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 第456章 推恩落凉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姑臧城的雪来得比往年早。秦朗站在镇北王府的演武场边,看陈崇岳挽弓射落最后一片悬在枝头的残雪,箭簇穿透雪片的瞬间,带起细碎的银光。

“秦公子觉得,老夫这箭法还能看?”陈崇岳放下弓,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雾。他已不再披狐裘,换上了玄色劲装,虽鬓角染霜,腰杆却挺得笔直,哪还有半分病容。

“王爷箭术,仍能震慑北疆。”

秦朗递过暖炉,“只是北魏铁骑近年常袭扰边境,光靠箭术,怕是护不住这万里河山。”

陈崇岳接过暖炉,指尖摩挲着炉壁的纹路:“公子想说什么,不妨直言。你我都清楚,城西破庙那点粮,不过是皮毛。你真正要动的,是老夫手里的玄甲军,是本王在凉州三十年的根基。”

演武场的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甲胄上簌簌作响。秦朗望着远处城墙上巡逻的士兵,他们铠甲上的玄色漆皮在雪中泛着冷光——那是镇北王的私兵,番号“玄甲”,却只听镇北王号令,不听朝廷调遣。

“王爷可知幽王之事?”秦朗忽然开口。

陈崇岳脚步一顿。幽王被擒的消息上个月传到凉州,他装病期间,特意让人查得仔细:那老狐狸仗着手里十万私兵,抵死反对推恩令,竟暗中与西梁勾连,约定开春后里应外合,妄图裂土称王。

结果事机败露,他那几个争了十年储位的儿子,竟联合宗族里的老臣,连夜打开幽州城门,引朝廷禁军入城。最终幽王被捆在囚车里,连同他私通西梁的密信,一并押解进京了。

“幽王有四子,争储斗了十年,府里的血比护城河还深。”

秦朗声音平静,“可真到他私通西梁时,没一个儿子肯站在他那边。为什么?因为推恩令许他们分领郡县,各得食邑,是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而跟着幽王叛乱,只能做乱臣贼子,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陈崇岳转过身,目光如鹰隼般盯着他:“你想用幽王的下场吓老夫?”

“不是吓,是提醒。”

秦朗迎上他的视线,“王爷只有三位公子,长子陈清在京为质,次子陈亮随王爷打理军政,三子陈成虽顽劣却勇猛——这般骨肉相连,原就比幽王周全。可若拒推恩令,将来万一有变故,远在京城的长公子,难道能置身事外?”

他从袖中取出一幅舆图,在雪地上铺开:“推恩令于陈家,是为这‘周全’再添重保险。长子陈清在京,可作凉州与朝廷的桥梁,既能让中枢安心,又能为陈家在京谋个体面;次子陈亮沉稳,可领姑臧防务,掌玄甲军主力,守住根基;三子陈成去张掖历练,凭他的勇武守粮仓,正好磨磨性子。”

朱笔圈出的姑臧、张掖两地,在舆图上与京城遥相呼应,像三足鼎立,比原先权力攥于一人之手更显稳妥。

“你倒替老夫把三个儿子的路都算好了。”陈崇岳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指尖却在“京城”二字上轻轻点了点——那处离凉州千山万水,藏着他对长子最深的牵挂。

“臣只算得清江山安稳的账。”

秦朗弯腰拾起一片雪花,“长公子在京多年,早已熟悉中枢规矩,推恩令施行后,他在朝堂提及凉州事务,腰杆只会更硬。反观幽王,儿子们在幽州斗得头破血流,他自己又私通外邦,这般光景,谁肯为他说话?”

雪越下越大,演武场的青砖上积了层白。

陈崇岳忽然笑了,笑声在风雪里格外清亮:“秦朗啊秦朗,你这张嘴,是把软刀子,杀人不见血。老夫知道你想说什么——陈亮主内,陈成主外,陈清在京接应,兄弟三人各守一方,陈家自然不会走幽王的老路。”

他顿了顿,望向北方:“只是陈亮性子太稳,少了点冲劲;陈成倒是勇猛,却容易被人挑唆。去年烧吐谷浑草场的事,虽是王虎假传命令,可陈成那股子不问青红皂白的脾气,也确实让人放心不下。”

“所以才要借推恩令打磨。”

秦朗指着舆图上的黑风口,“让陈成去守黑风口,不是惩罚,是让他在硬仗里磨掉戾气。玄甲军的老兵最服能打胜仗的人,等他在那儿立了功,再去张掖,谁还敢说他是仗着王爷的势?”

他又看向陈崇岳身后——次子陈亮不知何时立在廊下,青衫落雪,眉目沉静,正默默听着他们说话。

“至于二公子,”秦朗道,“可让他协理都护府事务,与将来赴任的柳如是搭档。一文一武,一稳一活,正好互补。”

陈亮闻言,上前一步拱手:“父亲,秦公子所言极是。三弟若能在黑风口沉下心,将来必成大器。”

风雪里静了半晌,陈崇岳忽然对陈默道:“去把陈成从黑风口叫回来,让他带三百玄甲军,随秦公子去调解拓跋部和吐谷浑的纷争。”

又对秦朗道,“老夫倒要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头犟驴的性子捋顺些。”

秦朗望着陈崇岳转身的背影,那背影在风雪里依旧挺拔,却少了几分孤冷。他忽然明白,这位镇北王最在意的,从来不是权力握在谁手里,而是三个儿子能否守住这片土地——长子在京为质,次子在侧辅佐,三子在外历练,原就是他早就布好的局,推恩令不过是让这局更合朝廷法度,更能长久罢了。

三日后,秦朗带着陈成和三百玄甲军前往部族交界的狼居胥山。

陈成仍是那副桀骜模样,却在路过一片被焚毁的草场时,低声对秦朗道:“这片是去年烧的,二哥后来偷偷给吐谷浑送了三次粮草赔罪,没让父亲知道。”

秦朗勒住马:“我猜也是。”

陈成愣了愣,随即别过脸,耳根有些发红。

谈判异常顺利。拓跋部的首领握着秦朗带来的朝廷赏赐,又看了眼陈成身后的玄甲军,慨然道:“只要陈将军不再偏帮,我们愿意与吐谷浑分草场。”

吐谷浑的首领更是拉着秦朗的手,用生硬的汉话道:“若能安稳交易,我们愿年年向大陈纳贡。”

回程时,陈成忽然道:“二哥让我问你,推恩令若真成了,在京的大哥……能回来看看吗?”

秦朗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里的狼烟已许久未起:“我在奏折里会禀明陛下,许长公子每三年回凉州省亲一次。”

陈成没再说话,只是催马跟上,玄甲军的马蹄声踏过雪地,竟有了几分轻快。

回到姑臧城时,陈崇岳已在城门等他。雪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城墙上的玄甲军铠甲泛着金光。陈默站在父亲身侧,手里捧着一份文书。

“老夫让人查过了,幽王被擒时,他在京城当差的侄子不仅没求情,反倒上了三道奏折揭发他的罪证。”

陈崇岳接过陈默手里的文书,递给秦朗,“这是老夫亲笔写的‘遵推恩令’,你看看合不合朝廷的规矩。”

秦朗接过文书,见上面写着:“长子陈清袭镇北王爵,留京任职;次子陈亮代管姑臧防务及玄甲军;三子陈成封张掖侯。”

落款处除了日期,还多了行小字:“愿吾儿们,兄弟同心,守土安邦。”

他忽然想起沈如烟的“干净”,想起老镖头的“安”字匕首,想起黑风寨独眼汉的金牙,想起逃难老汉手里的黑饼。原来这凉州的风沙里,藏着这么多人的盼头,而镇北王的盼头,不过是三个儿子能守住这片土地,兄弟和睦。

是夜,秦朗在灯下写奏折,窗外传来说话声。他抬头,见陈成正跟陈亮争论黑风口的布防图,兄弟俩争得面红耳赤,却没半分戾气,反倒有股子亲近。

奏折的最后,秦朗写道:“凉州已定,推恩令可行。镇北王深明大义,其三子各有分属:长公子陈清驻中枢,二公子陈亮守姑臧,三公子陈成镇张掖,兄弟同心,实乃朝廷之福,边疆之幸……”

笔尖悬在纸上,他忽然想起江州的柳如是,雍州的李文书(已被押解回京),黑风寨的独眼汉,还有那个送野菊的小丫头。这趟西行,他像串珠子的线,将无数散落的人、事、情,串成了守护江山的网。

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雪的清冽,却不再刺骨。秦朗吹灭油灯,月光落在“朗”字玉佩上,温润如玉。

他知道,剩下的两个藩王,不会像镇北王这般顺利。但只要这凉州的雪能化得暖些,只要陈家三兄弟能守住这份“兄弟同心”的承诺,只要推恩令能让藩王与朝廷真正成为一体,这条路,就值得走下去。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秦朗推开房门,见张龙三人正牵着马等在院外。

“公子,去哪?”张龙问。

秦朗望着东方的朝霞,那里的云层被染成金红,像极了玄甲军铠甲的颜色:“去张掖。看看陈成能不能守住那片粮仓,也看看……这河西走廊的春天,是不是真的要来了。”

马蹄声再次响起,踏过融雪的土地,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像在这万里江山的画卷上,写下了“安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