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家庄里住着王老爹,膝下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早早就成家立业,各自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唯有老三王三,还打着光棍呢。王三这孩子,自幼就爱读书,到了19岁,对那农活、持家的事儿还是一窍不通。家里人看他读书读得都快成个呆子了,慢慢对他也就没了那份耐心,他呢,也常常在家里受气。
有一日,王三又被老爹狠狠训斥了一顿,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一赌气,就私自离家出走了。他一路走啊走,来到了一个集镇。身上的钱没几天就花光了,没办法,只好在大街上靠卖字为生。嘿,你还别说,王三那一手好字,引得好多人争相购买。
镇上有位汪老员外,那可是个书画迷。听闻有人卖字,赶忙就赶了过来。他一看,卖字的竟然是个年轻书生,字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心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得知王三是从家里跑出来的,汪老员外更是动了心思,就把他带回了家。
这汪老员外家大业大,在镇上开了好几座店铺呢。老两口年近60了,曾经有个女儿,可惜不幸夭折了,为此,他们伤心了好久。如今见王三乖巧懂事,汪老员外夫妇就动了收他做义子的念头,还特意摆上了酒席。席间,汪老员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王三一听,当即就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拜了养父母。老两口那叫一个高兴啊,连摆了三天宴席,宴请亲朋好友。
一个月后,汪老员外把王三叫到了书房,问道:“孩儿啊,你是想继续读书,还是打算学做生意呢?”王三答道:“爹,孩儿因为读书太用功,才被家里冷落。如今不想再读书了,想去店铺里做事。”汪老员外听了,就把一座绸缎庄交给了王三经营。
有一天,王三忙到掌灯时分,伙计们正要关门呢,一位美貌女子走了进来。王三一看她容貌出众,不禁就看呆了,心里暗想:“这是哪家女子啊,生得如此俊俏,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呢。”那女子买了些红绸,对着王三微微一笑,便转身离去了。
关店后,王三回到自己屋内,一进门就愣住了。刚才买红绸的女子竟坐在床上呢。王三惊讶地问:“你是什么人,为何进我屋子?”女子柔声说道:“王郎莫慌,只因父母逼我嫁给财主家的少爷,我不愿从命,便逃到此处。见郎君老实厚道,这才寻来。”说着,女子流下了眼泪。
王三忙说:“姑娘有话再说无妨,只要我能办到,定当相助。”女子说:“奴家想与你成亲,不知你意下如何?”王三心想:“这女子虽可怜,但无父无母,又没媒人,怎能成亲呢。”他就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女子擦干眼泪说道:“王郎,何必在意这些。只要你我真心相爱,天地可为媒,来往神仙可作证。你堂堂男子汉,难道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了主?”王三听了,脸涨得通红,连忙说道:“娘子在上,受郎君一拜。”女子赶忙扶起王三,盖上红绸盖头,二人拜了天地、神灵和父母,结为夫妻。
婚后,二人恩爱非常。可过了几个月,汪老员外夫人见王三许久未归,便派人将他叫来。她见王三衣服上的袋子是新缝的,便问:“孩儿,这一袋是谁给你缝的?”王三答道:“是孩儿自己缝的。”汪夫人拿起衣袋看了看,用力扯下,说:“孩儿,你再给为娘缝上。”王三本就老实,这下可拦不住了,扑通一声跪下,说:“娘,孩儿对不住您。”汪夫人说:“孩儿有话直说,娘为你做主。”王三便将与女子成亲的事如实说了。汪夫人急忙问:“这女子身上可有什么标记?”王三说:“她左肩上有颗红痣。”汪夫人听后缓缓说道:“孩儿,她是我的亲生女儿。在她还未出生时,我便与张员外家指腹为婚。她长大后,张员外的儿子张彪无恶不作。到了出嫁的时候,她不愿从命,上吊自尽了。”
王三得知媳妇是鬼,惊慌失措,忙问:“娘,这可如何是好?”汪夫人说:“孩儿,人鬼结合,会损耗人的阳气。依娘看你先躲一躲吧。”王三只好点头答应。
第二天,王三带上银两,骑马离开了。刚走到汪家镇外,那女子突然从大树后走出,拦住马头问:“王郎,你要去哪里?”王三一看是媳妇,忙说:“我想回家看看父母,还没来得及向娘再辞行。”媳妇说:“正好,我也想去拜见公公、婆婆和兄嫂,你带我一起吧。”王三不好拒绝,便答应了。
二人一路骑马,走走停停,没过几天就到了王家庄。王老爹老两口见三儿子骑着高头大马,还带回个漂亮媳妇,喜出望外。王大、王二和他们的媳妇也赶来迎接。王三拿出一些银两分给家人,大家更是高兴。
王三媳妇来到王家后,十分勤快,对上孝敬公婆,对下尊敬兄嫂,邻里都夸她是个好媳妇。只是王三与媳妇在一起时有说有笑,媳妇不在时,便愁眉不展。
一天,大嫂见他发呆,问道:“三兄弟,你出了趟门,不仅有了钱,还带回个好媳妇,还有什么可愁的?”王三说:“大嫂,这媳妇虽好,可惜她是鬼。”大嫂一惊,说道:“三兄弟,此话当真?”王三说:“千真万确,我正为此事发愁呢。”大嫂想了想,说:“三兄弟,别愁,嫂子有办法。”
大嫂来到井边,见王三媳妇正在打水,便走过去打招呼。她低头看了看井里,说:“三弟媳,你看这井里飘着什么?”王三媳妇刚探头往井底看,大嫂趁机用力一推,将她推进井里,又搬了一块木头盖住井口。大嫂跑回家,对王三说:“三兄弟,我把那鬼推进井里淹死了。”王三一听,急得大喊:“大嫂,你怎能如此,别跑!”这时,浑身湿透的媳妇已站在门口,说道:“王郎不可责怪大嫂,他只是和我开玩笑,不过这玩笑可开不得,换做旁人,恐怕性命难保。”大嫂没等她说完就溜走了。王三忙问:“娘子,你没事吧?”媳妇笑着说:“我没事,别担心。”说完二人进屋换衣服去了。
此事过后,王家上下都知道王三娶了个鬼媳妇。一天夜里,媳妇叫醒王三说:“王郎,我在你家惹人嫌,还连累了你,我打算明天离开。”王三急忙说:“娘子,你我夫妻恩爱,我怎能让你走?”媳妇说:“不是我心狠,只是你家人总想害我,我死不足惜,但我已有身孕,为了保住你的骨肉,不得不走。”王三起初不肯答应,经不住媳妇再三劝说,最终只好同意。
第二天,王三陪着媳妇骑马出发。到了留仙镇,媳妇说:“王郎,你回去吧,好好侍奉爹娘,日后若有难处,就到包皮沟找我。”说完,扬鞭而去。
半年后,王三的父母兄嫂相继染上瘟疫离世。紧接着又遭遇水灾、火灾,好好的家就家破人亡了,只剩下王三孤身一人。这时他想起媳妇临走时说的话,便离开王家庄,一路卖字乞讨,前往包皮沟寻找媳妇。
走了几十天,王三来到刘仙镇,在一家酒店门口打听掌柜的去包皮沟怎么走。掌柜见他衣衫破烂,爱答不理的。王三说了许多好话,掌柜才不耐烦地说:“一个讨饭的,打听包皮沟干啥?”王三说:“包皮沟有我的朋友。”掌柜冷笑道:“净说瞎话,包皮沟野兽成群,蛇都有碗口粗,哪来的朋友?”王三坚持道:“我没说假话,那里确实有我的朋友。”掌柜将信将疑,说:“从这儿往东走十来里,就是包皮沟,沟口有块大枯石,你小心点,千万别越过那块石头,不然野兽会伤人的。”
王三来到包皮沟,走到大孤石旁,刚跨出一步,就听见狼嚎鬼叫,吓得赶忙退回来。他在附近转了转,靠着大孤石睡着了。
原来,王三媳妇与他分手后,住进包皮沟的一个山洞,不久便生下一个男孩,取名王婵。王婵十分神奇,一个月会说话,两个月能走路,三个月就能在山间奔跑,力大无穷,还常与野兽为伴。
这天,王三媳妇突然心中一动,知道王三来了。便对王婵说:“长儿,你爹爹来了,正在沟上睡觉,快去把他接下来。”王婵听了,跑到沟上,见王三靠在大孤石上睡觉,便上前推他。王三醒来,见一个光屁股小孩跪在面前,小孩说:“爹爹,母亲让孩儿来见您进沟。”王三仔细一看,小孩长得和自己颇为相像,赶忙抱住他说:“孩儿,你母亲还好吗?为父总算找到你们了。”小孩说:“母亲一切都好,正等着我们呢,咱们快走吧。”王三说:“沟里野兽众多,为父不敢进去。”王婵笑道:“爹爹别怕,闭上眼睛,趴在我背上,我背您进去。”王三依言照做,只觉耳边风声呼啸。不一会儿,王婵说:“爹爹到了,睁开眼吧。”王三睁眼一看,媳妇满脸泪水的站在面前。夫妻二人久别重逢,相拥而泣。
传说后来,王三和媳妇在包皮沟潜心修炼,最终双双得道成仙。而他们的儿子王婵便是后来的王产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