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农门娇女:空间五夫宠不停 > 第469章 医仙的慈悲心肠(大爱无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9章 医仙的慈悲心肠(大爱无疆)

归墟的药圃在春分这天格外热闹。苏玉瑾蹲在六和草田埂上,指尖轻触沾着晨露的叶片,药香随着他的动作弥漫开来,连旁边的戾兽幼崽都温顺地蹭着他的裤脚——这是三个月前他从戾气泉边救下的小家伙,如今伤口早已愈合,却总赖在药圃不肯走。

“苏先生,山外传来消息,南边的疫病又重了,听说已经死了上百人。”姜暖捧着刚煎好的安神茶过来,茶盏边缘还沾着点焰花蜜,“镇上的药铺都关了,百姓们在山脚下搭了棚子,说只信归墟的药。”

苏玉瑾的动作顿了顿,青叶上的露珠顺着指尖滑落。他起身时,药箱已自动敞开,里面的药膏、药粉、针囊摆放得整整齐齐,最底层压着张泛黄的药方,是他初学医时,师父写的“医者三戒:戒贪、戒嗔、戒择人而救”。

“谢无咎,帮我算南下的吉日,避开戾气雾最浓的路段。”他将六和草的种子收进锦囊,“楚临风,战气卫能拨出十人吗?疫病区的尸体需用战气焚烧,以免滋生戾气。”转身时,他看见萧战的灵猴正往药箱里叼野莓,那是它自己藏的“零食”,大概是想让他路上吃。

初入疫区:药香为盾,渡苦难之河

南边的青溪镇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镇口的牌坊缠着白幡,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腐臭混合的怪味,百姓们用破布捂着口鼻,眼神空洞地坐在路边,有的怀里还抱着气息奄奄的孩子。

“是归墟的苏先生吗?”个拄着拐杖的老郎中迎上来,药箱上的铜环都磨亮了,“我按您上次送的防疫方煎药,可没用,这病邪得很,上午还能走的人,下午就咽气了。”他掀开路边草棚的布帘,里面躺着十几个病人,皮肤泛着诡异的青紫色,呼吸像破风箱般嘶哑。

苏玉瑾的药箱刚打开,就有病人挣扎着伸出手:“先生,救救我娃……”他的孩子躺在旁边,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青得发紫。苏玉瑾立刻按住孩子的脉,指尖的药香顺着脉门渗入,孩子的眉头竟微微舒展了些。

“是戾气与瘟疫交织的恶疾。”他取出银针,在孩子的虎口、眉心扎下,同时让战气卫烧起艾草,“楚临风,战气能净化戾气,麻烦你用战气在镇外筑道墙,别让疫病往外传;谢无咎,星砂能辨毒源,帮我看看镇上的水源有没有问题。”

他配药时,百姓们都围了过来,有人递草药,有人送陶罐,个小姑娘还把自己唯一的糖块放在他药箱旁:“娘说,甜的东西能压苦。”苏玉瑾把糖块掰碎,放进给孩子熬的药里,药香混着糖香,竟让苦涩的药汁有了点暖意。

夜里,他在祠堂给病人诊脉,烛火忽明忽暗地照着他的脸,眼下的乌青越来越重。姜暖想替他捶捶背,却被他按住手:“别碰我,身上沾了病气。”可转身给病人喂药时,他却毫不犹豫地用嘴试药温,生怕烫着病人。

“先生,您歇歇吧,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老郎中递来块干硬的饼,“您倒下了,我们就真没指望了。”苏玉瑾咬了口饼,目光却落在墙角个缩成团的乞丐身上,那人浑身发烫,却死死攥着个破碗,里面还有半碗没喝完的脏水。

他走过去,乞丐却惊恐地往后缩:“我没钱……我没药……”

“不要钱。”苏玉瑾的药香轻轻笼罩住他,“我是医生,只看病,不问别的。”他给乞丐喂药时,发现对方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大概是饿极了挖野菜吃的,于是让战气卫把自己的干粮分给所有乞丐。

药香在祠堂里弥漫,像条温柔的河,慢慢漫过每个苦难的角落。有病人说,夜里梦见自己躺在归墟的药圃里,六和草在身边发芽,苏先生的药箱就放在旁边,里面飘出的不是药味,是家的暖。

寻毒源:医者为舟,探险戾瘴谷

疫病虽有缓解,却总有些病人反复发病。谢无咎的星砂在水源里测出微量戾气,顺着星砂指引的方向,发现镇外的戾瘴谷在冒绿雾——那里曾是戾兽的巢穴,谷里的毒沼大概就是疫病的源头。

“谷里的瘴气能蚀骨,战气都未必挡得住。”楚临风的战气在谷口试了试,金芒竟被绿雾蚀出小坑,“我陪你去。”

苏玉瑾却摇头,往自己的药囊里塞了把六和草:“你们在谷外接应就好,我这身药香能暂时护住心脉,而且……我比你们更懂毒物的习性。”他的药箱里,除了药材,还多了样东西——姜暖给他绣的平安符,上面用星砂线绣着“我们等你”。

戾瘴谷里暗无天日,藤蔓像毒蛇般缠在岩壁上,地上的毒沼冒着绿泡,偶尔有小动物掉进去,瞬间就化得只剩骨头。苏玉瑾的药香在周身形成层淡青色的罩,每走步,就往地上撒把解毒粉,粉与瘴气接触,会冒出白色的烟。

“这边有异动。”他听见毒沼深处传来异响,拨开藤蔓,竟看见头巨大的戾蟾,背上的疙瘩正往外渗绿液,液滴落在草上,草立刻就枯了。更可怕的是,戾蟾的肚子上,竟长着株与人参相似的植物,根茎上沾着的粘液,和病人皮肤上的青紫一模一样。

“原来如此。”苏玉瑾的指尖泛着药香,“戾蟾的毒液滋养这株‘毒参’,毒参的花粉随风飘进镇里,再遇上下雨,就污染了水源。”他刚要取出针囊,戾蟾突然暴怒,绿液像箭样射过来。

他的药香罩瞬间变得稀薄,手臂被绿液溅到块,皮肤立刻红肿起来。苏玉瑾咬着牙,将六和草的种子往戾蟾嘴里扔——那是他用归墟的晨露泡过的,专克戾气。戾蟾果然哀嚎着后退,毒参的叶子也蔫了下去。

就在这时,他的头晕得厉害,大概是瘴气入体了。恍惚中,他好像看见姜暖在归墟的药圃里朝他笑,看见谢无咎在算他平安归来的星轨,看见楚临风的战气在谷外焦急地打转。

“不能倒下。”他从药箱里摸出颗黑色的药丸——那是他备着的“以毒攻毒”的猛药,吃下去能暂时压制瘴毒,却会损伤经脉。药丸刚咽下去,他的眼睛突然亮了,抓起银针,趁着戾蟾后退的间隙,精准地刺中它背上的七处毒囊。

戾蟾轰然倒地,毒参的根茎也随之枯萎。苏玉瑾摘下毒参的果实,用解毒粉裹住,这是研制解药的关键。往回走时,他的脚步有些踉跄,手臂上的红肿已经蔓延到肩头,却把装毒参的锦囊护得紧紧的,生怕沾上点杂质。

谷口的楚临风看见他出来,战气立刻裹住他往回飞。苏玉瑾靠在战气盾上,虚弱地笑:“找到毒源了……记得给我留碗焰花蜜粥,要放两颗糖。”

普救:仁心为引,熬制众生药

有了毒参果实做药引,苏玉瑾很快研制出解药。可青溪镇的百姓太多,药材不够,周边村镇的药铺也早已卖空,连归墟药圃的存货都快见底了。

“我去邻县的药商那里看看。”萧战带着灵猴出发,兽群能在山林里找到捷径,“他们欠过归墟的情,定会帮忙。”

谢无咎的星砂则化作银线,往各地的药铺传信:“青溪镇遭疫,苏玉瑾需药材百担,归墟愿以星砂衡器、战气灯相换。”星砂信的末尾,还附了苏玉瑾的亲笔药方,上面写着“此药可防时疫,愿天下医者共施援手”。

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各地的药商竟真的带着药材来了。有的用马车拉,有的用船运,甚至有个西域药商,带着骆驼队穿越沙漠,说“当年我家小女得怪病,是苏先生的药香救了她,如今该还这份情”。

苏玉瑾在镇外搭起数十口大锅,百姓们自发来帮忙:男人们劈柴烧火,女人们清洗药材,孩子们则给忙碌的人递水。他站在锅前,亲自掌勺,药香随着蒸汽升腾,在青溪镇的上空凝成朵巨大的云,云飘过的地方,枯黄的草都抽出了嫩芽。

“这锅加三钱六和草,温性,给老人孩子喝。”

“那锅加半两焰花蜜,中和苦味,给刚退烧的人喝。”

“战气卫那锅多放解毒草,你们守在谷口,戾气重。”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有个药商看着他熬药的背影,突然让伙计把带来的药材全卸下来:“不要你们的星砂衡器,就当……是我为这锅药,添把柴。”

解药熬好后,苏玉瑾让百姓们排队领取,自己则提着药箱,去给那些走不动路的病人送药。在间破屋里,他看见之前那个送糖块的小姑娘,正用小勺喂奶奶喝药,奶奶的脸色已经好转,正夸她“比药还甜”。

“奶奶的药里,我放了半块糖。”小姑娘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苏先生说,苦药里放糖,就像日子里有盼头。”

苏玉瑾摸了摸她的头,药香在她发间留下淡淡的青痕:“你说得对,日子总会甜起来的。”

凯旋:药香为记,刻慈悲之碑

青溪镇的疫病终于平息那天,百姓们在镇口搭了座“感恩坊”,坊上挂满了药草编成的绳结,每个结上都写着个名字:苏玉瑾、楚临风、谢无咎、萧战……连灵猴的名字都在上面,旁边画着只捧着野莓的小爪子。

老郎中把苏玉瑾的药方刻在石碑上,说“以后不管谁得这病,都按这方子治,分文不取”。石碑的底座,是用戾瘴谷的石头做的,上面还留着苏玉瑾药香蚀出的浅痕,像朵永远开着的六和草。

归墟的人来接他时,青溪镇的百姓都来送行。有人给他塞自己种的红薯,有人送亲手缝的布鞋,那个小姑娘抱着只装满野莓的篮子,非要他收下:“这是灵猴教我摘的,最甜的那种。”

苏玉瑾的药箱比来时沉了许多,里面装着百姓送的草药、孩子画的画、还有块刻着“医仙”的木牌——木牌的边角被磨得很圆,大概是很多人摸过。他把木牌放在最底层,上面压着姜暖绣的平安符,符上的“我们”二字,被药香浸得格外清晰。

路过戾瘴谷时,他让战气卫停下车,往谷里撒了把六和草的种子:“说不定下次来,这里就长满青草了。”风带着种子飘进谷中,竟真的有几颗落在了之前的毒沼边,像是在说“会的”。

传承:药香为脉,流淌大爱无疆

回到归墟后,苏玉瑾在药圃旁盖了间“传药堂”。堂里没有神像,只挂着块匾额,写着“大爱无疆”,那是沈墨书用他的药汁写的,墨迹里混着六和草的汁液,多年后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他收了十几个徒弟,有青溪镇的孤儿,有曾被他救过的药商之子,还有个是当年在疫区偷过他药的少年——那少年后来带着自己种的草药来赔罪,说“想跟着先生学怎么用草药救人,而不是偷”。

苏玉瑾教徒弟时,从不让他们死背药方,而是带他们去田埂看草药怎么长,去溪边看露珠怎么滋养根茎,去萧战的共生园看兽群怎么用草药疗伤。“药不是死的,是活的,”他指着药圃里的六和草,“它们长在土里,是想让人知道,再苦的地方,也能长出甜。”

他的手臂上,永远留下了块浅青色的疤痕,那是戾瘴谷的绿液蚀的。徒弟们总问他疼不疼,他就笑着用指尖沾点焰花蜜,涂在疤痕上:“你看,甜的东西能盖住疼,就像仁心能盖住苦难。”

许多年后,苏玉瑾的药香已经融入归墟的风里。战气盾上的桃花沾着药香,谢无咎的星砂衡器带着药香,萧战的兽群身上有药香,连沈墨书的笔墨里,都能闻出六和草的味道。

有个远方的旅人来归墟,想求“医仙”的神药。他在传药堂里看到个白发老者,正蹲在地上教孩童辨认草药,老者的手臂上有块青痕,药香从他指尖流淌出来,让旁边的枯草都发了芽。

“您就是苏先生?”旅人恭敬地行礼,“我母亲得了怪病,各地郎中都治不好,听说您有起死回生的药。”

老者笑着摇头,药香拂过旅人的行囊:“哪有什么起死回生的药,只有愿意为病人多熬半夜的粥,多等半刻的耐心,多走十里的脚力。”他从药圃里采了把六和草,用星砂纸包好,“这草治不了怪病,但泡水喝能安神,你回去陪母亲多说说话,比什么药都管用。”

旅人捧着六和草,突然发现纸包上有行小字:“医者,看的不是病,是病后的人;救的不是命,是命里的暖。”字迹是苏玉瑾的,旁边还画着颗小小的糖,大概是怕旅人忘了,苦日子里该留点甜。

归墟的风带着药香,漫过传药堂的匾额,漫过药圃的六和草,漫过每个带着暖意的角落。风里藏着苏玉瑾的声音,像在对每个路过的人说:

所谓医仙,从不是能治百病的神人,是愿意把药香留在苦难里的凡人;所谓大爱无疆,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善举,是把“我帮你”的心意,熬进每碗药里,种进每寸土里,传进每个人心里,让它像六和草样,在世间的每个角落,默默发芽,静静开花。

这,就是苏玉瑾留给世间的,最珍贵的药方。苏玉瑾的徒弟们渐渐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医者。青溪镇来的孤儿在传药堂前种满了六和草,说“先生当年在青溪镇撒的种子,该在归墟扎根了”;药商之子带着驼队往来于归墟与西域,把防疫方翻译成各族文字,驼铃里总混着药香;那个曾偷药的少年,在戾瘴谷旁盖了间药庐,专门收治路过的病人,庐前的石碑刻着“此处药费,可欠可赊,唯不可不还善意”。

有年冬天,归墟下了场罕见的大雪,传药堂的门槛被来求药的人踏平了。苏玉瑾的徒弟们熬药熬得手都肿了,他却让大家先给等候的人煮碗姜茶:“药能治病,暖能定心。”雪夜里,他坐在药炉旁,看着徒弟们给冻僵的乞丐捂手,给哭闹的孩童喂糖,突然想起师父当年说的“医者三戒”——原来“戒贪、戒嗔、戒择人而救”的尽头,是“戒不住的牵挂”。

开春后,苏玉瑾的身子渐渐弱了。他把徒弟们叫到药圃,指着那株最早发芽的六和草:“这草有六片叶,片护己,片护亲,剩下的四片,要分给陌生人、草木、兽群,还有……素未谋面的远方人。”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青溪镇小姑娘送的野莓干,已经干透了,却还带着点甜香,“你们看,善意这东西,比药草耐存。”

徒弟们在他床前轮流守着,给他读沈墨书写的《药香记》,里面记着他在青溪镇喂药的模样,在戾瘴谷寻毒源的身影,在归墟教孩童认草药的耐心。读到“苏先生的药箱里,永远有颗给病人留的糖”时,苏玉瑾突然笑了,从枕下摸出个锦囊,里面是他攒了多年的种子——六和草、安神草、焰花蜜的种子,还有颗青溪镇的泥土做的丸,“把这些撒在传药堂周围,说……是我在给归墟的春天当药引。”

他走的那天,归墟的药圃里所有草药都开了花。谢无咎的星砂在花间拼出“不朽”二字,楚临风的战气给花朵裹上了层金霜,萧战的灵猴往他的药箱里塞了最后颗野莓,姜暖的星核光落在他常坐的药炉上,竟让冷掉的炉灰里冒出了点火星。

多年后,有个迷路的采药人闯进归墟。他在传药堂前看到群医者,正围着株巨大的六和草议事,草叶上的露珠滴落在药罐里,发出叮咚的响。医者们穿着粗布衣裳,指尖都带着药香,给病人诊脉时会先笑问“最近睡得好吗”,递药时总会多给颗糖。

“听说这里有位医仙,”采药人问正在晒药的老者,“他的药能治百病?”

老者指了指药圃:“你看那些草,都是他种的;你闻这风,带着他的药香;你看那几个给孩童喂药的年轻人,都是他教的。”他从药架上取下包药,纸上印着朵六和草,“所谓医仙,从不是某个人,是药香里藏着的那句‘我帮你’,是代代相传的‘别放弃’,是这世间所有‘想让别人好过点’的心意,凑在一起的模样。”

采药人接过药包,指尖触到纸上的六和草,突然觉得眼眶发烫。风从药圃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带着若有若无的甜,像有人在耳边轻轻说:“苦吗?等会儿就甜了。”

这大概就是苏玉瑾留下的最后剂药——不是能治百病的神方,是让每个接过药包的人都相信:再难的日子,总会有朵六和草为你发芽,总有缕药香为你引路,总有颗藏在苦里的糖,在等你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