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埠贵立刻改口,恨不得把于海棠夸上天。
看看这花生油多香,够他们家吃一个星期的了。
嘿,又省了一笔钱。
---
第二八二章
后院。
“回来了。”
许大茂见海棠两手空空,知道东西已经送出去了。
家里留了一些,但这些油只能吃一周,送人也是一种办法。
“搞定了,吃饭吧。”
…
一家人吃完饭,坐在一起看电视。
看看新闻联播,这是今年新增的节目,必须看的。
天气闷热,刚买的电风扇拿出来用。
是长城牌的,花了八十多块,不算便宜。
幸好,许大茂的补助到账了,整整三百块。
比预期多,这笔钱不少,平时很少这样发现金。
三百块是团长帮忙争取的,那些图纸起了重要作用。
很多老工人看了图纸,得到不少启发。
毕竟,许大茂画得很详细,内行人都能看明白。
对机器不了解就研究原理,也搞出了不少成果。
所以,最后这三百块还是到了许大茂手里。
有了这笔钱,买新电风扇的事全家都同意了。
“再过两个月,咱们去王府井大街逛逛吧。”
许大茂盘算着,那些大妈们应该没空管他们了。
到时候有的是事让他们忙。
“好啊,正好给孩子们买双新鞋。”
于海棠想了想,答应了。
男孩们太费鞋了。许骁脚上的帆布鞋没穿几个月就坏了。许靖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鞋子质量不错,但还是经不住他们的折腾。
“妈,我要回力的!”
许骁立刻看向妈妈,买鞋非得是回力不可。
穿上它出门很有面子,一般的鞋穿在脚上总差点意思。
“我也要!”
许靖也想买回力鞋,前几年的鞋已经不能再穿了。
他们四处乱跑,山坡、水沟,哪儿都去过,鞋子不坏才怪呢。
“买,都买。”
于海棠开心地看着他们,不过是一双七八块钱的回力鞋而已。
凡事顺着孩子并不好,但也不能对他们太苛刻。
“没错,穿回力,跑得快。”
旁边,许大茂认真地点着头。
鞋可以买一双,衣服就不必再买了。男孩子不必太讲究,过得去就好。
……
日子一天天过去,许大茂一直在耐心等待。
买地的钱送过去了,文件也顺利拿到手。
新建工厂的事情不急,过段时间再说也没关系。
每天除了上下班,他就回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偶尔去奶品店送送温暖,关心一下需要帮助的人。
终于,这一天到了。
加工部。
全体员工大会,所有人都到齐了。
许大茂很少召开这种会议,因为太浪费时间。
今天不同,这个会议必须开。
“同志们,形势正在变化,改革开放了!”
“我认为,我们的工厂也应该做出改变!”
“大家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许大茂环视全场,全厂三百多名工人。
原来的两百人,加上后来招聘的一百多人,全都来了。
下面的人还在讨论前几天的事情。
形势变化得太快,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时,刘全有第一个站出来。
“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工厂应该改制,让每个人出钱入股!”
大家都知道,当年我们厂是通过集资创办的,如今债务已清偿,还常送礼还人情。与其依赖别人,不如我们自己投资,这样大家都能成为工厂的主人。
听到这里,工人们都很心动,尤其是“主人”这个词让人格外舒坦。但一想到要掏腰包,又都犯了难。这不是喊口号那么简单的事。
\"刘科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我们投了钱,真能分红吗?\"工人们并不天真,知道大家出资当股东,拿工资和奖金已经是好事,再分红可不太现实。顶多多些奖金,但这钱放在手里更踏实。
\"我们是为了集体好,改制才刚刚开始...\"刘全有努力说服大家,毕竟厂长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
工人们开始私下议论,不知该出多少合适。太少等于白投,太多又怕将来不妥。这小厂跟国企没法比,没有正式编制,说开除谁就开除谁。
眼看争论激烈,许大茂开口:\"大家别吵了,听我说。我们厂能走到今天不容易,全国也没几家集体企业能做到这点。我保证,只要我当厂长,就会一直办好厂子。\"
许大茂表情严肃,话语诚恳,工人们顿时安静下来。等他走开,大家才继续讨论:\"咱们该出多少钱合适?工资奖金不少,该多出点,一百够吗?太少了,厂长对我们不错,二百如何?\"
……
老工人一向信赖许大茂,因为他们每月的工资和奖金都不低于五十块,所以不仅愿意投资,还倾向于多投一些。
相比之下,刚来的百名工人却显得犹豫,毕竟他们赚钱不易。但仔细权衡后,他们意识到不投资并非明智之举,于是决定少投一些。最终,老工人大多投了一二百块,而新工人则以五六十块为主。
整个过程中,许大茂始终耐心等待结果,他对账面上的资金并不在意,更看重土地权益。他认为,拥有股份便掌握了土地的财产权,而三环区的土地绝非廉价之物。因此,他先占据大头,再将剩余部分分配给工人,确保双方互惠互利。
然而,工人们虽有意愿但资金有限,难以进一步加大投入。许大茂也明白,自己不能独占过多股份,以免改变工厂性质。经过商议,工人们总共筹集了两万八千块。管理层方面,刘全有出资一千块,刘光天和刘光福各出三百块。尽管刘光天和刘光福都想多投,但受限于积蓄有限,只能如此。
合计下来,总金额恰好为三万块。对此,许大茂表示认可,并决定匹配同等数额。随着资金到位,股份重组顺利完成,无论未来如何,这片土地都少不了他的份额。心情舒畅的许大茂决定犒劳大家。
“冬季储菜即将开始,明天厂里会给每位员工发放大白菜。”这不是吝啬,而是因为大白菜易于保存,是过冬必需品,其他蔬菜很难熬过寒冬。如今,冬季蔬菜多需提前采购,否则过年时可能断供,甚至有些蔬果还未入冬便已腐坏。相比之下,大白菜更加实用。
……
会议结束后,申请表人手一份,遵循自愿原则,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投资金额。工人们离开会场后,仍在热烈讨论此事。
股份制究竟是好是坏,咱也说不准,不过目前还能接受。
这些年大家都挣了不少钱,也算是对工厂的一种回报。
工人们散去后,刘全有和刘光明走上前来。
\"刘组长,您去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让他们安心。我自愿拿出三万块钱投入到厂里,我们所有人都要齐心协合。\"
许大茂看了看刘光明,示意他先走开,这小子比他那两个弟弟都机灵,不该告诉他太多计划,不然肯定能猜出自己的意图。
\"好的,厂长,我这就去。\"
刘光明没多言,只是点点头便离开了。他到厂里时间不长,却感觉到许大茂的变化挺大。
同样是院长带大的,但现在的许大茂简直判若两人。
\"刘全有,去开个介绍信,我们下午要去轧钢厂,这件事得向杨厂长汇报。\"
许大茂嘱咐刘全有准备介绍信,厂里推行股份制没问题,前提是轧钢厂得同意。轧钢厂那边没问题的话,这事就定下来了。
\"明白了,我这就去办。\"
刘全有转身快步离开,心中暗喜,工厂的情况确实是在好转。
这种改革的事,别人可能不清楚,但他可是懂的,稍微一想就明白了。
以后啊,铁饭碗不再是铁饭碗了,国营厂自负盈亏,不一定比得上他们的加工部。
安排完工作,下午时分,许大茂坐着汽车来到了轧钢厂。
不光是他,还有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在门外观望。
工厂改制的问题,国营厂也有,下级厂的厂长们都跑来打探消息。
都被拦在门外,杨厂长还在考虑轧钢厂的事情,顾不上这些人。
汽车鸣笛声响起,人们纷纷让开道路。
没人知道车里坐着谁,但肯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可坐不起汽车。
他们不是巡查的,不敢靠近,远远地就避开了。
门口处。
保卫科看到车里的许大茂,朝他遥遥点头,挥手放行。
这几日来的人很多,保卫科直接出动,挂着枪,没人敢惹事。
汽车熟门熟路,没多久便抵达大楼前。
许大茂下车,拎起文件袋走进大楼。
五分钟后,办公室内。
“咚咚咚——”
“进来。”
许大茂敲门而入,杨厂长正等着他。
“大茂,无事不登三宝殿,找我什么事?我一个小时后还得去市里开会。”杨厂长开门见山,最近事务繁忙,工厂外的人他也顾不上。每天开会忙得连吃饭都抽不出空。
“厂长,轧钢厂准备改革,我们加工部打算响应号召进行内部调整,这是我们的股份改制方案。”许大茂递过文件袋,静静等待杨厂长的答复。这件事基本没有问题,国营厂自身难保,不会过多干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