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叫王三的年轻后生,家境那叫一个寒酸,全靠打零工那点微薄收入,艰难地撑着这个家,还得赡养老母亲。每次挣来的钱,在买了油盐酱醋,又应付了些人情往来后,就所剩无几了。母子俩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巴,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好在王三有个家境不错的舅舅。每逢过年过节,舅舅总会送来些物资,帮衬着他们。这一年,眼瞅着要过年了,舅舅又送来了两个猪蹄和一坛黄酒。
年三十晚上,王三的母亲看着这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屋子,忍不住长叹一声:“儿啊,你看别人家过年,那叫一个热闹,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白面馒头和饺子随便吃。再瞧瞧咱们家,冷冷清清的,就只能喝稀粥,吃那杂粮饺子,这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
王三听了,心里一阵酸楚,可他还是拍着胸脯,坚定地说:“妈,都说山里的山神老爷特别灵验。今晚我就去求求他,肯定能改变咱们的命运!”
母亲赶忙劝阻:“傻孩子,别信那些神神鬼鬼的,日子啊,还得靠咱们自己踏踏实实地过。”
但王三心意已决,他一手拎着舅舅送来的猪蹄,一手抱着酒坛,大步流星地就往山神庙走去。
到了山神庙,王三在庙台上坐下,望着那山神塑像,扯着嗓子大声说道:“山神老爷,难道我王三就要穷一辈子吗?您倒是显显灵,给我指条明路啊!”可那山神塑像就跟没听见似的,一动不动,自然不会有任何回应。
王三接着又说:“您看,这猪蹄和黄酒是舅舅送来的,我和娘都没舍得吃,专门拿来孝敬您老人家。”说着,他就把猪蹄递向山神,可还是啥动静都没有。他又举起酒坛示意山神享用,依旧是毫无反应。
王三无奈地一拍大腿,嘟囔道:“既然您不吃不喝,那我就代劳了。”说完,他便大口啃起猪蹄,痛饮起黄酒来,不一会儿,就把食物和酒吃得干干净净,喝得一滴不剩。
醉醺醺的王三回到家后,一头倒在炕上,呼呼大睡起来。天还没亮,公鸡刚打鸣,他突然就像弹簧一样从炕上一跃而起,兴奋地对母亲说:“妈,山神老爷托梦给我了,说今年我能发财,以后再也不用给人打工啦!”
母亲听了,直摇头,觉得儿子肯定是酒后说胡话,便说道:“别胡说了,你都这么大了,可不能整日做这些不切实际的梦。”
但王三却信誓旦旦地说:“初三您去舅舅家借三五吊钱,我保证能让咱们家翻身。”
初三那天,在王三的软磨硬泡下,母亲只好硬着头皮前往舅舅家借钱。当母亲带着 5 吊钱回来时,王三兴奋得手舞足蹈。他早就看中了村下游河边的一块荒地,那里被河水冲出了一个河湾,旁边还有一片杨树林。虽说这块地不值钱,但加上中间人抽成、签订契约以及请客吃饭等花销,三吊钱很快就花光了。
开春后,冰雪消融,王三在荒地上搭建了一间简易的窝棚,然后带着母亲搬了过去。母亲看着这四处漏风的屋子,满心担忧地说:“就这么个地方,真能让咱们过上好日子?”
王三却信心十足地说:“您就等着看吧。我先把河道改一改,再开垦荒地,剩下两吊钱,买牛、买种子,种麦子,等不到雨季就能丰收。”
不久后,舅舅上门拜访,王三以为是来催债的,急忙说道:“舅舅,您放心,等秋后麦子丰收,我一定连本带利还您。”
没想到这一年麦子迎来了大丰收,总共收获了 3 单多,除去自家的口粮,还卖出去一单。原来年三十晚上,山神在梦中告诉王三:“王三啊,吃人嘴短,你家下游河边杨树林旁的河湾往东挖,有一缸金子,一缸银子。这本该是车党门的机缘,谁叫你小子给我送来了酒肉,就让你享用 5 年,借本生利。”
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个消息,王三才敢大胆行动。这年秋天,王三按照山神的指示,挖出了藏在地下的银缸,一家人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舅舅看到那白花花的银子,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半天说不出话来。舅母更是眼疾手快,赶紧将自家侄女许配给了王三。
此后,王三用这些钱盖起了大宅子,购置了千亩良田,家中骡马成群,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他的母亲也终于过上了享福的日子,舅舅一家也跟着沾了不少光。
4 年时间转瞬即逝,王三始终惦记着山神提到的车挡门,想要报恩。于是,他备好银两,骑着马踏上了寻人之路。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从春天找到冬天,期间马掌都换了好几次,却一直没有打听到车挡门的下落。
一天傍晚,天空突然降下大雪,王三在山沟里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躲避风雪。这家人虽然并不富裕,但十分善良,热情地招待了他。
夜里,隔壁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原来是这家媳妇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全家人都忙前忙后地烧水做饭。小姑子看着门口用来顶门的木车,笑着提议嫂子:“要不就给孩子起名叫车挡门吧。山里不太平,这名字听着踏实。”
王三听到这话,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心里直呼:“这不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人吗?”
等孩子满月后,王三认下孩子做干儿子,并留下了一大笔银子。临走时,这家人出于感激,悄悄在给王三准备的馒头里藏了元宝。结果这些馒头,又因为各种机缘巧合送回了这家人手中。
最终,王三把车挡门一家接到自己家中,为他们盖新房、置家业。从此,两家人亲如一家,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