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 > 第450章 你们俩怎么这么没志气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0章 你们俩怎么这么没志气啊

“股份改制?”杨厂长语气疑惑,取出文件仔细阅读,十几分钟后看完。

“这个方案倒是有新意,行吧,大茂,我给你面子,你们可以试试。”杨厂长很快点头,国营厂自负盈亏后,集体厂也得跟上节奏。今后许大茂他们只需缴纳税款,剩下的利润归工厂所有。这些钱只属于工厂,不属于任何人。这一点让杨厂长感到放心,股份制虽然听着好听,但没有太多利益纠葛。

“那厂长,我们过几天就办理手续吧。”许大茂希望尽快落实,早点拿到股份。未来改革完成后,就能分红。不过他并不打算分红,而是想继续购置土地。有了土地,以后收益就是他的,比分红更划算。无论地价涨多少,总有一半属于他,相当于在家数钱。

“这事好办,不过以后订单可能不会给你们那么多。”杨厂长提醒道,自负盈亏后,轧钢厂也需要自力更生,不能随意分配订单,得优先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再说了,下面还有不少 ** 核算的小厂,大家都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肯定都忙着抢订单。

杨厂长一想到这事儿就头疼,这么多小厂要管,加工部更是难上加难。

就一个小型集体企业,许大茂要是真有能力,就让他继续经营下去。他要是能多分点股份,大家也挑不出毛病。

\"厂长,您就放心吧,我们厂已经占了东城和海店的市场,正打算下一步拿下西区。\"

许大茂早有打算,为了加工部能持续盈利,他一直关注着这些市场。先拿下海店,再考虑西区,也是按计划来的。

\"你心里有数就行,遇到困难随时找我。\"

虽然说是自负盈亏,但杨厂长心里并不担心,毕竟上面有人撑腰,钢厂不会出太大问题。

……

\"厂长,那我就先告辞了。\"

事情处理完后,许大茂又和厂长闲聊几句,该走就走,不影响厂里的事。

接下来,除了按时完成订单,他还打算进军西区市场,同时多接触些制衣厂和服装厂,不管怎样,做衣服的厂子总要去拜访一下。

未来最赚钱的行业,食品和服装是重点。既能学习生产经验,又能拉近关系,吸引人才。

许大茂走出轧钢厂,开车到门口时,发现外面还有很多人在等着。

杨厂长可以不见他们,但这些人不敢离开,以前只要完成任务就行,现在改成自负盈亏,大家都迷茫了,生怕轧钢厂不再给他们订单,到时候他们就得关门大吉。

人心浮动。

车里,许大茂看得很清楚,这些人脸上的焦虑。短期内还好,还能有订单,但几年后就不一样了,很多国营厂倒了,大批工人下岗。

时代在变化。

赚钱才是关键。

第284章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许大茂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四合院前,易中海、刘海中和阎埠贵已经在那里等他了。

汽车停下后,许大茂下了车。这种场面挺隆重的。

“大茂,咱们三个老伙计有事情跟你说。”阎埠贵先开口,邀请许大茂进屋。“外面说不太方便,说不定会被别人听到。”

“行,咱们进去谈吧。”

进去后,屋里早已准备好桌椅。大家坐下后,继续讨论。

“大茂,现在不是改革开放了吗?跟我们详细说说具体情况。”

刘海中十分关注,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信息,但理解得并不透彻。他认为这是好事,尽管已经退休,但他觉得自己还能有所作为,这样大儿子或许会回来看看。

“这个改革开放目前只在南方试点,京城这边暂时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工厂方面已经开始改革了。”

“三位大爷,依我看,过几年政策应该会进一步放开……”

许大茂没有隐瞒,他知道三大爷比较保守,只想着安度晚年;三大爷胆小怕事,遇事不敢行动;而二大爷则一直想尝试新事物来证明自己。

听完许大茂的解释,三位老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易中海保持镇定,刘海中显得有些遗憾,阎埠贵则松了一口气。

“幸好咱们京城没什么变化。”

阎埠贵享受着现有的平静生活,不愿看到现状被打破。人到老年往往会变得更加保守,奋斗了一辈子,谁还想继续折腾呢?

“话虽如此,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易中海有些担忧,他的晚年生活不容许有任何闪失,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他更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因为他承受不起风险。

“你们俩怎么这么没志气啊。”

刘海中指望不上儿子,只能依靠自己,因此必须坚持奋斗下去。

养老的问题,没有人能够帮忙,刘海中一思索,觉得必须自己扛起来。

“大茂,按你这么说,过几年,咱们私人也能做买卖?”

刘海中提起这事,养老需要钱,他得赚钱才行。

到了他的年纪,钱少一点没关系,但一定要有。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句老话,没错。

“二大爷,您要是有想法,到时候有机会,我带您一起干。”

许大茂并不介意多一个人分点小利,都是些小买卖。

真正的大生意自己做,小买卖带上院子里的一些人,赚点名声也好。

“你说的是真的,那我肯定要干!”

刘海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和老易、老阎的情况不同,老易是独子,没儿子,找傻柱代替。

老阎,人家有儿女,养老不成问题。

他就不一样了,儿子靠不住,指望不上他们。

要是大儿子肯回家,刘海中早就安享晚年,下棋喝茶,一把年纪享受生活不好吗?

可惜大儿子不回来,他只能继续努力。

旁边,阎埠贵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了主意。

养老倒无所谓,家里有钱,儿女对他也算孝顺。

但涉及赚钱,阎埠贵难免心动。

“那个,大茂,老刘啊,要是真能挣到钱,你们也带上我吧。”

阎埠贵满脸笑容,这水先让老刘试试,没问题他就跟着上。

钱嘛,当然是越多越好,谁嫌钱多呢。

易中海喝茶,看着这一幕,毫无兴趣。

赚钱做生意这些事,在他看来都很离谱。

钱够用就好,只要技术在手,自然能赚到钱。

想想当年,他可是八级钳工,三十多岁的时候,一个月工资一百多块。

花都花不完,从不考虑赚外快,那样只会掉价。

根本不用为钱发愁,做人就应该像他这般堂堂正正。

“你们聊吧,我先走了。”

易中海觉得话题不合,也不好说什么,便主动离开。

端着那个旧茶缸,里面装着当年厂里评先进的奖励,知趣地离开了。

看着易中海的身影渐渐远去,刘海中转头继续跟许大茂聊起生意的事:“大茂,我就全靠你了。有什么赚钱的路子,你一定要告诉我。利润方面,咱们按四六分,我拿六成,你拿四成,你不用出一分钱,这四成就算是我给你的信息费。”

刘海中打算先试试水,看看能赚多少钱。他对钱的需求现在还不算太迫切,毕竟每月的退休金就够他们夫妻俩日常开销了。

“二大爷,别急,咱们可以慢慢来。”许大茂对分成没什么异议,只是担心刘海中会反悔。毕竟给这么多利润,是因为二大爷并不急需钱。平时衣食无忧,看病也有厂里报销,连二大妈生病时也不例外。

但几年后医疗改革,那时候二大爷肯定会着急的。看一次大病,可能就得花上万块钱,到时候想不急都不行。

见许大茂和刘海中聊得起劲,一旁的阎埠贵坐不住了。“喂,这屋里还有一个呢!你们说话总不能不带上我吧!”

尽管被忽视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次涉及钱的问题,阎埠贵觉得必须说清楚。“老阎啊,不是我们不带你看。”刘海中摆摆手,“你就说你上次去前门楼子锻炼,连三分钱一碗的茶都不舍得买,做生意可都是要花大钱的,你还是别掺和了吧。”

刘海中嫌麻烦,带上老阎总是得先算清楚各种事。既然合伙,直接找许大茂就行,他可是个聪明人,比老阎强多了。

这话让阎埠贵很不服气。“你们怎么能这样说!咱们是一个院子的,有好事哪能落下我?”

听阎埠贵这么一说,刘海中也觉得有道理。这么多年一起挖野菜、做事情,他们之间还是有点情谊的。“大茂,老阎说的也有理,咱们还是把他带上吧。”

被说服后,刘海中也开始为阎埠贵说话。“老阎说得对,咱们是一院子的人,丢下他确实不合适。”

“这件事,你们商量就好,一旦有消息,我会立刻通知你们。”

许大茂点头表示认可,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两位六十多岁的老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拼搏,继续奋斗。

即便到了这样的年纪,他们依然在努力奋斗,这种精神远胜于许多年轻人。

……

第285章

回家的路上,许大茂仍在思考这件事。

看来人真的需要压力,有了压力,连六十多岁的人都知道要奋斗。

刚到家不久,就有人来访。

一打听,原来是团长派人来找他。

或许有要紧事,许大茂答应前往。

出门前,他特意跟三大爷阎埠贵打了个招呼,还嘱咐等海棠回来告诉她一声,以免她担心。

上了车,一路向西。

许大茂神色凝重,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

之前只是听说,从未踏足,怎能不紧张?

车子顺利抵达一处庭院停下。

秘书和许大茂相继下车。

“许同志,请随我来。”

秘书在前引路,带许大茂进入庭院。

没走多久,便来到客厅,团长正坐在沙发上等候。

“你先退下吧。”

团长示意秘书离开后,转头对许大茂说道:

“大茂啊,坐下,我有件事要告诉你。”

等许大茂坐下,团长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