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嘴角抽动,怎么还躲不过这问题:“娘,这要是怀上了,怎么跟你女婿去上任?”
王氏这几天也话里话外说这事,都让王慧珍搪塞过去了,给出的理由是阮青瑜这大半年以学业为重,不敢耽搁,王氏也信了,只是催促。
何氏一想也对,这天寒地冻的还是去的北边,现在还真不是好时机。
“那等到了地方要抓紧时间。”
“知道了娘,我在家待不上多长时间,主要是北边冷,要赶时间早点过去。”
“我让人喊了你爹过来。”
王老四过来的时候,娘三个在看花样子,王慧珍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还有取了给她带的京城那边的时兴的样式。
“爹。”
“慧珍,看你这样,爹就放心了,女婿是好的,好好过日子。”
“知道了,爹,刚才娘都说了一遍了,就不说了。”
“在家这样,出去可不行。”
“爹,我想跟你说说,你愿不愿意去北边?开一条商队?”
“啥?”
“这不是你女婿去北边了,等到了地方我看看那边有什么特色,到时候给你写信怎么样?”
“不是官不许经商吗?”
“又不是你女婿做生意,就是牵个线,拉动当地经济,税收上去了,你女婿政绩好,那也是好事。”
“你到时候跟舅舅叔叔商量一下,要是愿意就去外边看看。”
“那也好,家里的事有你嫂子你哥看着,那你别忘了给爹写信。”
“好,我是期盼着家里有人去,这样我就能见到了家里人了。”
“这可不一定能成,毕竟这距离太远了。”
“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行?”
王慧珍有心做一点事,要是能帮着当地老百姓,还能帮着阮青瑜,还能帮着家里多一门出路怎么不是三赢的事。
在家住了一晚,跟家里说好几日后去吃席,交代好那些送来的礼物都是谁的,这才走。
等人走了看着王慧珍给家里人的礼物,尤其是何氏几个女眷的首饰,一边欢喜,一边埋怨人:“这丫头,可真是舍得花钱。”
王慧珍是不知道的,回去阮家,就准备写帖子,这是给她的一些闺中朋友写的,大多数还是嫁在本地,可以邀请来家里热闹,也算是没断了交情。
到了祭祖的日子,族里也来了人,这次来了不少年轻的男子,还有跟来的家人,王慧珍跟着王氏认人,倒是见识到了,这阮家主支人多不多,五服外的可不少,这次都是冲着阮青瑜来的,要是相中几个一起带走也算是有出路。
祭祖也没闹什么幺蛾子,就是大房再不满,这样的日子也不敢闹事,对外还是一家。
王慧珍只管跟着王氏招待来的女眷,大房和三房也跟着出来接待,王氏就是不想大房跟着沾光,也不好做的太难看,儿子的大好日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一日的宴席是亲朋好友,第二日是阮青瑜的同窗朋友,第三日是官场的人,只是来的人不算多,多数是送了礼过来,这也算是体面常见了,毕竟只是个县令,人家府城大人不会屈尊降贵过来吃饭。
阮青瑜已经去拜访过府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上大家客客气气的,也是展示一下阮家的存在感,以后要是有事也可跟阮家来往,可别小看就是这点来往,这可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要知道这宴席上可是打探消息知道朝廷动向最好的地方。
阮青瑜带着王慧珍特意去了一趟书院,感谢恩师教导,谢过各科夫子。
这些日子王阳铮和阮青承跟着他一起,倒是多得指点,认识不少人,受益匪浅。
这三房的老爷夫人见此满意的不得了,本来两房关系就好,又送了不少东西过来不说,有什么需要帮衬的也是主动过来,给大房看的满肚子怨气,就是不好往上凑,毕竟之前那副嘴脸,二房这边可是记住了,阮青瑜只当看不见阮青宴这个人。
算着时间,王慧珍就把小葛掌柜叫过来。
“夫人。”
“起来,不用多礼,这大半年可还好?一直也没得闲问问。”
“回夫人的话,学到不少东西,时常家去听老爷教诲。”
王慧珍走之前就跟小葛掌柜说了,一时半会用不到他,让他回王家多听多学多看,多长帮衬着点。
“我有心思让你先去蔚县看看,你觉得自己能行吗?”
王慧珍是想着有人打前站过去,先看看那边条件,提前收拾收拾地方,打理好东西等人到了好安置。
“多谢夫人给机会,小人一定不负重托。”
“好,你先回去收拾好,我一会让黄芩给你送银子置办衣裳,那边冷,要置办几件厚衣服鞋袜这些,到时候我让黄芩说给你,二爷这边应该也有安排,得了他的话,你就可以先出发了。”
“是。”
王慧珍把可能需要置办的东西写出来,因为这里就她跟阮青瑜研究过那边的气候,一般人谁也不知道那边有多冷,王慧珍有心多想,这功夫也没有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的事,那估计要冷上不少。
阮青瑜这几日也在看这些出了五服的兄弟,重要的是身家清白,找几个能干的带走这也是一种恩惠家族的方法,总归都姓阮,怎么也别外人用着方便。
最后选了五个都是壮年,两个成家立业的家眷一起走。
“二爷,我想着让我的陪嫁葛大牛先去蔚县打点一二,咱们去了也省去不少麻烦。”
阮青瑜点头:“让党族兄带个族弟跟着一起,也有个照应,党族兄最是稳妥,就让青栓去吧,他有一把子力气,就是还得劳烦夫人给他们一起置办点行头。”
“这是好事,那明天你让两位族兄弟来家里,我让小葛掌柜带着他们一起去买东西。”
这时间紧,王慧珍还抽空回了一趟娘家,看看来这边叔伯兄弟,大伯让他把小儿子王春阳带走,要是能跟着学点本事也是好事,这个堂弟被送去学过两年书,王慧珍考教一番,觉得是个机灵的,就带回来了,只是年纪小点,还是跟他们一起行动方便,家里也没有合适的兄弟能来了,倒是何家有位表兄被何大舅带来了。
何大舅的原话是:“家里的生意有他哥接着,我是想着给他另找个饭碗,你要是不嫌弃,就带着人去吧。”
王慧珍自小就认识的,自然没问题,这表兄成家,还有一个孩子,问了情况,让他们晚点跟去,何大舅拒绝了:“这孩子都一岁多了,立得住了,没有那么矫情。”
阮青瑜自是没意见,不管是自家还是岳家的,用着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