轻舀出适量当归,放在铜秤的一端,眼睛盯着秤杆,直到秤杆平稳地停在合适的刻度,才将当归倒入瓷碗中。接着,她又依次取出黄芪、白术、甘草等药材,每一味药材的取用都如当归一般认真,时而轻轻拨动秤砣,时而小心调整药材的用量,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偶尔,当碎发遮住视线时,苏瑶会抬手将其捋到耳后,这个动作自然而优雅,露出她光洁饱满的额头。额角处还残留着一点昨夜研磨药材时沾上的药粉痕迹,是浅褐色的,像一颗小巧的星辰,点缀在白皙的皮肤上,不仅不显突兀,反而增添了几分医者的烟火气。她似乎并未察觉这一点药粉,依旧专注地做着手中的工作,仿佛配药这件事,就是她此刻最重要的使命。

药柜旁的铜炉造型古朴,炉身上雕刻着简单的缠枝莲纹样,历经岁月洗礼,铜色已有些斑驳,却更显厚重。炉中燃着一支艾草,艾草的顶端微微泛着红光,一缕缕浅灰色的烟雾缓缓升腾,带着淡淡的艾香,与桌上药材散发出的苦涩却清新的草药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治愈的气息。这气息弥漫在整个诊疗室的每一个角落,让人闻之内心平静,仿佛所有的疲惫与不适都能被这香气抚平。

苏瑶配药的动作有条不紊,每一步都透着熟练与专业。她将所有药材配齐后,拿起铜刀,将一些质地较硬的药材切成薄片,刀刃落下,发出 “笃笃” 的轻响,节奏均匀,像是一首舒缓的小曲。切好药材后,她又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将所有药材包裹起来,轻轻系好,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

随后,苏瑶将包裹好的药材放在油纸中央,小心翼翼地将油纸的四角对折,再仔细地用棉线将油纸包捆扎结实,确保药材不会漏出来。她的手指在油纸与棉线间灵活穿梭,每一个打结的动作都认真细致,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包好药后,她双手捧着油纸包,缓缓递到老妇人手中。

老妇人坐在对面的木椅上,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双手因为常年劳作而显得粗糙,却紧紧握着苏瑶递过来的药包,像是握着一份希望。苏瑶看着老妇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耐心地叮嘱道:“阿婆,这药您回去后,记得用三碗水煎成一碗,水要选干净的井水或者泉水,火候先大后小,煮沸后再用小火慢煎半个时辰,这样药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她顿了顿,眼神认真地看着老妇人,继续补充道:“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早上饭后半个时辰服用,晚上睡前服用最佳。服药期间,可千万不能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像刚从井里捞出来的瓜果、油炸的点心,这些都要忌口,不然会影响药效。平时要多喝些温水,注意休息,别太劳累,晚上早点睡,让身体能好好恢复。”

老妇人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嘴里念叨着:“好,好,我都记着,谢谢你啊苏大夫,你真是个好人。” 苏瑶笑着摇了摇头,语气依旧温和:“阿婆,您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要是服了药后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比如觉得恶心、头晕,或者病情没有好转,您可一定要随时来寻我,千万别拖着,知道吗?”

老妇人眼眶有些湿润,紧紧握着苏瑶的手,哽咽着说:“苏大夫,你这么细心,真是比我自家闺女还亲。之前我去别的地方看病,大夫都没跟我说这么详细,就匆匆打发我走了。也就你,每次都跟我说得这么清楚,还总关心我身体。” 苏瑶轻轻拍了拍老妇人的手,安抚道:“阿婆,您别这么说,医者仁心,关心病人的身体是应该的。您快回去吧,路上小心些,记得按时服药。”

老妇人的头点得格外郑重,像是在回应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她双手接过苏瑶递来的药包,立刻紧紧抱在怀里,那油纸包裹的药包不算厚重,在她怀中却仿佛成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她的手臂微微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仿佛生怕一不小心,这份能缓解病痛的希望就会从手中溜走。药包上还残留着苏瑶指尖的温度,混着淡淡的草药香,让老妇人的心也跟着暖了起来。

“真是太谢谢你了,苏大夫。” 老妇人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激,眼角的皱纹因为笑容而挤在一起,却透着满满的真诚,“要不是你,我这老毛病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之前去镇上的大医院,排队就要大半天,大夫也没跟我说几句话,开了药就打发我回来了。还是你这里好,又细心又耐心,连我这老婆子都觉得心里敞亮。”

苏瑶听着老妇人的话,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阿婆,您太客气了。治病救人本就是我的本分,能帮到您,我也高兴。”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扶了扶老妇人的胳膊,“您慢点起身,小心脚下。”

老妇人借着苏瑶的力气,慢慢从木椅上站起身。她拄着那根陪伴了她多年的拐杖,拐杖的木质已经变得光滑温润,顶端还缠着一圈褪色的蓝布,那是她年轻时亲手缝的,如今虽已陈旧,却依旧牢固。她站稳后,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药包,像是在确认它还好好地在那里,然后才抬起头,对着苏瑶再次笑了笑:“那我就先回去了,苏大夫,你也多注意身体,别总忙着给别人看病,忘了自己休息。”

“我知道的,阿婆,您路上慢走。” 苏瑶笑着应道,伸手轻轻帮老妇人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襟。

老妇人点点头,转过身,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医馆门口走去。她的脚步有些蹒跚,每走一步,拐杖都会在青石板地面上发出 “笃笃” 的声响,与医馆里艾草燃烧的细微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缓慢而温情的小曲。苏瑶一直送在老妇人身后,目光紧紧跟随着她的身影,生怕她不小心摔倒。

走到医馆门口时,老妇人停下脚步,又转过身来,对着苏瑶挥了挥手:“苏大夫,我走了啊,下次要是不舒服,我还来寻你。”

“好,您路上小心,记得按时服药。” 苏瑶也挥了挥手,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容。

老妇人这才转过身,继续慢慢向前走。晨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花白的头发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光晕,她的身影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中渐渐远去,怀中的药包始终紧紧抱着,像是抱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苏瑶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老妇人的身影,直到她拐过巷口,彻底消失在晨光中,才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回到医馆,缓缓关上了那扇雕花木门。

木门 “吱呀” 一声合上,将巷外的喧嚣轻轻隔绝在外,医馆内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苏瑶走到桌边,开始整理桌上的配药工具。她先将铜秤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秤杆上的刻度因为常年使用而有些模糊,她用一块细软的棉布轻轻擦拭着,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接着,她将瓷碗里残留的药材碎屑清理干净,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倒扣在桌上晾干。铜刀也被她仔细擦拭过,刀刃上的寒光在晨光下闪烁,却因为她的触碰而多了几分温度。

整理好工具后,苏瑶走到药柜前,开始将剩下的药材一一放回原处。当归、黄芪、白术、甘草…… 每一味药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用看标签,就能准确地找到对应的木盒。她打开木盒,将药材轻轻倒进去,动作缓慢而认真,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药柜的抽屉被她拉开关上,发出轻微的 “簌簌” 声,与空气中的药香交织在一起,格外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