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1章 蓝星危局·跨星际的援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章 蓝星危局·跨星际的援手

“云月号”的星际引擎缓缓关闭,幽蓝色的能量流如同被驯服的星河,在地球大气层边缘逐渐消散,化作点点微光融入深邃的天幕。这艘历经升级的银白色飞船,此刻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依靠反重力系统与大气浮力的精准平衡,沿着预设轨道缓缓降落。船体表面的纳米涂层自动调节光线折射率,与周围的云层融为一体,开启了隐形模式——这是为了避免引发地球人类的恐慌,也是对这个危机中的文明最基本的尊重。

叶云天站在观测舱内,指尖轻抵特制的舷窗。这扇舷窗由m27最新的“星晶玻璃”制成,能过滤99%的宇宙射线和污染物,却能清晰呈现外界的景象。他凝视着下方这颗既熟悉又陌生的蓝色星球:熟悉的是那与m27水球区相似的蓝绿色基底,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比例竟与m27有着惊人的契合;陌生的是覆盖在东曜洲、西陆洲、北瀚洲等大陆上空的灰褐色雾霾,如同厚重的脏纱,将原本澄澈的天空遮蔽得严严实实;更触目惊心的是蓝洋中部那片肉眼可见的“灰色斑块”,在蓝色海洋的映衬下格外刺眼,那是无数垃圾汇聚而成的“死亡之海”。

“指挥官,飞船已进入地球近地轨道,精准定位坐标北纬39°、东经116°,距离东曜洲东部‘全球环境与能源峰会’举办地——东曜国曜京仅200公里。”林辰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撼,指尖敲击操作面板的速度都比平时快了几分,“大气成分全面检测完成:氮气占比78.1%,氧气20.9%,惰性气体及其他成分1%,基础构成与m27相似度达95%。但污染物检测结果极差:pm2.5浓度为680微克\/立方米,超标m27安全标准(55微克\/立方米)12倍;二氧化硫含量0.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0.8毫克\/立方米,均严重超标,长期吸入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诱发肺癌、哮喘等疾病。”

叶云天眉头微蹙,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舷窗边缘。他早已从信号解析中得知地球的污染现状,但当这颗曾经在古文献中被描述为“蓝色宝石”的星球,以如此破败的姿态呈现在眼前时,依旧让他心头沉重。那些灰褐色的雾霾,像是地球沉重的叹息;那些漂浮的垃圾,如同文明发展留下的伤疤。

“启动飞船隐形模式的二级加密,按照地球航空管制规则,通过加密频道向曜京空管中心申请降落许可,身份标注为‘国际能源合作特殊代表团’。”他沉声吩咐,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林月瞳,带领生态修复小队做好准备,携带碧波星水质净化核心设备、微塑料分解剂和水系能量引导器;技术组,将‘声能晶体太阳能转化技术’的小型示范装置、‘生物能源液制备工艺’的核心数据模块和样品准备就绪。我们不绕弯子,直接前往峰会现场——地球的时间,浪费不起。”

“收到!”林月瞳和技术组负责人同时回应。观测舱外,林月瞳正对着一面便携能量镜检查装备,她身着m27特制的轻量化防护服,袖口绣着水脉族的水滴徽章,指尖偶尔闪过一丝淡蓝色的微光,那是她体内水核基因跃动的痕迹。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凝重,作为与水共生的能力者,地球海洋的污染状况,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源自血脉的刺痛。

半小时后,“云月号”在峰会会场附近的专用停机坪平稳降落。飞船的隐形模式并未解除,只有持有特殊识别器的地球工作人员才能看到它的轮廓。当叶云天带着林月瞳、林辰及核心团队成员走出飞船时,等候在一旁的地球工作人员眼中瞬间充满了敬畏与焦虑,不少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目光紧紧锁定在这些“外星来客”身上。

为首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他身着一身熨烫得有些褶皱的深色西装,胸前佩戴着“全球能源署”的银色徽章,徽章边缘已经氧化发黑,显然佩戴了许多年。他正是全球能源署署长周明远,一个为地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操劳了二十年的老兵。

周明远快步上前,步伐略显急促,伸出的双手微微颤抖,与叶云天紧紧相握。叶云天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掌心的粗糙与老茧,指节泛白,虎口处还有长期握笔留下的压痕——这是一双为责任与焦虑磨损的手。“叶云天指挥官,欢迎来到地球。”周明远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透着一丝绝境中抓住稻草的热切,“感谢你们愿意回应我们的求救信号,说实话,发出信号时,我们甚至不确定是否真的有外星文明能收到。现在的地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叶云天能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绝望,那是一种倾尽所有努力却依旧看不到希望的无力感。他轻轻点头,语气温和却坚定:“周署长,我们在m27监测到了地球的危机,也看到了你们为存续所做的努力。在前往峰会之前,我想先亲眼看看地球的现状——数据是冰冷的,但只有亲眼所见,我们才能制定出最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周明远没有异议,当即安排了一架军用直升机。“第一站,我们去中漠洲的沙漠王国。”他坐上直升机,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那里曾是地球的‘世界油库’,如今却是能源枯竭的缩影。”

直升机腾空而起,穿过厚重的雾霾,朝着西南方向飞去。越往南飞,雾霾越稀薄,但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看不到m27那样澄澈的蓝。经过近十个小时的飞行,直升机降落在沙漠王国东部一片干涸的油田上。

当舱门打开,一股燥热的风夹杂着沙尘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原油残留气味和金属锈蚀的味道。映入眼帘的景象让团队成员们沉默了:密密麻麻的抽油机矗立在干涸的土地上,数量足有上千台,却早已停止运转。这些曾经象征着能源与财富的钢铁巨兽,如今锈迹斑斑,金属支架在烈日的暴晒下泛着刺眼的光,部分支架已经弯曲变形,像是垂暮老人佝偻的脊背。

地面裂开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最深的可达半米,宽度足以塞进一只脚,沟壑中填满了干燥的泥沙和废弃的油管碎片。原本富含石油的地层早已枯竭,只剩下板结的泥土,踩上去坚硬无比,听不到一丝生机的回响。

不远处的一座大型加油站前,排起了蜿蜒数公里的长队,车辆绵延不绝,如同一条灰色的长龙。大多数车辆都是经济型轿车,车身布满灰尘,有些车的油箱盖已经生锈。车主们摇下车窗,脸上满是焦虑与不耐,彼此间偶尔爆发几句争吵,声音在燥热的空气中传播,充满了无助与烦躁。加油站的公告牌上用中漠通用语和西陆通用语写着:“每日限量供应,私人车辆每月配额50升”,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

“这里是伽瓦尔油田,曾是地球最大的油田之一。”周明远指着眼前的景象,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巅峰时期的2010年,这里的日产油量达120万桶,占全球石油日产量的1.5%。但过度开采让油田迅速枯竭,现在日产油量仅剩72万桶,较巅峰时期下降了40%。”他顿了顿,指向排队的车辆,眼中满是无奈,“为了限制用油,全球主要石油消耗国纷纷出台了配额政策,普通人每月只能加50升油,企业限产限能,很多依赖石油的产业——比如航空、化工、重型制造,已经濒临破产。失业率飙升,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

叶云天走到一台抽油机旁,指尖触碰着冰冷的金属外壳,上面的锈迹如同鳞片般脱落,露出底下暗沉的金属原色——这是地球能源枯竭的伤疤。他转头看向周明远,眼中带着一丝探究:“地球没有尝试过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吗?比如太阳能、风能?m27的主要能源来源就是这些清洁能源。”

“当然试过,我们几乎赌上了所有希望。”周明远苦笑一声,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调出一组数据,“我们在沙漠、高原建了大量的太阳能电站和风力发电场,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达到8太瓦,但核心问题无法解决——转化效率太低,储能技术落后。地球现有的太阳能板,转化效率最高也只有15%左右,大部分都在12%-13%;风能又受地域和季节限制,海上风电虽然稳定,但成本极高。更关键的是,白天发的电无法高效储存到夜间,很多电站发的电只能白白浪费,根本无法满足全球79亿人口的能源需求。”

离开中漠洲,直升机转乘专机,飞往蓝洋中部——那片令地球人耻辱的“蓝洋垃圾带”,也被称为“第八大陆”。当飞机飞抵目标区域上空时,叶云天和林月瞳同时沉默了,连见惯了生态破坏的技术人员都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海面上,无数塑料瓶、塑料袋、渔网碎片、泡沫塑料、废弃的渔具和电子产品残骸密密麻麻地漂浮着,形成了一片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灰色海洋”——相当于四个和洲的国土面积,三个屿洲的大小。阳光照射在这些垃圾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让整个海面都失去了蓝色的光泽,呈现出浑浊的黄褐色,看不到一丝波澜,也看不到任何海洋生物的踪迹。

几只信天翁低空盘旋,它们的脖子上缠绕着废弃的塑料环,翅膀无力地拍打着,发出凄厉的鸣叫,最终体力不支,挣扎着沉入海中,再也没有浮上来。不远处,一条成年座头鲸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腹部肿胀得如同气球。地球的环保工作人员正乘坐小船靠近,用特制的工具剖开它的腹部——里面塞满了数十公斤的塑料碎片,从矿泉水瓶、塑料袋到渔网绳,甚至还有儿童玩具的残骸,场面触目惊心,让人不忍卒睹。

“这些海洋垃圾,主要来自陆地的生产生活排放和海上航运泄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周明远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悲痛,目光落在那条鲸鱼的尸体上,眼眶泛红,“它们不仅污染了海水,破坏了海洋生态链,还导致近百种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更严重的是,塑料在海洋中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分解,在分解过程中会变成微塑料,进入食物链,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再到人类,最终会回到我们自己体内,危害健康。我们尝试过打捞,但垃圾数量太多,传统的打捞船效率极低,一艘船一天只能打捞几十吨,往往刚清理完一片,新的垃圾又顺着洋流飘了过来,治标不治本。”

林月瞳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闪过一丝心疼,指尖不自觉地泛起淡淡的蓝光。作为m27水系能力者,她与水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片海域的痛苦——海水的浑浊、生物的哀嚎、微塑料的肆虐,都让她体内的水核基因感到不适。她悄悄抬手,一股微弱的水流在她掌心汇聚,如同一条细小的蓝色丝带,似乎想要立刻动手清理,但最终还是克制住了——她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只能清理眼前的一小片垃圾,无法解决地球海洋污染的根本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方案和技术支持。

“我们有办法。”林月瞳轻声说,声音带着坚定,“碧波星的水质净化技术,结合我的能力,能快速聚拢海洋垃圾,再通过热解技术将其转化为环保燃料,实现变废为宝。这片垃圾带,不会成为地球的永久伤疤。”

周明远眼中闪过一丝希冀,紧紧握住了林月瞳的手:“拜托了,林女士。海洋是地球的肺,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没有退路了。”

最后一站,他们飞往了东曜国曜京。此时的曜京,正被一场严重的雾霾笼罩,天空呈现出压抑的灰黄色,远处的高楼大厦若隐若现,如同海市蜃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异味,混合着煤炭燃烧的烟尘味和汽车尾气的味道,让人呼吸不畅。

街道上,行人大多戴着厚厚的N95口罩,步履匆匆,很少有人驻足交谈。学校门口,家长们戴着口罩,焦急地等待着孩子放学,脸上满是担忧。因为雾霾严重,曜京市已经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周,部分企业限产停产,城市的节奏明显慢了下来,却透着一种压抑的沉闷。

工厂区更是一片寂静,高耸的烟囱停止了排烟,厂房大门紧闭,只有少数保安在巡逻。周明远介绍说:“这里曾是曜京的主要工业区,现在为了减排,大部分工厂都已经外迁或限产。但即便如此,雾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周边地区的污染会随风飘过来,形成区域性的污染带。”

在一处居民区,他们遇到了一位晨练的老人。老人没有戴口罩,咳嗽得很厉害,脸色苍白。“以前这里的空气可好了,早上能看到朝霞,晚上能看到星星。”老人叹了口气,声音嘶哑,“现在不行了,一年到头没几天好天,我这老毛病,就是这几年雾霾闹的。”

“东曜国、南瞻国、西漠国、北瀚国等国的部分城市,每年有超过100天被雾霾笼罩。”周明远补充道,“曜京的pm2.5浓度最高时,每立方米可达500微克以上,是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25微克\/立方米)的20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肺癌、哮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很多医院的呼吸科床位都要提前三个月预约。”

叶云天深深吸了一口气,尽管防护服的过滤系统已经启动,但空气中的污染物还是让他微微不适,喉咙有些发痒。他终于明白,地球的危机远比信号解析中呈现的更为严重——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崩溃,这三座大山如同巨石,压得地球人类喘不过气,他们已经走到了文明存续的悬崖边缘。

当天下午,全球环境与能源峰会在会场如期举行。峰会会场位于曜京城郊的一座国际会议中心,外墙采用了新型的空气净化玻璃,能过滤部分污染物,让会场内保持着相对清新的空气。但即便如此,走进会场的代表们,脸上大多带着口罩,眼神中满是沉重。

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科学家、能源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会场内座无虚席,却异常安静,只有偶尔的咳嗽声和翻页声。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放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封面印着“地球生态与能源危机白皮书”,红色的标题格外刺眼。

当叶云天带着团队成员走进会场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几位来自外星的客人身上——有好奇,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毕竟,向外星文明求救,对地球人类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也是最后的赌注。

周明远走上讲台,先是用西陆通用语和东曜通用语介绍了叶云天团队的身份:“各位,我身边的这位,是来自m27星球星际生物保护联盟的叶云天指挥官,以及他的核心团队。m27是距离地球3.2光年的友好文明,他们收到了我们的求救信号,愿意向地球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

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代表们纷纷交头接耳,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周明远没有打断,等议论声渐渐平息后,他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身后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危机的纪录片。

纪录片的画面冲击力极强:枯竭的油田上,锈迹斑斑的抽油机沉默矗立;蓝洋垃圾带中,海洋生物因误食塑料而痛苦死去;被雾霾笼罩的城市里,人们戴着口罩匆匆前行;绿森雨林的砍伐现场,树木轰然倒下,露出裸露的黄土;北冰原融化的边缘,北极熊站在狭小的浮冰上,无助地张望……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配合着低沉的背景音乐和详实的数据,让会场内的气氛更加凝重,不少代表悄悄抹起了眼泪。

“各位,”周明远的声音哽咽,双手紧紧握住讲台边缘,指节泛白,“地球已经没有时间了。过去二十年,我们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开发新能源、限制污染排放、治理环境,但始终无法突破技术瓶颈。如果再找不到解决方案,50年内,地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4c,海平面上升1米,超过30%的陆地将变成荒漠,海洋生态系统彻底崩溃,地球将不再适合大规模人类居住,我们的文明,可能会就此消亡。”

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抽泣声,绝望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不少代表低下头,眼中满是无力。就在这时,叶云天走上讲台,接过了周明远递来的话筒。

他身材挺拔,银灰色的联盟制服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肩章上的三星指挥官标识格外醒目。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会场,眼神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

“各位地球的朋友,我是m27星球星际生物保护联盟的叶云天。”他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会场,清晰而坚定,“m27曾在三百年前遭遇过与地球相似的危机——化石能源枯竭,大气污染严重,森林覆盖率不足10%,数十种本土生物灭绝,文明濒临崩溃。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与周边三颗星球的文明携手,共享技术,互通有无,最终用了一百年时间,走出了困境,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和生态环境。”

他的话让会场内的人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紧紧盯着他,等待着他的下文。

叶云天抬手,身后的大屏幕上切换画面,出现了m27如今的景象:蓝天白云下,巨大的太阳能电站如同银色的海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风中缓缓转动,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和谐共存;城市被茂密的森林环绕,高楼大厦掩映在绿树红花中,清澈的河流穿城而过,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人们在公园里散步、运动,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乌托邦,却又是m27真实的现状。

“这不是幻想,而是m27现在的样子。”叶云天的声音带着感染力,“基于m27的经验,结合地球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三步走合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地球摆脱困境,重建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屏幕上出现“三步走合作计划”的详细图文介绍,叶云天逐一进行解释,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第一步,缓解短期能源缺口。m27将无偿共享两项核心技术:第一项是‘声能晶体太阳能转化技术’——这种技术利用m27独有的‘星核声能晶体’,其内部的纳米级孔洞能放大太阳能的吸收与转化效率,将地球现有太阳能板的转化效率从15%提升至55%,同时晶体的量产成本仅为硅基材料的30%,能快速大规模推广。我们带来了小型示范装置,明天就能在东曜国漠北荒原的太阳能电站进行测试。”

会场内响起一阵惊叹声,科学家们纷纷低头讨论,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他们深知,太阳能转化效率提升40%意味着什么——这将让太阳能从“补充能源”一跃成为“主力能源”,彻底改变地球的能源格局。

“第二项技术是‘生物能源液制备工艺’。”叶云天继续说道,屏幕上出现了生物能源液的制备过程,“这种工艺可以利用农业废料、秸秆、木屑、甚至是城市有机垃圾,通过碧波星的特种发酵菌进行分解,再经过提纯,生产出高效环保的生物能源液。这种能源液的燃烧效率是汽油的1.2倍,且燃烧后仅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零污染物排放,能直接替代汽油、柴油,应用于汽车、船舶、工业设备等领域。我们带来了100升样品和完整的工艺数据,地球的工厂只需进行简单改造,就能批量生产。”

“第二步,修复生态环境。”叶云天侧身,示意林月瞳上前,“我的同事林月瞳,是m27的水系能力者,拥有碧波星纯正的水核基因,能操控水流、净化水质。她将带领生态修复小队,运用‘碧波星水质净化技术’,帮助地球清理海洋垃圾和污染水体。这种技术结合了水系能力和高科技设备,通过能量引导器聚拢垃圾和污染物,再利用高温热解设备将塑料等不可降解垃圾转化为环保燃料,实现变废为宝;同时,我们还将提供m27的‘固氮植物种子’和‘土壤改良菌剂’,帮助地球修复退化的土地和森林,增强植被固碳能力,改善空气质量。”

林月瞳走到叶云天身边,对着全场微微颔首,随后抬手,掌心泛起一层柔和的淡蓝色光晕,光晕中凝聚出一颗微型的蓝色星球模型,上面的水流清晰可见——这是她水系能力的简单展示,也是对地球人类的承诺。会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代表们眼中的怀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期待。

“第三步,建立长效机制。”叶云天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我们将协助地球建立‘全球能源监测与污染溯源网络’,借鉴m27的‘时空溯源经验’——通过部署在全球的能量探测器,追踪每一份能源的来源和去向,精准定位污染源头,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同时,我们将与地球的科学家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地球的‘高效储能技术’,解决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存难题,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稳定。”

当叶云天说完最后一个字,会场内先是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各国代表纷纷起身,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希望与激动,不少人热泪盈眶,相互拥抱庆祝。这掌声,是对绝境中希望的欢呼,是对跨星际援手的感激。

周明远走上前,紧紧握住叶云天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重复:“谢谢,谢谢你们!叶云天指挥官,你们给地球带来了新生!”

“这不是单方面的援助,而是合作共赢。”叶云天微笑着说,眼神真诚,“地球的氢能研发技术非常先进,m27在星际航行的氢能储存与转化方面还有短板。我们希望未来能共享这些技术,共同推动星际能源的发展——宇宙的资源是共享的,文明的存续,从来都离不开彼此的携手。”

周明远立刻点头,语气坚定:“没问题!只要能缓解能源危机,我们将毫无保留地开放氢能研发数据、实验室和生产线,这是地球目前最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之一,相信能为m27带来帮助。”

合作协议在当晚就签署完成。第二天一早,m27的技术团队便与地球的工程师们一起,前往东曜国漠北荒原的沙海太阳能电站,开始建设“m27-地球太阳能示范站”。m27的声能晶体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在现有太阳能板上,配合优化后的电路系统和能量转换器,整个改造过程仅用了十天时间。

启动仪式当天,全球各地的媒体都进行了直播。当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改造后的太阳能板上时,监测屏幕上的发电量数据开始飞速飙升——改造前,这座100兆瓦的太阳能电站,每小时最大发电量为8万千瓦时;改造后,每小时发电量达到了120万千瓦时,是传统太阳能站的1.5倍!而且,即使在多云天气,发电量也能稳定在80万千瓦时以上,不受天气影响。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地球的工程师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激动的泪水浸湿了眼眶。这个数据意味着,只要在全球推广这种技术,地球的太阳能发电量将足以满足一半以上的能源需求,能源缺口将被快速填补。

与此同时,林月瞳带领生态修复小队抵达蓝洋垃圾带。她站在特制的打捞船甲板上,闭上双眼,双手缓缓抬起,掌心的淡蓝色光晕越来越亮,如同两颗蓝色的星辰。她体内的水核基因全力运转,与脚下的海洋建立起深度联结——她能“感知”到每一片垃圾的位置,每一缕水流的方向。

“起!”林月瞳轻声喝令,双臂猛地向下一挥。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巨大的波澜,一股强大的水流漩涡在垃圾带中心形成,如同一个巨大的蓝色漏斗。无数塑料垃圾、渔网碎片被漩涡的力量牢牢吸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形成了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垃圾山”,悬浮在水面上。

随后,m27的热解设备启动,发出低沉的嗡鸣。垃圾被传送带送入高温反应炉中,在500c的高温和特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塑料等有机垃圾被分解为氢气、甲烷等气体,再经过提纯转化,最终变成了无色无味的生物能源液,储存到专用的储罐中。整个过程零排放、零污染,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仅仅一个月时间,林月瞳团队便清理了5万吨海洋垃圾,转化出2万吨生物能源液,覆盖的海域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公里。原本浑浊的海面变得清澈了许多,海水的颜色从黄褐色逐渐恢复为淡蓝色,一些小型海洋生物——比如沙丁鱼、小丑鱼、珊瑚虫开始重新出现,在清理后的海域里欢快地游动,为死寂的海洋注入了生机。

站在东曜国漠北荒原太阳能示范站的观测塔上,叶云天看着远处一望无际的太阳能板和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又通过卫星画面看到蓝洋上逐渐恢复生机的海面,心中满是欣慰。周明远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温热的地球清茶,茶杯是陶瓷制成的,带着淡淡的茶香。

“叶云天指挥官,现在全球都在疯抢你们的技术。”周明远笑着说,眼中的疲惫已经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轻松与希望,“已有20个国家与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声能晶体的生产线正在快速建设,生物能源液工厂也在陆续投产。地球的能源缺口正在逐步缩小,环境也在慢慢改善——曜京的雾霾天数已经减少了30%,蓝洋垃圾带的面积也在以每月5%的速度缩减。”

叶云天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润的茶香在口中弥漫开来,带着地球独有的气息。他看向天空,曾经厚重的雾霾已经消散了许多,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而明亮,远处的草原上甚至能看到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这只是一个开始。”叶云天说,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那里,火星的红色沙海、金星的高温云层、木星的气态巨核正在等待他们的探索,“太阳系还有九颗星球的文明等待我们去联络,只有联动所有星球的力量,共享各自的技术与资源,才能搭建起真正的星际能源共同体。地球的重生,是这个共同体的第一步。”

周明远点头认同,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们的行动。地球已经准备好了,愿意与太阳系的其他文明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对m27的承诺,也是对所有地球人的承诺。”

叶云天的目光再次投向那颗蔚蓝的星球,心中感慨万千。从m27到地球,3.2光年的距离,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文明的联结。地球的危机,让他更加坚信,宇宙中的文明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只有秉持共生、共享、共赢的理念,才能在浩瀚的宇宙中长久存续。

而这场横跨太阳系的星际合作,才刚刚拉开序幕。火星的光伏技术、金星的气态能源转化、木星的氢能采集、土星的星际运输……这些星球的独特优势,都将成为星际能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叶云天知道,前路注定充满挑战,但只要携手同行,就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

观测塔下,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无数面镜子,反射着希望的光芒。地球,这颗曾经陷入困境的蓝色星球,已经在m27的帮助下,迈出了重生的第一步,也为整个太阳系的文明联动,点燃了第一簇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